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麻辣财经:个税再传好消息,2.5亿人减税4400多亿元!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9-11-21 14:23:46

麻辣财经.png

1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个人所得税改革情况汇报,确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纳税人负担。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披露了一组数据,备受社会关注:个人所得税改革自去年10月实施以来,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今年前9个月累计减税4400多亿元,惠及2.5亿纳税人,对完善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个人所得税改革,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引入教育、养老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税制改革,是减税降费的重要举措。

此次个税改革,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不但提高了个税“起征点”,还调整了税率,增加了教育、住房、养老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一系列的大动作落地,老百姓的获得感马上就真真切切:今年前三季度,2.5亿纳税人累计减税4400多亿!

这2.5亿纳税人里,有人减得多、有人减得少,也有的人一下子“减没了”——不用再缴纳个税。但不管是哪种情况,个税负担明显下降,是大家的共同感受。

“年收入12万元”人群,是大幅减税的对象

不仅如此,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传出好消息,会议决定,对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或年度补税金额较低的纳税人,免除汇算清缴义务。

这个政策执行期暂定为两年,下一步是要合理有序建立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制度,使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更好落实并不断完善,实现税制可持续。

这项政策的享受群体,其中一条是以“年收入12万元”划杠的。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个税肯定不用再汇算清缴;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如果年度补税金额较低也可以免除汇算清缴。

对于“年收入12万元”这条杠杠,麻辣姐特别有感触。2016年10月,麻辣财经遇到了一个“乌龙”事件,就是与“年收入12万元”有关的。

当时,网上和朋友圈都在疯传,“年收入12万元被纳入高收入群体,要加税”,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是既恐慌又委屈:“年收入12万在北上广深连首付都交不起,怎么会是高收入群体?”

好在,各大主流媒和新媒体迅速发声辟谣: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纳入的高收入人群加征个税,纯属无中生有。看了这样的报道,人们的情绪得到安抚,但仍有不少人半信半疑:是不是现在说没有,过一段又会出台标准,给年收入12万的人加税?

当时,就年收入12万元到底是个什么水平,麻辣财经专门做了分析报道,得出的结论是:年收入12万元,并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标准和界限。现行税制中年薪12万适用的税率,相当于汽车五档中二三档。

3年过去了,再回过头来看“年收入12万元”,这一群体的定位更加清晰:不是高收入群体,没有被加税。恰恰相反,此次个税改革减税力度之大,让月收入万元的人基本不用缴纳个税了。

月收入万元,就是年收入12万元,一回事。事实证明,“年收入12万元”不是加税的群体,而是大幅减税的对象。人们昔日的疑惑与担心,早就烟消云散了。

在实施更大力度减税的同时,办税的便利举措也在不断落地

会议还决定,为促进海运业发展,适应国内对海产品较快增长的需求,借鉴国际做法,从今年1月1日起到2023年底,对一个纳税年度内在船航行超过183天的远洋船员,其工资薪金收入减按50%计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这一政策,是针对远洋船员的,将他们的收入减按50%作为“税基”,显然减轻了个税负担。

个税改革的减税红包,实实在在地进了老百姓的腰包,增加了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强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加强相关政策解读,简化操作流程,优化办税服务,便利纳税人依法纳税。国家在实施更大力度减税的同时,办税的便利举措也在不断落地,“放管服”改革成效越来越明显。

就在前几天,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出台实施便利小微企业办税缴费的8项新举措,具体内容包括:搭建小微企业线上诉求和意见直联互通渠道;针对小微企业日常办税事项编制《小微企业办税一本通》,指引小微企业明白办税、便利办税;优化跨区迁移服务,让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办理省内跨区迁移更便捷;提升“银税互动”普惠效能,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

在便利群众和企业办事方面,很多地方推行了“最多跑一次”,让群众感受相当深切。还有更多的事项,“一次都不跑”也能办成,更是令人惊喜。

日前,北京一家小微企业临近年底项目回款较多,突然发现发票不够用了,需要临时申领几百张发票。“我们一年到头好不容易挣点钱,可别因为开不出发票影响钱到账啊!”企业负责人特别着急。

“这事税务所办不了吧,是不是需要找税务局长审批?”企业的财务人员早就知道,税务机关是“以税控票”,对发票管得很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财务人员一边网上提交申请,一边四处托人“递话”。结果,托的人还没找到,公司当天就收到了税务部门的回复,一个工作日就拿到了发票。

“平时没事的时候,觉得那些便利举措都是文字条款,不一定能落到实处。等真遇到了急事,才能深切感受到那些规定都是实实在在的,确实在发挥作用。”这位企业的负责人说。

关于办税的便利举措,不少企业都有同样的体会。前些日子,一位同事的安徽老乡是位小老板,在广东的一个镇上办了一家企业,经营已经好几年了。“我们生产的产品有些是外销的,每年都要办理出口退税。这么多年,我就没跟税务人员碰过面,每次退税的税款都是直接打到企业账上。你说,广东的营商环境这么好,企业能不一心一意谋发展吗?”这位小老板感慨地说。

有人感受到办税的便利,也有人感受到了“管税”的严厉。这两年,很多企业都见识了“金税三期”、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的厉害,先进的科技手段不仅管住了乱开发票,还遏制了印制假发票等违法行为,市场经营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

放得开、管得住、服务得好,这既是“放管服”改革的目标,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李丽辉)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