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纪念杜威先生来华100周年第三次高端学术会议在京举行

来源:民生网2019-04-30 20:09:12

428日,纪念杜威先生来华100周年第三次高端学术会议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华教育改进社、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丨北京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是纪念杜威先生来华100周年系列活动的第三次高端学术会议。

在会上,复旦大学教授刘放桐指出,杜威作为一位改变西方哲学发展方向的哲学家,在中国社会正在发生重要变革的时候访华,对于促进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与欧美社会发生变更的西方哲学和文化相沟通,对于促进中国社会也发生相应的重要变革,显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单中惠回顾了杜威在华教育讲演的缘起,概括了杜威在华教育讲演的思想精粹,即:“教育哲学对教育的指挥引导、学校生活就是一种社会生活、身体健康是各种事业的基本、教师应研究教育的心理要素、自动教育促使创造力的发展、教法应使教材适合儿童经验、一切教育都带有职业的性质、道德是教育的最高最后目的、教师的领袖责任和职业精神”。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提出,教育如何促进社会平等,如何使人过上联合的、共同的生活?这仍然是一个问题,杜威和其他人都没有提供现成答案,因此,在教育促进民主、平等、联合的生活的实践上,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合肥师范学院教授朱镜人介绍了杜威教育思想中“通识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即:大学通识教育有崇尚古典课程倾向、大学教育专业化倾向日益凸显。他总结了杜威通识教育理念对当代中国的四点启示,第一,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第二,大学实施通识教育是现代社会的要求,第三,大学通识教育会促进专业教育,第四,经典著作的学习应当联系社会现实。

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印政认为,杜威教育思想对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是,我们仍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教育要建立在儿童的经验和认知基础之上;学生要在“做”的过程中,感悟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形式,是这种教育的良好形式;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从而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

山东大学教授赵秀福指出,杜威的哲学以一种真正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关注人的身心协调,关注人的经验过程,因此它是认真务实的哲学,从这一角度看,杜威的哲学思想与中国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有很多汇通之处,可以继续成为中美深层人文交流的桥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强调,纪念杜威是为了更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教育脱离生活导致教育难以真正有效发挥育人功能,使得人的身心难以健全发展,也难以建立起众人公认的理想社会,但是,回归生活不只是当时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未解的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教育现代化实质是人的现代化,又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能力及社会能力的现代化。纪念、研究杜威是为了使杜威的思想为我所用,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和创造更好的社会做出贡献。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