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调动各方力量支持慈善事业

来源:民生周刊2020-06-01 21:11:52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宫蒲光

全国两会期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带来“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支持力度”的议案。

议案主要是从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慈善事业法治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制度性激励力度、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等5个维度展开,提出了对慈善事业的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面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提高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

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检验,反映出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中,对慈善力量的地位和作用还存在重视不够;在组织协调、统筹发挥慈善力量方面还存在短板。疫情初期个别慈善机构显得力量不足、物资发放不及时,个别地方红十字会物资分配不合理、捐赠信息不透明等现象正是这一问题的反映。因此,要深入领会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从社会第三次分配的高度,将慈善事业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格局,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全社会的慈善意识,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激发慈善组织和社会大众参与慈善、奉献爱心的热情,充分调动蕴藏在社会大众之中的巨大慈善正能量。

在具体工作中,需进一步改进对慈善行业的监管理念和方式,将鼓励支持、协调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作为监管工作的基本理念与出发点,在此基础之上再强调依法规范、从严管理。监管方式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不断增强监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科学安排。

慈善事业是一项以爱心为基础的全民事业,因此,有必要对国家褒奖慈善事业的规格予以提高。比如建立国家定期召开“中华慈善大会”制度,将“中华慈善奖”由部门表彰奖励提升为国家奖项,以增强慈善捐献者的荣誉感。

加大慈善事业法治化的力

《慈善法》出台4年来,我国慈善事业法治化逐步进入新阶段,但依法行善、依法促善、依法治善,全面推进慈善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与全面贯彻落实《慈善法》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慈善组织在国家重大公共事件中的法律地位还不甚明确。如现行《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就未列入“社会组织”概念,更没有对“慈善组织”的规定;三是慈善监管和优惠政策制定的体制还有待理顺;四是与《慈善法》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五是落实《慈善法》规定的慈善事业信息公开方面的要求尚缺乏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等,都是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力度

社会的爱心善意和政府的有效激励是慈善事业稳步前进的双腿与事业腾飞的双翼,两者缺一不可。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正是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慈善促进政策。今后的加快发展,依然有赖于国家的促进措施和政策激励力度的加大,比如税收政策向慈善事业倾斜,增加对慈善捐赠者和慈善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保障激励和财政资金支持等。

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制度性激励力度

志愿服务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生力军。但就常态下的志愿服务而言,却存在缺少国家层面的表彰奖励、政策刚性和激励力度不足、对志愿服务的经费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因此,国家应着手建立以精神奖励和社会优待为主、适度物质回馈为辅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正能量,提高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加快发展,蒸蒸日上。

弘扬慈善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国当代慈善事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很好,一个具有组织化、公众化、规范化、透明化、专业化的现代慈善体系已基本形成。然而与蓬勃发展的慈善实践相比,在慈善理论研究、慈善理念确立、慈善文化普及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还显得相对滞后。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打出推动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组合拳”。

因此,建议将“慈善”概念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以推动慈善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紧密结合的全民共识和行为自觉;大力推进慈善文化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在高等院校开设慈善理论与文化专业,深化慈善理论研究,培养高层次慈善人才;国家有关部门应协调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慈善组织、慈善企业与慈善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慈善工作者的作用,深入开展慈善理论及政策研究;大力促进全社会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中华慈善日”“中华慈善奖”“慈展会”等载体,宣传慈善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推进慈善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努力营造全民慈善氛围;要用党中央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精神引导社会舆论,宣传部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宣传慈善事业发展的正面典型和积极贡献,树立慈善事业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总之,我国慈善事业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依旧存在较大差距,无论是政策支持力度、公众参与的广度深度,还是慈善资源的调动能力及其在社会分配、社会治理中其功能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慈善事业由精英慈善走向大众慈善,由个体慈善走向普惠慈善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培育与提升大众慈善文化,营造与优化社会慈善氛围,已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与必由之路。

□ 《民生周刊》记者   郭拴敏)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