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宜市:以“边界风貌走廊”破题,打造粤桂农文交旅新地标
来源:民生网
2025-10-25 12:52:37

作为广东省对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门户,茂名信宜市锚定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目标,以“粤桂边界风貌走廊”建设为核心抓手,聚焦北界、金垌、朱砂、贵子4个边界镇,深挖生态、文化、产业资源,统筹推进“门户—圩镇—乡村—产业”四维提升,塑造出兼具岭南特色与辨识度的“信宜印象”,为省际边界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一日游两广”的游客,在信宜市北界镇天马景区打卡拍照。信宜市委宣传部供图

门户节点“亮标识”:17处入粤口打造“第一眼记忆”

信宜市将17处陆路入粤节点(包茂高速、阳信高速、国道G207等沿线)作为“形象窗口”,以文化符号赋能差异化设计,强化“入粤第一眼”的地域特色。

朱砂镇包茂高速省际标识融入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形成标准化导视;金垌镇提取南玉、合箩茶、竹等本土元素,打造“看得见乡愁”的特色门户;北界镇对“两广第一关”区域标识“修旧如旧”,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注入新韵,与广西一侧入口形成鲜明视觉区分。

同步路域品质升级,完成省道S283金垌省界段前2公里黑底化改造、朱砂等镇省际县道、乡道实现“单改双”工程,国道G207朱砂至池洞铜鼓岭段改造加速推进,沿线1280多栋存量裸房完成风貌整治,S283北界高速连接线等重点路段绿化工程落地,一条“畅、洁、绿、美”的省际通道全面成型。

圩镇面貌“换新装”:“一镇一策”擦亮边界名片

引入省级规划团队为4镇量身定制发展蓝图,以“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圩镇从“普通聚居区”向“省际打卡地”转型。

 朱砂镇以“虎跳奇峡、秀美朱砂”为主题,完成300余栋楼房外立面改造、美丽圩镇客厅建设,新建3个主题小公园、2公里滨水绿廊,获评省第二批美丽圩镇典型镇;贵子镇作为第三批培育典型镇,建成4.3公里环镇生态碧道、2座多功能水坝,完成8条街道黑底化及河道亮化,原生态景观与基础设施无缝融合;北界镇攻坚省际沿线“亮化美化”,改造裸房69栋,沿北界河种植9303棵树木打造滨河景观带;金垌镇常态化整治“六乱”“三线”,新增2公里绿化带,“入粤样板风景线”已然成型。目前,北界、金垌、贵子三镇规划获省级优秀等次,项目建设全面开工。

乡村提质“造标杆”:岭南风情点亮粤桂边陲

27个边界村按“典型村+美丽宜居村”分类提升,跳出“复制桂北风格”的误区,打造独树一帜的“岭南风情画”。北界镇明堂村成为首个“破题者”:依托西镇水库生态湿地,创新打造“山水间造海”景观,建成2公里环水库栈道、3000平方米椰树银滩以及标准游泳池,成为粤桂边陲首个拥有标准泳池的村庄,独特文旅IP吸引两广游客专程打卡,率先树立省际廊道美丽乡村样板。截至目前,21个边界村获评美丽宜居村。

文旅资源同步“串珠成链”:北界镇天马山景区获3亿元增资,升级瀑布咖啡屋等14个项目;结坡村建设砺儒教育文化史馆,计划打造研学基地;朱砂镇石根山强化“奇山云海红枫”品牌,黄华江虎跳峡以峡谷风光吸引客流;金垌镇环球村依托三唛顶万亩茶场,推动合箩贡茶与高山云海旅游融合;贵子镇以秋风根村梯田串联鸭兜山等原生态资源,打造多个“网红打卡点”。

通过统一宣传、套票联售,形成“一日游两广”的旅游线路,带动餐饮、民宿、特产销售全面升温。

产业赋能“强支撑”:构建粤桂边界“菜篮子”“果盘子”

立足资源禀赋延伸产业链,让“信宜味道”成为连接粤桂的“经济纽带”。北界镇发展3500亩红黑米种植,年产量255万斤、产值2300万元,研发的“红黑米流沙椰”“红黑米花胶粥”等即食产品,依托粤桂协作消费帮扶机制月销1.5万碗;金垌镇以三唛顶万亩茶场为核心,配套种植1000多亩生态大米、200多亩鹰嘴桃,产品直供粤桂商超;朱砂镇打造1.5万亩南华李基地、1200亩坚果山茶油示范园,开发的鹌鹑蛋、澳洲坚果等手信成旅游“爆款”;贵子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种植2000亩贵子苦瓜,建设加工基地开发苦瓜茶、果冻等产品,推出“苦瓜宴”,带动200多户农户户均年增收约3万元。

如今,信宜市“粤桂边界风貌走廊”已从蓝图变为实景。下一步,信宜市将持续深化“门户—圩镇—乡村—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擦亮“信宜印象”,让省际边界不仅成为“地理分界线”,更成为“发展融合带”。

(黎剑 刘付永鹏 高干)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