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环保“两会”热度再次兴起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2015-03-04 09:53:34 热度 再次

摘要:“希望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原标题:碧水蓝天成国民议题 环保“两会”热度再次兴起

“希望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代表委员热议党和国家坚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特别是今年起正式施行的“史上最严环保法”更是表达了依法治污、铁腕执法的强烈信号,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人大代表热议环保

中国铁腕治污时代正在到来。

为青山绿水,中国正在推出包括新《环境保护法》在内的一系列更严标准和治污措施。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涉及公众利益的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建立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只有实行强制性标准,才能解决一些地方官员‘唯GDP’,忽视环境保护的错误取向”,来自山东团的人大代表卓长立说道。

“东西部地区应该有所区分,不应‘一刀切’”,在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商务厅机电和科技产业处处长寸敏看来,“如果东西部一个标准衡量,企业为什么不搬去缅甸、老挝”。寸敏解释说,西部地区还有许多地方贫穷落后,需要通过产业、企业进入拉动百姓的就业和民生。“如果简单地‘一刀切’,在这个标准之上的(企业)可以留,之下的不能留,那西部地区靠什么留住企业呢?”“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在西部引进产业时,如何更加有序化、规范化”。

寸敏认为,现在东部地区加工型产业都在“腾笼换鸟”,“东部今天的发展和高标准的生活质量要求,也是从基础工业、环保要求不是很严的工业起步,都有一个过程”。

不过,同样来自西部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指出,“一样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我们不是问题”,环境保护绝对不可以“降格以求”,必须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宁愿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树立环境保护的“高压线”。

上官吉庆进而分析,陕西宝鸡在火电的相关国家标准上,使用最严格的国家环保标准,就是因为意识到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行不通,“寅吃卯粮,后期治理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污染带来的所谓GDP”。

在引进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上,上官吉庆说,“保证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达标”已列入宝鸡市招商引资“一票否决”的选项。

环保,点燃美丽中国梦

不难发现,环保的“两会”热度往往表现为三个方面:社会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两会”代表委员对环保的热议度、环保主管部门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往“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话环保已经成为风尚。与此同时,环保部部长近年来总是“两会”必不可少的焦点人物。环保问题成为焦点的背后,一方面说明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在提高;另一方面凸显出全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忧虑。

在任何经济现象面前,资本总是嗅觉最灵敏的。按照以往的情况,资本市场常于“两会”期间炒作环保板块。2015年春节过后,A股环保板块已经连续上涨。受“两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月2日,申万环保工程25家上市公司全部飘红。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该板块个股涨幅均在2%以上,有17家涨幅超过5%。收盘时,国电清新、东江环保涨停;天壕节能、龙马环卫涨幅超过9.6%,盘中一度涨停。环保炒作之风已然再次兴起。

环保行业为什么会被资本看好呢?业内普遍认为,从根本上看是由于环保是一块洼地,换而言之,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这从历任环保部长的言论和环保事件中就可以看出。

自1987年起,我国环保主管部门的最高行政官员已历经四任,分别是曲格平、解振华、周生贤和陈吉宁。陈吉宁是在2015年1月从清华大学校长的位置上调往环保部,并于2月开始担任环保部部长。2006年,一场十多年未遇的沙尘暴席卷了北京之后,曲格平说:“25年来,我们的环境指标从来没有完成过,大体上我可以说这个话,从来没完成过,但是这个话没有人讲啊。”2005年,时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部级)局长的解振华因松花江环境污染事件辞职。2013年7月,时任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一场报告会上曾经无奈地说:“我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环保部部长们的焦虑,凸显出环保工作的复杂性、环保工作任务的艰巨性。

而在2月27日,陈吉宁履新环保部部长,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一抵京就抬头看天,同日陈吉宁召开媒体座谈会……在这种激荡中,衬托出一个字、一个期盼——蓝。雾霾频发,是高速发展的中国遭遇“成长烦恼”的一个缩影。而这“烦恼”,很多国家也曾遇到。“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给中国人民传递了信心。

有人把中国比喻成一辆飞速向前奔驰的车,猛踩了多年的发展油门,而环保就是刹车,适时踩好刹车,才能行得更稳,车上的人才能看清、欣赏窗外的美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环保问题不仅仅是环保部一家之事,也并非陈吉宁一人之力就能完成惊天大逆转,解决环境问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但环保部门毕竟是个“支点”,用以撬动中国的绿色发展。每个人为“蓝”付出,才可能真正拥有“蓝”。不要总是问国家能为我做些什么,要问问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有人说,“雾霾有多重,环保部部长压力就有多重。”其实,霾有多重,我们每个人的压力就应当有多重。

抵京的全国政协委员一下车就抬头看天,想必会为“清新驱霾”献计献策;全国人大代表们也将提交促进“碧水蓝天”的议案建议;社会各界的思考、策略、共识在两会上碰撞、凝聚。

“气,只可鼓,不可泄!”我们清醒认识环境形势严峻,我们在路上也不妄自菲薄。随着陈吉宁的履新和今年两会的召开,中国环保也许到了一个重要节点。

因此,无论是社会公众、投资领域还是环保部门的重视程度,环保产业的“两会”热度已经再次被点燃。环境污染问题引起重视,将推动政府后续加大治污力度,不过,环保不是一蹴而就,绝大部分工作也并不在“两会”期间完成,这就需要更加常态化的机制,将环保的“两会”热度变成日常热度。目前,“最严环保法规组合拳”正在形成,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明显加大。除了“两会”期间,我们更需要在“两会”之余,保持环保热度,才能加快环境问题的解决。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