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张敏:培育现代小公民

来源:民生网2020-01-09 15:45:58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曾于1935年写下一段话:“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八十多年后,当我们走近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这所由陈鹤琴先生一手创立的名校,同时也是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重要实践基地,在这里看到了别样生机。

2013年,张敏接过了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的接力棒。作为上海市特级校长、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静安区领军人才,张敏对于如何做好小学教育有着自己的深入思考和深刻洞察。她带领着全校师生,传承学校教育品牌“小公民教育”,通过整体设计,全面推进开展“现代小公民教育”,让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以一种更加切合时代需要、更加切合学校发展、更加切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得以延续和创新。“现代小公民教育”越来越成为静安一中心小学发展的闪亮名片,也创造了公民教育独特的“静安一中心模式”。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张敏

与“活教育”一脉相承的“小公民教育”

关于“活教育”,陈鹤琴说得很明白:“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静安一中心小学在对陈琴鹤“活教育”思想的不断传承与创新中,逐步提出了“小公民教育”和“现代小公民教育”的办学思想。张敏指出,小学阶段正是公民意识、公民道德和公民素养形成的基础时期和关键时期。“我们如何去践行‘活教育’思想?要培养学生做一名现代中国人,如何与现在的时代发展背景相联系?学校提出了要培养‘现代小公民’。”

她进一步补充,培育“现代小公民”这一目标中的“现代”,意为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状态之现实需要而培养的中国公民。学校以“活教育”目的论为指导,围绕对于“做现代中国人”这一培养目标的论述,突出了“做现代中国人”所必备的良好素质及其肩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设计了“现代小公民教育”培养目标,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六要”并举、“六会”共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小公民,成为有中国根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多年来,静安一中心小学围绕“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为核心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三大要素,全面推进开展小公民教育,并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转型的需要,积极探索培养“现代小公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2014年起,学校提出了将静安一中心打造成“现代小公民学院”的总体目标,并开始着力打造与“现代小公民学院”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学生活动与评价方式、硬件支持等。

构建“五指课程+”课程体系

课程是落实育人目标的主渠道。为了实现“六要并举、六会共生”的培养目标,静安一中心小学从陈鹤琴先生“五指活动”课程出发,结合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行了补充创新,形成了支持现代小公民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以“活教育”课程论为指导,研发出了横向贯通的“五指课程+”,纵向跨越五个年级的“现代小公民十项素养体验课程”、“现代小公民全学科活动”,逐步搭建出了一横一纵,融学科知识、道德和价值观教育为一体的课程框架。

其中“五指课程+”,是传承了陈鹤琴先生提出的“五指活动”而所开发的健康课程、社会课程、科学课程、艺术课程、阅读课程。课题体系涵盖了国家课程和学校开发的近60门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并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进行了分类和统整。整个课程体系体现了“活教育”的思想,服务于“现代小公民”的培养,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和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与知识。“五指课程+”与现代小公民学院下的五个中心一一对应,既有分科更体现学科的综合,从而构筑了完善的学校“现代小公民”实施路径。

打造“小公民教育2+1”实践体系

张敏介绍,静安一中心小学用6年多的时间,为深化“小公民教育”设计了一条“两项综合活动+一个学生组织”的实施路径,即“小公民全学科活动”、“现代小公民素养十项体验活动”与“小公民自治委员会”。

以校级层面为起点实施的“小公民全学科活动”,以中国小公民——世界小公民、现代小公民——未来小公民为主题做了五年的设计,通过组织节目表演、场馆布置、游园活动,让学生融入场景深度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戏曲艺术等内容,实现全学科联动学习,积极开拓学生眼界。

以年级层面为起点实施的“现代小公民素养十项体验活动”,结合年级组全体老师的智慧,将包含安全和合作、健康和生活、创意和热心、自律和环保、民主和网络在内的体验活动渗透到每个学科之中,并进行学期课程迭代,使散点式的德育活动进化成德育课程的系列化实施。

在少先队组织引领下的“小公民自治委员会”,下设活动策划部、争章评优部、文明观察部、岗位实训部、志愿服务部等七大职能部门,由这些部门的负责学生自主招募全校二至五年级学生志愿者,全面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小公民楼的管理、学生体验活动和对外宣传,让学生在过程中取得与众不同的参与感、获得感、成长感。

“我们认为,让学生在丰富的实际体验和自主的参与实践中体会现代小公民的情感与价值,生成相应素养,真正实现行动当中有心动,才能使‘现代小公民教育’成为适合儿童的公民教育。”张敏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构建小公民教育实施路径

在方法论上,“活教育”思想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基本原则,注重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倡导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根据“活教育”的方法论,静安一中心小学围绕学生实践体验和自主参与,构建了“现代小公民教育”五条实施路径。

第一,通过实施让儿童在小公民十项素养课程体验感悟与实践的策略,实现“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第二,通过“师生联动”的实施策略,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三,通过参与评价设计和评价过程的评价策略,实现“主动内化,长效发展”;第四,通过“小公民自治”的辅助策略,实现“实践延伸,自主管理”;第五,通过家长参与课程实施的保障策略,实现“家校共育,资源共享”。

张敏提到,学校开展“小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已持续了20多年,不断将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融入到公民教育的实施过程之中,从关注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到关注培养怎样的人,再到如何培养合格小公民,针对实践中的真问题不断摸索前行。在一代又一代的静安的努力下,在理念的传承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中,才逐步架构起清晰而有特色的“现代小公民教育”完整系统。

“好学校”的建设与“好校长”的挑战

“一切为儿童”,是静安一中心小学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多年来,“活教育”思想犹如一盏明灯,引领着静安一中心小学的教育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如何建设一所好学校,张敏分享了她的心得:一是要价值提升,即每个人都围绕着这所学校的价值的提升做一件事情;二是要重心下移,即学校不能设立太多层级,要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要结构开放,即保持对内对外都要开放,不能自我封闭;四是要过程互动,即对于整个学校的管理过程、教育过程、教学过程,要能够倾听与吸收意见,不断地反思改进;五是要动力内化,即让学校发展变为每个人的事情,内化为自己的动力。

除此以外,张敏还进一步分享了对于如何做好一名校长的感悟:善于思考的虚心好学, 让自己丰富起来;根植实践的研究探索,让自己睿智起来;集思广益的谋划运筹,让自己高明起来;追求有效的改革进取,让自己能干起来;坚守信念的豁达大度,让自己从容起来。只有虚心学习与睿智思考并存,大气谦和与兼容并包共具,即能求真务实又能积极求新的校长,才能得到师生拥戴与社会认可,把控好学校的航向一路前行。

(赛文 罗艺超)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