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无锡洛社打造生态宜居村

来源:民生网2020-03-20 10:50:06

青山长青,绿水长流,这才是村民们心中的“福地”。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社镇有这样一个村,以“湿地建设”为主抓手,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农村生态治理,着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它就是福山村,一个知福、惜福、造福的地方。

日前,该村还入选了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成为了自然生态风貌保存完好,乡土田园特色突出,森林氛围浓郁,人居环境整洁的生态宜居村。

水林田河综合治理再造“绿肺”湿地

入村,又见乡愁。走进福山村邵家桥湿地公园,流水潺潺,绿草如茵。“每次走到这里,看着我们村的这个湿地公园,满眼的绿色,我就打心眼里面开心。”饭后来公园散步的张大伯说道。很难想象,这个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具有强大污水净化功能的湿地公园,一年前还是一片荒地,河道也是黑黝黝的、漂浮满了水生植物。“我们围绕‘治水、用水、乐水’的理念,积极探索建设‘海绵乡村’。认真落实履行河长职责,扎实推进黑臭河道和示范河道的整治创建工作。一次性完成了5条示范河道和7条村级河道的整治任务,共计投入800多万元。使Ⅲ类水质河道达9条。我们还以家河整治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建设‘湿地’、‘类湿地’这些海绵体,种植水生生物层层进化水质的手段,打造‘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江南水乡,从而来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福山村党总支书记徐明杰介绍说。

近年来,该村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不断改善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森林绿地建设。该村林木覆盖率高达40 %,高出江苏省森林覆盖率或林木覆盖率17%“以前是村里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不一样了,看看我们的居住环境,风景优美,干净整洁,真的可以拿出来好好比一比了,城里人的幸福感估计还没我们高呢。”福山村村民张女士提起现在的日子,她感到十分满足。

据了解,福山村还科学整理三乡岸的鱼塘,打造湿地公园,利用湿地形成天然的蓄水池,确保防汛期间能够缓解同一时间外河水位压力,确保汛期安全。此外,通过湿地建设搭建平台,合理引进社会资本,传承和弘扬水文化、农耕文化、桃文化、福文化等,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让村民能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过上幸福的生活。

“垃圾分类3.0”助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

早上7点,福山村邵家桥的邵奶奶轻车熟路地打开家门,将两袋垃圾分别倒进门口的垃圾桶。垃圾桶一体两色,绿色的一边标着“可腐烂”,灰色的一边标着“不可腐烂”。没过一会儿,便有一辆垃圾清运车停在邵奶奶家门口,工作人员将两类垃圾分别倒进两个对应的大桶,再沿着固定路线去往下一家。“我们村家家户户门口都两个垃圾箱,孙子教我把垃圾分成两类,‘可腐’和‘不可腐’,通俗易懂,每天都有人上门来收集。”邵奶奶说道。

在福山村,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新时尚,也逐渐成为了村民们的一种习惯。福山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垃圾+农村”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600多户村民,人人“懂”垃圾,家家会分类,还形成一条“户分类、村处理、镇转运”的新型乡村垃圾治理模式。

“现在的垃圾桶已经是我们的3.0版。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采用通行的四分法——‘可回收’‘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村民们觉得太麻烦,经常分不清。”福山村书记徐明杰说道。“经过商讨,我们决定将垃圾分成‘可腐’和‘不可腐’,菜叶果皮、剩饭剩菜分一堆,其他不会烂的分一堆,简洁明了,村民们普遍容易接受。”

对于村民家里收上来的垃圾,福山村利用村里闲置的土地和房屋,自投资金建设生活垃圾生态处理和资源利用中心,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在这里经过分拣、粉碎、发酵等十几道工序,变成有机肥,然后按需分配给村民回田,其他垃圾则转运到镇上集中处理。垃圾变肥料反哺农业,在福山村形成了生态闭环,造福村民。

如今的福山村,河清路净,景美人和,在做到提升生态文明的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明。为了让垃圾分类简单易学,福山村通过召开妇女宣讲会、举办培训班、发放信息表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垃圾分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此外,该村通过与当地学校联合推行垃圾分类教育课程,让垃圾分类回收的理念从孩童抓起,变成一种可以传承和延续的习惯。“垃圾分类,分出的是文明和幸福,一方面带来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让乡村文明从物质到精神层面都得到提升。实行垃圾分类,村容村貌变美了,农民文明程度提高了。这条路,走对了!”徐明杰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