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袭古创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电视 > 袭古创今

来支钢:我为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力代言

来源:民生网2018-06-20 14:27:38 中国画 表现力 笔墨

 

 

来支钢,号云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生于安徽蚌埠,现居北京。200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2005年进北京画院“李小可艺术工作室”研修。曾获中国美术“金彩奖”。现为当代积墨山水画研究会会长。现居北京、深圳;旅居创作于台湾、日本等地。

用最简朴之水墨,描绘最精妙之大美,突破以清雅把玩为情操的文人画习气及诗画一体单纯文人画的意韵,进而用绘画的本体语言表达诗的意境、词的韵致,这是画家来支钢绘画之体验,更是人生之信条。“博大沉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博大起于细微,也终于细微,越是博大的绘画语言,越具有时代精神,历史中,但凡能被人们记住的艺术大师,无不在进行“时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结合而创作出“千古绝唱”,能留的下来的艺术作品,无不是:“致广大而尽精微”,继承古人之时,要“师其迹”更要“师其心”,师其之精神,更要师其创新之精神,结合古人的笔墨优长,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和艺术追求,把画做得专业、系统。

 当然,绘画是一个孤独的试错过程,积墨山水也不能例外,有意思的是:“犯错”的山重水复到“纠错”的柳暗花明,有困惑亦有喜悦,犯的错越多,留在纸上的痕迹就越丰富。这里的“错”是指不停地寻找,不断地校正,使画面从犯错——纠错——没错,最终创作出走进大众、服务大众的艺术作品,这个过程与印刷中的错版套印一样,纵横交错、协调有致。只有“错”得多了,才能有偶然天成的创造,才能有老生常谈的创新,才能有独具个人面貌的残缺美、错落感与沧桑感,使画面显得更加浑厚、深邃与博大。

几十年来,来支钢唯对博大雄厚,苍沉独特,丰厚华滋的积墨山水情有独钟。水墨的层层积染,通过处理光影关系,让山石、草木、河流的体积感跃然纸上,使画面浓郁苍秀,深邃幽黑,这种表现图式让画家来支钢欲罢不能,来支钢一直认为只有积墨才最能表达他对客观世界的感受进而迸发出积郁内心深处的艺术享受。在所有绘画体系中,积墨山水一定是较难把控的一门艺术学科,“浓就死,淡就飘”,若想达到古意出尘,美轮美奂的黑密厚重而又雄浑华滋,没有几十年的锤炼何谈容易,然而,对于天性倔强的来支钢来说,难度愈大,愈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气势恢宏的《云壑交响曲》被誉为“水墨界的赵无极”,来支钢把瞬息万变,风云莫测,波澜壮阔的大自然之美,在笔端如探囊取物,信手拈来,让观众如身临其境,似真似幻,但又比真山实景更加精彩四溢,美不胜收;云中山顶的《艺道》,通过描绘雄奇险峻的峰峦云皑,用雄强飘逸之笔,把自然山川气势雄伟尽收笔端,厚重而滋润,深幽而富有墨韵;《生命》这件作品,通过结构的构建和笔墨的浓淡干湿交相辉映,互生奇妙,描绘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把人的本体在滚滚红尘中挤压和翻滚的无奈与激荡,诠释在画家来支钢厚重与深邃的笔墨中,在欣赏笔墨、画面冲击力之余,让观众与画家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产生油然而生的共鸣,让心心相连。

笔墨临池、痴心于醉,四十余载。来支钢通过大量学习、实践,对古人总结墨分五色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再认识,他给墨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黑白无穷尽,墨无极,致宇宙之大同。入门道者,方知敬畏,没有从森严法度中走过的人,永远不知道法道可敬可爱之处,没有经过法度的磨炼,走小道永远走不远,艺术如此,各行各业亦是如此——走大道,得正果。一幅好的积墨山水,经历九死一生乃为常事,在一次次积墨绘画过程中,脱胎换骨,没有将生命融入绘画的人是无法体悟的;画家来支钢为追求积墨山水的表现技法和个人面貌的图式,深山写生,常常为一片云,一处山的细致刻画,废寝忘食、夜不能寐,几个月如一日,年年如是,一入山林,恍若隔世,用生命之体验,用一生之经历描绘再造山水之大美,解读来支钢的积墨山水,说他“用生命创作”实不为过。

不管哪类艺术,必须扎根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凡是生活的细节,皆是作品的素材;凡是作品的素材,皆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精髓体现在生活的细节,捕捉了这些细节的灵感才会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更加引人入胜。这些细节极有可能启发一个人的创作灵感,甚至改变他的艺术风格。墨落于纸上,犹如人生留下的痕迹,只要有过痕迹,就会永远存在,人生中每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都是画面中的符号,在这无数痕迹中,有此一笔才有彼一笔,笔笔相生又笔笔相克,使画面在矛盾中得到和谐统一。画家来支钢充分吸收中国的传统老庄之道和孔孟的哲学观,通过几十年笔墨心追手摩的痴迷和内心的胶着的不羁来表现天人合一、黑白无极、道法自然、宇宙万象之美,抒发作为一个常年深耕于积墨山水画家的艺术追求,通过流淌在墨迹之中的倾注再现着一个画家的艺术初心,默默地诠释着中国画坛的时代精神。

 “画家本来就是一个残酷的职业,不经风雨何以彩虹,不经苦寒何以傲骨”来支钢声如洪钟,犹在耳边。(文/蔡佳霖)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