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19-11-19 15:34:03
张学立足于油画的质感,又兼揉中国工笔画的细腻,他把中国工笔绘画的精髓融进油画逼真的视觉之中,在油画与工笔画之间找到一种互为借鉴,交相辉映的艺术平衡,从而使他的油画在朦胧的意境中,又凸显出精雕细琢的具象刻画,使“人文建造与自然物象”彰显和谐温馨之美,洋溢着舒缓安静的气氛,富有诗意,同时,张学通过形、光、色的对比,以及点、线、面之间的变化关系,把具象之物融合在动静相生、虚实交融的平面构图之中,在画面中,呈现出多维空间,让原本平面的构图,激荡着丰美无限的视觉感染力。
读张学的油画《501》、《小镇往事》、《小城故事》等系列作品,可以清晰发现,张学把身边的“人文建筑和自然物象”置于色与光的交融下,渲染出朦胧的意境。从技法方面,他通过不厌其烦地探索实践,把形、光、色、线等等各种艺术元素带入具象与意象交融生辉的画面,从中捕捉主体颜色的对比关系,有效把控主色和互补色等多种色差、色温的变化,让结构形体、质感肌理、层次明暗和空间处理等等具象之物根据画面要求,因势利导,赋予了丰富的表现力,彰显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驾驭能力,形成独具一格的油画艺术语言。毋庸置疑,准确的造型、舒朗的淡色与微妙的光影,三者之间的统一协调,一定是张学油画创作的看家本领,他擅于通过对颜色的敏锐感觉凸显色彩自身的表现力,把生活中自然物象的固有色与实践创作中颜色具体的表现色进行有意识地衔接,用丰富的中间色调和明暗的过渡色调,表现出偏于温润的、朦胧的画面效果,于此同时,他通过冷暖对比、色差对比来表现物象亮部与暗部、受光和阴影,强化光影与不同色调的密切关系,把身边的“人文建造与自然物象”整体都笼罩在淡淡的色源之中,具象在温和的光色气氛中,呈现出井然有序的细微差别,从而使画面色彩变得舒朗、温润,又能凸显出具象之物的真实感和生动性。这一切,显然与当代很多年轻油画家以“糊里糊涂”的色调搭配,用“模糊不清”艺术语言表现着自己也“说不明白”的艺术形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绘画创作作为艺术的载体,彰显着艺术家的审美追求,蕴含着艺术家质地洁美的内美和阔达卓远的人格。张学的油画,不管是细心品读,还是无意中“瞟上一眼”,那精细工整的笔触、生动逼真的色彩,充满着“人文建造与自然物象”的高度融合,总能使人眼前一亮,远景、近景融合搭配构成具象之物与意境之美的协调统一,韵味连绵,雅致丛生,迅速吸引观者的眼球,给观者带来一种似若相识的亲切感,瞬间拉近观者与作者张学之间的距离,这种艺术灵气与时代审美特色极其吻合,使人难忘,让人感动。
张学,1988年生于文化底蕴浓厚的山东淄博市,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四川省油画学会会员,四川当代青年画院专职画家,现任教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很多作品先后在国内重要报刊杂志出版发行,并参加很多重要展览活动,获奖丰厚,殊荣众多,大有目不暇接之势,他创作的很多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并视若珍宝。这些荣誉都是对年轻艺术家张学真诚地游刃于油画领域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褒奖,也是对他陶醉在自己的油画中,形成别具一格的油画形式,所给予的最佳肯定。张学的油画创作是思辨的理性、综合素养、熟练技巧的高度结晶,更是精神情感和艺术真谛的双重叠加,这源于生活感悟带来的汇聚,虽是点滴的集结,却显得纯正、自然。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每一个人都在琐碎繁杂的生活场景中,忙碌地追寻着自己的目标,仿佛又觉得茫然不知所措,那些身边之物虽然每天都可以看到,却成了或熟视无睹、或碎片式的记忆,熟悉又显得有些陌生。油画家张学立足身边点点滴滴的场景,并以此作为油画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他运用有的放矢的油画技法描绘“人文建造与自然物象”,把触景生情的思考转变成对艺术的审美追求,全神贯注于画面的构成、色块的交错和笔触的连接,社会上,那些喧嚣纷杂的干扰,他充耳不闻,似乎与自己无关,他只是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油画世界里,凝聚着思辨的哲学精神、纯正的艺术真谛和独特的生活感悟,积万物为气韵,聚吐纳于自然,形成一系列的油画作品,构成自己崇尚而恒定的艺术追求,犹如诠释一种永远值得讴歌的主题,在他的系列油画中演绎出魅力无限的意境之美和朦胧细腻的视觉感受,引发观者久居闹市,心灵寂静时,对田园牧歌的崇尚,恍若唤醒观者对真实视觉形态久违的潜在本能,让观者心驰神往、陶醉其中,毫无疑问,张学的油画作品既是身边生活场景与哲思遐想碰撞而产生的火花,又是别样心路历程的纵情抒发,这也成为张学探索在艺术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基石。
无论是纵横交错、层次分明的《501》系列,还是,崇尚自然、回归本源的《小镇往事》、《小城故事》,都是油画家张学根植在生活之中,把不同阶段的艺术实践,经过凝练提纯而实现自我蜕变的过程,透过张学对艺术深入灵魂的纯正,依稀看到他探索在崇高领域中的诚恳和执着,让观者动情之时,也使观者深切感受到现实生活场景的真实和亲切。
(蔡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