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与“艾”同行22年,王克荣成了艾滋病患者心中的“知心大姐”

来源:民生周刊2019-09-24 16:05:34

(原标题:《王克荣:患者贴心人》)

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护师 王克荣

“我的手机中有很多艾滋病患者的电话号码,从最初的几个、几十个,到现在的上千个……”王克荣每天24小时为艾滋病患者开机,就怕患者有急事,因为她知道,每一次安抚、每一个咨询都有可能挽救一位患者的生命。王克荣被许多艾滋病患者当作贴心人。除工作时间外,王克荣经常通过信息回答患者的问题,安抚他们的情绪。

作为工作在艾滋病防治一线的医护人员,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护师王克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崇高精神,满足人们的健康生活需要。

为患者24小时开机

1984年,王克荣从北京护士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地坛医院工作。1997年,王克荣所在病房开始收治艾滋病患者。“进入病房时,就会用帽子、口罩、隔离衣‘武装’自己”,回想起刚工作的情形,王克荣坦言自己“很紧张”,“曾经有一位艾滋病患者突发癫痫,咬破了自己的舌头,满嘴是血被送到了医院。抢救时,就在我给患者塞牙垫的瞬间,患者癫痫再次发作,一下子咬住了我的手,当时感觉到钻心的痛,双层手套也被咬破了,上面全是血。”

处理好患者后,王克荣立即到洗手池进行冲洗,发现手指上虽然有两个深深的牙印,但没有破皮。她消了消毒,继续投身到抢救工作中。

艾滋病患者所承受的社会歧视比较严重,患者本身容易反复机会性感染,“随着病情越来越重,我们只有对症治疗和护理,尽可能帮助他们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  

与“艾”同行22年,咨询的、求助的、感谢的,打开王克荣的微信,微信好友中艾滋病患者占到一半以上。她的手机从来都是24小时开机,在患者眼中,她是时时在岗的“求救热线”。她说,“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更换号码,就怕患者找不到我。”因此,她也成为了许多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

与此同时,王克荣不忘在专业领域探索、研究。2002年,王克荣利用在英国学习的机会,了解了英国相对成熟的艾滋病门诊护理基础。回国后,她创建了我国艾滋病患者门诊护理模式,强调生理支持监测—心理情感支持—社区关怀管理的护理模式。强调护士在承担治疗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教育者、管理者、咨询者、培训者的职责,成为密切联系医师、药师、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志愿者的核心,这种护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由她撰写的艾滋病护理常规、提倡双人采血法等论述,也成为我国早期艾滋病护理的规章制度。

除了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与照顾,王克荣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进行情感的交流,改变艾滋病患者自卑、封闭的现状,减轻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压力。一次次的郊游、座谈会、聚餐,王克荣真诚地和患者相互交流,“王姐”的称呼也越叫越响了。

在这个过程中,王克荣发现,艾滋病患者在身体遭受痛苦的同时,还面临着精神上的痛苦,仅在病房里关心艾滋病患者是不够的,他们在走出医院后,心理上以及融入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帮助。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希望。王克荣说,真正和他们接触,就不会只把他们看成一位艾滋病患者,他们是完整的人,有自己的希望和不舍。

2005年1月,北京红丝带之家成立了,王克荣是当之无愧的“家长”。2010年3月,艾滋病患者小夏因一场车祸造成了股骨粉碎性骨折。小夏第一时间拨通了“王姐”的手机。王克荣仔细询问了病情,经初步护理评估后,马上与医院联系。医院紧急成立专家救治小组,为小夏实施了手术。出院前一天,小夏对王克荣说:“等我的腿完全康复后,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帮助更多的人。”医者仁心,王克荣用爱打动了越来越多和小夏一样的人。

自成立以来,北京红丝带之家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累计已超过20000人,常驻志愿者达300余人,一些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也成为志愿者。“有许多我们帮助过的患者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包括之前提到的那位癫痫发作的患者。”王克荣介绍。

“所有志愿者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他们是艾滋病患者的陪伴者、支持者、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王克荣告诉记者,现在红丝带之家团队已经非常成熟,可以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

近年来,王克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积极在全国推广国外先进的艾滋病个案管理经验——专职人员作为个案管理师,可为新确诊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感染者或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前咨询和准备、服药、依从性教育,然后转入红丝带之家,进行长期管理。过去,艾滋病患者确诊后要去疾控部门申请审批,再回到医院治疗,这个过程往往要花费一个半月时间。实现个案管理后,最快只要6天左右。

与“艾”同行,王克荣也收获了诸多荣誉,她成为中国第一位荣获“贝利·马丁奖”的护士,捧回过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过“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她常说起一句话:我是全国400多万护士的一分子。每年,她和同事们一起到学校、社区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受益人数高达50000余人,她的足迹遍及中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艾滋病基层护理人员万余人……她用爱点燃更多人对生命的希望。

□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