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一位老党员的抗“疫”日记(一)

来源:民生网2020-02-21 14:08:3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条战线迅速行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千千万万基层党员,以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走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57岁的章佳斌,是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2004年12月从部队转业到安徽省合肥市财政局。

疫情就是集结号,党员就是先锋队。2月12日,接到《合肥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关于选派党员干部职工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后,章佳斌第一时间报名。由于担心自己年龄大,组织不批准,他主动请缨,“虽然我已不年轻,但我是一名老党员,一名曾从军25年的老兵,应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树立老共产党员的形象。”

“我能坚持,不需要换人!”这是章佳斌抗“疫”日记其中一个故事,自2月14日起,章佳斌每天用笔和纸记录下值守期间的点点滴滴。据此,《民生周刊》选取其中六篇与读者分享。谨以此文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致以祟高的敬意!

2月14日

“一个都不能漏!”

中午时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二月响春雷,今年这一声春雷,似乎来得早了一些。也许这声春雷是来助我们驱病毒、送瘟神的吧!  

昨天(13日)下午,我与几位同志下沉到庐阳区三孝口街道城隍庙社区。刚到社区,我们听取了居委会同志关于目前的防疫情况和工作分工的简要介绍。然后,我们被带到不同的小区值守点。

今天是值守点值班的第一天。按照社区居委会安排,我跟市税务局季宏霞、还有财政局同事宋文萍三人排在建工集团小区(简称建工小区)。虽然忙碌不停,但工作进展的比较顺利。

当日下午,章佳斌(中间)跟同事一起在建工小区查验外卖小哥的出入证。

该小区看似不大,但居民主要以租客为主,且流动人口较多,在防疫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当日共办理了30人次的小区出入放行,17张出入证和外来人员登记手续。

我们为出入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和个人信息登记工作,并劝导群众勿聚集。

今天还发生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一辆来自外地牌照的车子要进小区,我与季宏霞、宋文萍有条不紊地与司机办理登记、测量体温、出入证核对手续后,开闸放行。

当车子启动后,同事大喊道:“不好,车里好像还有个人!”

“走,追上他!”我们立即拿起体温枪边追边喊道:“停下!赶快停下!”司机听到后,停下车来开玩笑地说道:“不放过一个啊,牛!”

2月15日

风雪夜:我们在坚守!

“不得了,不得了,我受不了啦!”晚上,小区闯进两位女同志,边跑边喊着。

见此情景,在门口值守的宋文萍丢下盒饭(注:盒饭是社居委的同志顶着风,冒着大雪送来的)与季宏霞一起追了过去。一瞬间,四个人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大雪中,摇摇欲坠的小帐篷中只剩我一人。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两位“不速之客”被追回值守点。我拿着体温测量仪对她们逐一测试,“36.3、36.5,体温正常”。

“刚才怎么回事?”我问道。

“这两人是来上厕所的。”宋文萍笑着说,然后钻进了在风中摇晃的帐篷吃剩下的盒饭。

“快看你的盒饭,还能吃吗?”季宏霞指着已经凉透的剩饭对宋文萍说。“带回家留作美好的记忆吧!”宋文萍笑着说道。  

呼啸的西北风夹着纷飞的大雪不停地扑进小帐篷,我们三人冻得瑟瑟发抖,气温已从骤降至零下1度。

风雪中,为居民测体温。

19时40分,风越刮越大,雪越下越猛,我从社区防疫点回来的路上重重摔了一跤,幸运的是屁股先着地,回家喷点酒精,明天继续战斗!

2月16日  

“我能坚持,不需要换人!”

“辛苦了,有没有伤到,要不要换人?”

“不需要换人,我能坚持!”

……

今早,手机上弹出一条微信,有局长黄永强的未读信息,心想:“局长这么早找我,一定有什么重要事情。”结果看完微信才知道,原来是黄局看到我昨晚的抗疫情日志,怕我摔的那一跤受伤了。主动慰问,并且问我要不要换人?

一件小事情牵动领导的心,很温暖。刚看完黄局长的微信,接着副局长孔天华给我打来电话,询问身体情况,再次送来局领导对抗“疫”一线工作者的关心。

我们坚守在基层一线,领导们也一直在前方奔走,冒雪走访、视察、慰问各防疫站点。

真没想到,前线人员的一件小事也能引起局领导的重视。我们前线作战,局领导在后方指挥,同时也为我们筑起了一道温情的人文防线。前方后方心心相印,同舟共济战“疫情”。

近来,财政局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选派40名同志下沉基层社区,参加一线疫情防控。人员到岗后,局领导深入到包河区、庐阳区、蜀山区、瑶海区、高新区、经开区等30多个值守点监查、慰问,把口罩等防护用品送到社区一线。

每到一个值守点,局领导都仔细询问住户情况、人员分布及值守中遇到的难题,现场研究解决方案。

前方后方心心相印,同舟共济战“疫情”。

2月17日

霸都骑行人   

生活在都市或多或少会与这么一群人打过交道,他们身穿制服、戴着头盔、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就是外卖小哥。

我所值守的小区就有这么几位外卖小哥在此租住。

今天下午1点50分,我和宋文萍、季宏霞正在跟上午值守的同志交接班时,两位外卖小哥一前一后把车停在了帐篷边,其中一个催促道,“麻烦你们了,快测体温!”

