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校长们热议新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来源:民生网2019-07-12 16:26:21

5月22-24日,教育部重点课题《响应全纳教育的新型特教学校建设的深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400名特殊教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特殊教育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聚焦特殊学生的生涯发展,共同探讨全纳教育背景下新型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本次会议主要分为专家报告、承办学校展示、校长论坛和经验推广交流四大部分,其中校长论坛有两个分论坛组成。

“调整生源结构”分论坛:玉溪特校送教上门学生数超过校内学生数

围绕调整生源结构策略,会议邀请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张国强、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欧阳文伟、重庆市沙坪坝向家湾小学·聋哑学校杨兴放、江苏省句容市特教学校郑 宏、广东省佛山市康复实验学校王玉新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分论坛由黄汝倩教研员主持,王勉教授出席。

面对融合教育推进中,特教学校生源减少,学生障碍程度越来越重的现实,各特教学校基于区域、学校的现实情况,通过开展送教上门、普特合一、养护等工作,调整生源结构,从而实现学校的变革发展。

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推进互联网+“送教上门”,仅2018年,为309名残疾孩子提供教育康复服务共计12000余个课时。目前送教上门在籍学生占全校在籍学生的65%。通过送教,有4名学生回归普通学校接受教育,7名学生转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校正与昆明医科大合作,探索送教上门的康教结合。

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作为拥有988名(其中自闭症学生400名)特殊学生的深圳市唯一的特教学校,深圳元平特教学校面临转型,支持全市10个区特教学校和区特教指导中心建设,重点发展职业高中、高职教育,对毕业学生开展5-10年的跟踪。

重庆市沙坪坝区向家湾小学和沙坪坝区聋哑学校,两校合一。通过思想统一、资源共享、课题引领的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等举措,学校通过10年的实践,发挥了引领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广东佛山市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教养学校成立于2017年3月,为佛山市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教育、康复、养护为一体服务,内设资源中心,探索康教结合。2018年秋季,共招生34人,60%为自闭症学生。

“强化支持服务”分论坛:成都各区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整体性崛起

围绕强化支持服务,会议邀请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夏峰、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石彩霞、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李勤、重庆市垫江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肖建国、广东省广州市康纳学校黄梁梦、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特教学校蔡晓莉、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刘小龙参加了分享和交流。分论坛由夏峰主持。

综合校长们的交流发现,各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各有特色,在推进融合教育过程中,大家从课程建设,组室变革,支持服务,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很好的办学特色、发展成效和社会影响力。

以双流区、武侯区和成华区为代表的成都各区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整体性崛起。双流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致力于为区域所有特殊教育需求人士提供教育咨询、诊断评估、个案辅导、法律援助、职业培训、教育转衔、资源链接等服务,在区域实施重点支持“一人一案”服务和一般支持“集体辅导”服务策略,形成了双流区基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生态支持链,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和推广价值的“1+5+N”融合教育三层级专业支持服务体系。

武侯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成立于2013年3月,将特殊教育服务对象从残障学生拓展到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自闭症、行为偏差等学生,建设了系统的家长成长课程。成华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强化支持服务,由单一的特教学校功能向区域内所有特教学校辐射,立足特教供给侧改革,拓展了规划督导、安置评估、师资培训、巡回指导、特教研究、咨询服务、家庭支持等服务功能。建立了动态和静态结合的资源库,研究转衔教育,关注生涯发展,推进特殊孩子永续发展。形成了智障学生安置导向、智特融合为特征的智障学生转衔教育实践体系。

如何找到核心的要素去撬动学校变革与区域融合教育发展?各位校长都说到,特教学校要主动变革,成为融合教育推进的主力军与生力军。行政部门的层级化管理,建章立制,赋权增能,能让特教学校在推进区域融合教育发展中不断提升,并能不断厘清特教学校未来的发展样貌,最终迎来包容和谐共生的全纳社会。在有了明晰的发展方向后,我们就能去一步一步地去探索,精磨每一项支持服务项目,使我们的支持服务,学校功能有丰富的表达,最终成为一个支持服务系统,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真正实现大特教理念,让特教与普教真正融入一体,各施其职,实现教育的百年树人目标。

长宁区特教中心夏峰主任提出,融合教育天然的存在于普通教育的生态之中,天生就是大教育的事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鲜活的教育实践。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背景下,终身融合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可以使中国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在局部领域实现国际领跑,同时可以使中国公共教育服务赢得中美国际比较的优势。

(陈元哲 罗艺超)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