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一位老党员的抗“疫”日记(二)

来源:民生网2020-02-24 22:52:1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条战线迅速行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千千万万基层党员,以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走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57岁的章佳斌,是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2004年12月从部队转业到安徽省合肥市财政局。

疫情就是集结号,党员就是先锋队。2月12日,接到《合肥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关于选派党员干部职工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后,章佳斌第一时间报名。由于担心自己年龄大,组织不批准,他主动请缨,“虽然我已不年轻,但我是一名老党员,一名曾从军25年的老兵,应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树立老共产党员的形象。”

自2月14日起,章佳斌每天用笔和纸记录值守期间的点点滴滴,并形成抗“疫”日记。今天,《民生周刊》选取其中两篇与读者分享。

2月20日

“我们是同行”

“我们是同行。”

面对我和宋文萍的询问,门口的一位来客,指着左手臂上的红色袖章笑着回答道。

只见他身穿绿色的迷彩服,头戴鸭舌帽,脚边放着一袋子食物,袖章上“疫情防控巡察员”七个字格外显眼。

攀谈中,我们得知他姓郑(暂且叫他郑老哥吧),跟爱人住在37号楼。二人都已退休在家,儿女在合肥生活。

郑老哥边说边把出入证递了过来。

他告诉我,退休这几年,一直在隔壁小区看大门。“那个小区总共4幢房住着70多户人家,大多是老人或租房客,年轻人早搬到有电梯的高楼去了。”郑老哥介绍,他跟另外两人轮流值班,每天都要到岗。

“辛不辛苦?”我问。

“不苦,习惯了。”郑老哥说,每天上班,都带够茶叶和热水,困了就喝茶提神。

“帮您把东西送到家里?”给郑老伯测完体温,登记完信息,宋文萍关心得问道。

“没事,我自己能行。你们值班也辛苦了,多注意身体。”他说。

望着郑老哥离去的背影,我在想我们在职在岗的同志,还有什么不满足,有什么理由不勤奋工作呢?工作着就是幸福的,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呀!

工作中的章佳斌。

2月22日

老太太的喜好

“曹奶奶,您去哪?”

“扔垃圾。”

“我帮您扔。”宋文萍迎上去了。

“谢谢,不用了。”曹奶奶半弓着腰迈着蹒跚的步子,拎着半袋垃圾准备穿过我们值守点朝外走去。  

这是继2月18日下午进驻小区以来,我们第二次与曹老太相遇。上一次是因为老太太没戴口罩,被我们劝了回去。

“这次换个套路,想要金蝉脱壳?”我心里犯嘀咕。

楼长的话佐证了我的这个想法:老太太假借扔垃圾之名遛出去捡废弃纸盒和空塑料瓶。

提起这位曹老太,周围邻居也很无奈。就说春节前吧,老太太从外面捡回来一堆“宝贝”,但是特殊时期,回收站未能复工,所以一直堆放在楼道。

社区居委会曾多次上门做工作,动员老太太把杂物清理掉。儿女们也是煞费苦心,劝说老太太安享晚年,不要在去外面捡拾杂物。但“流水的说客,铁打的老太太”,这堆“宝贝”就像胜利的将军,稳稳地“站”在那。

按理说,老太太每月退休金有两千多元,儿女们又孝顺,饮食上一直由住在附近的大女儿葛女士照顾,所以也不愁吃喝。为何要出来捡废品呢?

“闲不住。”正准备给曹老太送饭的葛女士给我讲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原来自从2017年老伴去世后,老太太一直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所以让自己每天忙碌起来,抚慰丧偶之痛。

“这阵子请你们多做做老人的工作,劝劝老太太不要上街拾荒,现在是特殊时期。”

“我们兄妹讲过好多次了,她听不进去。不过,这段时间我们会常回来,多陪陪老人”。看得出,葛女士是位通情达理的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都市拾荒者大多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值守点遇到的这位老太太则是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儿女再孝顺也替代不了另一半的爱心守候,这是留给儿女的思考,更是渐行渐近的老龄化社会所要面对的一道坎。希望老太太早日走出悲伤。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