“有订单啦?”我问。

“是的。”话音未落,他们便驶出了小区大门。

还不到五分钟,刚走的一位小哥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拎着一盒快餐,又回到我们面前。

“没送出去呀?”我关心的问道。

“顾客的快餐送出去了,这个是我自己买的午餐。”快递小哥回答道。宋文萍一边替他测体温,一边跟他聊天。他们十分配合我们工作。

登记、查证件、测体温…… 值守的这几天,我们对小区进出人员管理及检测程序已经基本使用熟练了。

为社区老人讲解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对于很少点外卖的我,这次算是与这个群体有了多次的近距离接触,对他们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

曾经对他们的印象:逆行、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

事实上,他们工作也极不易,在他们断断续续的简单交流中,得知他们每送出一份快餐能得到五元钱的收入(有顾客投诉还要扣罚),特别是抗疫期间订单数量骤减,有时出去一趟也就能接一两单。  

他们在送快餐的岗位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因为有了无接触外送服务,大大减少人员外出的数量。我想,外卖小哥的每一次的骑行外出,不正是给非常时期守候在家的百姓送去一份份希望吗?

2月18日

“你们值守点中标啦?”    

“老章,你们值守点中标啦?为啥撤掉呢?”一大早,我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很多人致电询问此事。

正在此时,庐阳区三孝口街道城隍庙社居委会工作人员胡红的电话打了过来,通知我:鉴于建工小区两个值守点合二为一,我们需要调整到新值守点。

发生了什么事?为了弄清楚调整原因,我赶到社居委指定的地点——三孝口街道城隍庙社区。

城隍庙社区是合肥市传统商业圈,历史悠久,辖区人口密集,商业繁华。除此之外,随着辖区企业陆续复产复工,作为合肥市个体批发零售商业中心、中华传统名吃聚集地的城隍庙,逐渐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点布控地带。

为集中优势兵力打好这场总体战,社居委再次对值守点进行了科学布控,分点差异化,社居委、市直下沉干部、治安、城市管理力量协调组合。

得知原因后,我绷紧的神经稍微松弛下来。

到了新的值守点,我们在现场开始忙碌起来,宋文萍、季宏霞与社居委的同志把防控点的宣传告示、登记台等摆放到位。

“我回自己家还测什么?”一位拎着东西的准备回家的居民,面对新设的疫情防控点不解地问。宋文萍耐心地作了解释。

新值守的疫情防点是一幢无围墙、无大门、无物管的独立单元楼。进驻之前,社居委选出了两位楼长配合管理。但是,社居委还是有些担心,“任务严峻,不敢掉以轻心”。

晚上7点多,网格管理员胡德海告诉我们,这幢楼虽有40户,但实际居住的只有8户,其中一户在二层开了家旅店(目前暂停营业),租户多为陪读的学生家长。

在胡德海的指引下,我们登上二楼,墙壁上歪歪扭扭写着的“住宿”二字首先映入我的眼帘。

“旅店顶头住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独居,需要特别关注。”胡德海嘱咐道,“老太太下楼散步时,偶尔忘了戴口罩。 ”

了解完老太太的情况,我暗自记在心里,看来应多关注才行。

2月19日

容不得半点的松懈和马虎!          

“这是上午的办证情况。”合肥市委办公室的赵志庆同志和我交班时,指着登记台上的两个本子说。

“二楼那位老太太上午出门了吗?”我问他。

“没出来。”

在值守点核对买菜回来住户的相关信息。

登记、测体温、查出入证…… 忙活了一下午。下午5点左右,一位提着一小袋青菜的男同志走近防疫点。

“请您出示证件。” 我客气地提醒他。

“房东没有帮我办证。”男同志回答。

“听口音,您不是合肥人?”我问道

“我是无为县人。”

“您有工作证明吗?”

“有。”来者从口袋给我们掏出《疫情期间工作证明》。这位同志姓伍,在周边一家物业公司工作,现租住在小区里。

“您过年离开过合肥吗?”我接着问。

“他是在这里过年的,我们是邻居。”正在接受体温检测的郭芝贤老人告诉我。

刚目送伍先生进楼,紧接着,一位老大姐又来到值守点。

“我去看我妈妈,她住在二楼。”原来这位老大姐叫葛进喜,是住在207室的曹老太太的大女儿。她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也在合肥工作,每天都来看看老太太。

葛进喜前脚刚走,一位身穿保制挂着“疫情防控”红袖章的“同行”,向我们出示了工作证后,又测体温、又登记。来人叫葛宗胜,在一家保安公司上班,他是曹老太的小儿子。

但愿姐弟俩能给非常时期,在家呆不住的曹老太送去亲情的安慰,化解老人一颗寂寞的心.。

晚上,我和宋文萍在值守点轮流吃过快餐盒饭,便乘人员流动量少的空隙,翻开了《新冠病毒防控外来人员登记簿》、《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小区住户登记簿》,逐一进行统计。

“这几天返城外来人员明显增多,一楼共有八间门市,其中几家业主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复工营业……” 

下午街道的两位同志到值守点与我们交谈时,透露出了辖区企业将逐渐复工的信息,看来抓好外来人员和返肥复工人员的居家观察、提供相关服务工作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的松懈和马虎!

编后语:

查出入证、测体温、做登记…… 似乎并不难。可是就在这无数的琐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耐心。

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严阵以待,为了守住群众家园,许多人放弃休假,奋战在抗疫一线上。无数像章佳斌一样的党员,虽然做的都是小事、琐事。但是正是这无数的小事、琐事,共同筑成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安全。

(贾伟)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