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时政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访全国“两会” 看河南民生

来源:民生网2015-03-10 16:01:49 河南 民生 全国

摘要:结合河南实际,带着读者对全国“两会”民生问题的关注和亿万中原人民的殷切期待,记者专访了河南代表团,从不同角度全面解读了过去一年河南的民生变化和民生建设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全国人大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2015年3月3日,3月5日在北京召开,代表们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针对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

结合河南实际,带着读者对全国“两会”民生问题的关注和亿万中原人民的殷切期待,《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河南代表团,从不同角度全面解读了过去一年河南的民生变化和民生建设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数字河南:公供财政支出位居中部之首

过去的一年,河南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总要求”,转变“立足点”,突出“四着力”,狠抓“三重点”,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攻坚克难,努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总收入3686.8亿元、增长1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3.1亿元、增长18.3%,新增城镇就业143.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万人;粮食生产克服连续干旱,总产达到1142.7亿斤,增产15亿斤,实现“十连增”;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75元,分别增长9.6%和12.6%。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比较过去五年,河南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分别是2007年的2.1倍、2.4倍和2.7倍。公共财政支出稳居全国第五和中部首位,五年累计17858.3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倍,年均增长21.8%。与此同时,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全面建立,省对市县转移支付由2007年的760.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373.2亿元,增长了2.1倍,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108个县(市)公共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平均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7.2亿元,支出由平均8.3亿元增加到23.5亿元;50个区公共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平均2.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5亿元,支出由平均3.7亿元增加到10.2亿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县级财政保障能力的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民生河南:财政经济调控职能有效发挥

五年来,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省财政民生支出由2007年的1126.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611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由60.2%提高到72.1%,“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由2007年的20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93亿元。财政教育支出是上个五年的3.3倍,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是上个五年的5倍,财政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是上个五年的2.5倍。

同时,河南省财政先后出台近百条政策措施,筹措调度1000多亿元资金用于调控经济发展。

扎实推进民生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951.7万亩。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主食产业化迅速发展,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2.5万户、达到7万户。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河口村水库建设进展顺利,水库除险加固、重要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加快实施。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完成215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400公里、桥梁3万延米,改造农村危房23.3万户,新解决696万农村居民及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推动“三山一滩”地区扶贫开发,新完成111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任务,5.2万山区贫困人口搬出深山,又有117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财政强农惠民生政策的有效落实,是河南粮食总产量成功实现“十连增”,五年增产78.7亿斤,惠农补贴由2007年的54.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74.9亿元,直接增加了农民的农业收入。扶贫开发力度加大,五年累计实现52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腾飞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惠民生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港区的发展,中原崛起,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惠及民生的千秋伟业。

郑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作为郑州国际陆港主要的对外开放平台,2014年已累计开行100班,货运量、满载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位列中欧班列第一。“多出境口岸、多线路运行、多货源组织、多式联运”的发展模式,让一个个建设项目如火如荼;一条条生产线繁忙运转。使一家家知名企业纷纷入驻;一宗宗商品畅通其流。实验区的枢纽建设、物流发展、产业培育、鲜活农产品贸易等取得了重大进展,影响力和带动力持续增强,使河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谢伏瞻省长在河南“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加快中原经济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交通、信息化、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国家同意‘米’字形快速铁路纳入规划,郑徐高铁和城际铁路建设积极推进,中原国际陆港加快建设;内联外通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和“县县畅、乡乡联”工程加快实施。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我省上升为全国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二类地区,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疆电入豫工程建成调试,辐射全部省辖市的多气源网络初步形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全线贯通。中原经济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成功争取国家批复实验区发展规划,统筹推动专项规划编制、枢纽建设、产业培育、招商引资、政策争取等工作。建立“两级三层”管理体制,赋予其省辖市级管理权限,实行与省直部门直通车制度。加快郑州机场二期及配套工程建设,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开通并实现常态化运营,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全面启动,与菜鸟科技等知名企业战略合作持续深化,新引进一批货运航空公司,新开通一批国际货运航线,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货运枢纽和航空物流培育、高端产业集聚取得突破性进展。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31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6万吨,分别增长12.6%和69.1%。实验区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窗口平台作用凸显。”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河南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努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实质、辩证关系和丰富内涵,使河南的水更清、山更绿、民生更美好。(冯国政)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