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主编笔记丨群众幸福折射壮丽成就

来源:民生周刊2019-09-24 17:01:17

70年砥砺奋进,70年筑梦前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发展和民生两手抓,在经济发展前提下,花大力气进行民生建设。全体人民在住房、社保、就业、交通,医疗、教育、扶贫、生态、安全等民生保障和改善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群众的幸福生活,折射70年壮丽成就。

就业是民生之基。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新阳村,48岁的廖先玉通过在五粮液集团援建的“扶贫车间”务工,既有了稳定收入,又照顾了家里。在她看来,扶贫车间就是致富车间。

8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九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形势长期稳定》。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业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显著提升,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对稳定经济社会全局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大积极作用。

从就业规模来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业总量从1949年的1.8亿人增加到2018年的7.8亿人,扩大了3.3倍,其中城镇就业达到4.3亿人,比1949年增加了27.3倍。

要想富,先修路。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四川叙永县和云南镇雄县隔河相望,却难以往来。鸡犬相闻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用到的成语,用来形容两地距离很贴切。

今年7月7日,一座名为鸡鸣三省大桥的主拱圈合龙,预计今年底贯通。桥长仅200多米,步行几分钟即可通过。同样,几年前通车的湘西矮寨大桥,天堑变通途,改变了花垣县乃至湘西的交通状况。

70年来,我国交通不断改善,不断向偏远地区延伸,改变了贫困地区面貌。

“以前住的是隔板间、地下室,现在搬进公租房,生活舒心多了。”说这话的是重庆渝北区的技术工人黄书林,得益于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蜗居变宜居。

70年来,我国住房建设快速发展,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1978年增长4.8倍。曾经的土坯房、平房和筒子楼已成为记忆。

房住不炒,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并增加保障房供应,解决了城镇居民居者有其屋,并实现了从“忧居”到“有居”,再从“有居”到“宜居”的一步步跨越。

在保障住房的同时,社会保障也不断完善,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和伤有所保等方面持续发力,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一方面,是从无到有,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稳步迈向全民参保;另一方面,从低到高,待遇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由企业保险转向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个人储蓄积累保障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绘就这样一幅幅民生巨卷,离不开奋斗。回望70年来的民生成就,靠的就是风雨兼程,自强不息,不懈努力。

奋斗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基因,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确保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不断提升,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更需我们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前提下,砥砺奋斗。

□  严碧华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