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产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产经

“煤老大”的春节是怎样熬过来的?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15-02-27 15:15:21 老大

曾经风光无限的“煤老大”们这个春节过得并不轻松。

从目前已经公布业绩预告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情况来看,多数公司与上年同期相比,业绩腰斩只是起步!其中冀中能源净利预减同期下降高达95.78%-98.31%,还有多家煤企出现亏损。

在刚刚过去一年中,对“煤老大”而言,业绩不佳,主营产品停产、限产,区域信贷环境恶化,诉讼纠纷……这些不愿看到却已经历的事情,也使得煤老大的这个春节格外难熬。

不过,煤炭寒冬也不乏少数“幸运儿”。记者注意到,大同煤业逆市上扬,2014年度将扭亏为盈,预计实现净利润1.3亿元左右。兖州煤业更是“任性”,预计2014年业绩翻番,将实现净利润逾12亿元。

多数煤企业绩“难看”

经济寒冬弥漫之际,煤价跌跌不休,煤炭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减少成为普遍现象。

根据各上市煤企业绩预告,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安源煤业、开滦股份、西山煤电、昊华能源、上海能源、平煤股份、金瑞矿业、中煤能源等公司的净利预减幅度介于50%-80%之间。

然而,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净利跌去50%在去年仅仅只是起步,也有公司净利预减幅度甚至超过90%。

冀中能源公告称,2014年其净利预计比上年同期下降95.78%至98.31%。兰花科创预计2014年与上年度同期减少93.01%到95.81%。恒源煤电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将减少90.30%到96.77%。

上述煤企虽然去年业绩下滑严重,但至少仍有盈利,相比出现亏损甚至连亏两年的公司,则要幸运一些。

根据公告,爱使股份、百花村、神火股份、安泰集团等公司2014年预计亏损额为2亿元至5亿元不等。煤气化预计亏损额达10亿元左右,山煤国际亏损额预计为15亿元左右,国投新集则预计将巨亏近20亿元。其中,安泰集团则因连续亏损两年,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披星带帽。

停产、事故、诉讼缠身

对“煤老大”们而言,2014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

煤炭市场需求减少、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多数煤炭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减少。而在面对腰包不再如以前那样鼓的现实时,煤老大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安泰集团公告称,2014年该公司主导产品停产、限产,产销量减少,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增加,产品毛利微薄。其原因则包括所处的钢铁、焦化行业持续低迷,尤其是第三季度以来,受行业、市场、区域信贷环境恶化以及关联方大幅减产等影响。

巨亏15亿元左右的山煤国际则因诉讼事项影响,导致其沉淀资金增加,融资成本提高,财务费用随之大额增加。

存货跌价准备的大幅增加则拖累了煤气化的业绩。去年,该公司主要产品原煤、精煤价格持续下跌,产品处于滞压状态。

“煤老大”们最不愿发生的当属安全生产事故。百花村子公司豫新煤业2014年因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导致停产,使得百花村的业绩受到影响。

公司业绩乏力更是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收入和红包。记者梳理发现,金瑞矿业2014年度应付职工薪酬期末较期初减少716.84万元,主要因为计提的应付职工年底工资和奖金的减少。这意味着,按照金瑞矿业2014年度在职员工643名计算,平均每人减少收入约1.1万元。

煤炭寒冬中的“幸运儿”

煤炭行业寒冬依旧,但其中也有少数上市公司成为“幸运儿”。

记者注意到,大同煤业2013年巨亏14亿元,为此,2014年该公司采取壮士断腕之计,将所属同家梁矿、四老沟矿相关资产出售给母公司同煤集团。这笔资产剥离使得大同煤业不仅获得对价支付资金,而且减少了亏损源。

同时,2014年度大同煤业依据政策继续暂停提取煤炭企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资金等。多项措施实施之后,大同煤业预计2014年度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将实现净利润1.3亿元左右。

兖州煤业更是预计2014年度将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1亿元,同比增加105%左右。

煤炭行业一片叫苦声中,兖州煤业业绩翻番,奥妙何在?

记者发现,2013年度兖州煤业计提采矿权资产减值损失约20亿元,2014年度未计提,影响201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加约11亿元。

同时,兖州煤业预披露信息显示,该公司2013年度汇兑损失16.86亿元,2014年度实现汇兑收益,影响201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加约10亿元。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