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四类地区“终身特殊教育”典型案例得到推广

来源:民生网2019-07-12 16:21:02

5月22-24日,教育部重点课题《响应全纳教育的新型特教学校建设的深化研究》在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召开课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近400名特殊教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特殊教育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聚焦特殊学生的生涯发展,共同探讨全纳教育背景下新型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在研讨会上,云南省红河州特教学校、内蒙古呼伦贝尔特教中心、湖南省桃江县特教学校、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等四个不同区域的特教学校介绍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他们的“终身特殊教育”案例得到推广。

西部区域典型案例:特教学校从职业教育延伸到社会职业培训

东有南京溧水,西有建水红河。云南省红河州特教学校兰永前介绍了学校残疾人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与地方特色建水紫陶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建成实训基地,开办职业高中。年生产产品上万件,产品远销省内外,甚至作为礼品赠送到国外。年销售额约60万元。学校紫陶培训基地培训学员203人。其中本校职高学生78人,培训社会残疾人9期95人。培训友邻学校相应专业实训学生30人。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同时又进行勤工俭学,获取相应的报酬,收入高的年收入已达近2万元,学生平均年收入近万元。学生学成后在外就业,就业率达到93%,平均月薪3000余元,高者月薪达近万元。

民族地区典型案例:特教中心延伸了高等与成人特殊教

内蒙古呼伦贝尔特教中心闫晓玲介绍,中心率先实现职业高中“零拒绝”,延伸了高等与成人特殊教育。现有来自全市各旗市区16—20岁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脑瘫、自闭症等障碍类型的职业高中生80余名。2011年起举办成年残疾人职业技术、体育艺术人才短训班;2017年与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成立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现有4个班43名学生;成立融爱幼儿园,现有7个班,幼儿115名,其中残障儿童51名。响应全纳教育理念,作为市级骨干特殊教育学校,内蒙古呼伦贝尔特教中心未来发展将机构瘦身,重心转移,持续探索成熟、可复制的方法、模式和经验,开办自闭症教育实验班、融合教育实验幼儿园,重视发展少数民族特殊教育,全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推广职业教育与就业一体化模式。

县域特校典型案例:开展残疾青壮年脱盲脱贫工作

湖南省桃江县特教学校刘厚元介绍了“技能+就业”为导向的残疾青壮年脱盲脱贫经验。2016-2018年累计确定扫盲对象47人,累计筛选23名优秀毕业生担任导师,依托残联就业基地组成23个“1+4”(既由“扫盲对象+优秀毕业生、就业单位、特校教师、残联教就股”)扫盲结对帮扶小组。将扫盲知识目标重在简单书写与沟通、简单计算,并根据对象不同适当调整难度,将知识目标具体落实到生活适应与社会适应上,如农村种养技术、流水线生产适应能力。个别化目标以基本技能与沟通为主,以一人一案为原则,根据前期筛查数据档案及比对结果,落实到扫盲帮扶方案。截止2018年12月,实现稳定脱盲就业45人。

沿海城市典型案例:指导中心建设了特殊学生转衔服务体系

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徐玉珍从“为什么做、做什么、做的效果、后续思考”四个方面介绍了长宁区特殊学生转衔服务的实践。基于特殊学生转衔服务的调查研究,开发并实施了家园、幼小、小初、初中至特职、特职之后五个阶段的转衔服务项目,编制了转衔服务手册。转衔服务成为区域特殊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使区域个性化特殊教育服务具有了连贯性,促进了学生的生涯发展,是区域终身特殊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成果发表在《现代特殊教育》,受邀参加2015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67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

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夏峰主任提出,无论在经济发达还是欠发达地区乃至西部边陲县城,特教学校都在承接并运作残联委托的学前或成年残疾人服务项目,这是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完善终身特殊教育体系的现实基础。新型特教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终身特殊教育,与残联组织倡导的残疾人终身学习,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陈元哲 罗艺超)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