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者技能水平亟待提升
来源:民生周刊
2025-10-15 12:00:02

民生周刊记者   徐英子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联结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的关键桥梁。从“神舟”问天到“蛟龙”探海,从高铁飞驰到5G发展,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的背后,无不凝结着广大技能劳动者精益求精的汗水与智慧。

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核心学术活动——技能强国论坛上,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代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探讨技能人才发展路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技能动力。

夯实人才根基,支撑现代化建设

加快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指出,我国正处于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席技师郝春雨在论坛上以《匠心铸就大国重器 双手托起航天梦想》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成才经历以及团队如何突破核心技术。他提到,在航天器电缆网的研制过程中,从神舟飞船到空间站,从北斗导航卫星到探月工程,每一个大国重器的背后都需要一支具有高超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队伍。他和团队在嫦娥五号电缆网研制、空间站核心舱电缆生产、北斗三号国产化电缆网研制等工作中,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以匠心托举现代化建设的理念。

此外,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正高级讲师姜雨荷也通过分享自己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的技能报国之路,展现了工匠精神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中的重要作用。

在具体领域布局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提出,应将高素质交通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交通强国试点任务。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交通强国建设深度融合,确保人才供给精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

新职业破界,兼顾多元就业与人才结构优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谢经荣表示,中国职业教育主动对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构建了“课程跟着岗位走,技能跟着需求走”的培养模式。

新职业打破了传统职业的边界,为更多群体创造了进入劳动市场的机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一方面,数字平台经济下的岗位降低了进入门槛,如直播带货、数字营销、短视频剪辑等岗位不再局限于高学历、高技术门槛,使青年、宝妈、残障人士等群体能够灵活就业;另一方面,专业性较强的新职业也为高技能、高学历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新舞台,如人工智能训练师、碳排放管理员等,需要专业背景与跨界能力,有助于吸引人才回流,缓解了结构性就业矛盾。而新职业本身是产业变革和产业创新的产物,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推动与支撑,因此,应将产业发展前瞻、职业技能供给、评价标准建设、就业服务与创业扶持之间的协作链条打通,形成“产教评就创”一体化发展方案,释放更大就业与创新红利,目前包括北京市、河南省、广东省在内的多省份已启动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

在企业实践层面,华为GTS培训认证部全球院校业务总监党张波透露,华为目前已有相关智能人才数千人,未来5年内将培养20万智能人才,并持续加强对生成式AI应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另外,华为还申报了“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并围绕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等新岗位调整了人才体系。

政企协同共育英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在技能人才培养领域,政企协同正成为核心路径,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实践与院校联动,构建起产教融合新生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作为政策制定者与推动者,政府部门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活动主题对话环节,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方宝城介绍,广州以政策为支撑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目前,广州已携手格力、广汽等企业组建366个“订单班”“双制班”“冠名班”,建成1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及1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打造“具有广州特色、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主体,众多企业通过创新模式,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难题。浙江海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兴表示,海天集团以场景生态、标准生态、价值生态、赋能生态“四种生态”,针对性解决制造业招工难、育人慢、留才贵问题。集团投入亿元建设实训工厂,创新培养方法,制定10多项人才标准,推出“设备与人才打包交付”模式,每年培养超5000人,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随着数字商务、智能物流等领域快速迭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需求已从“单一操作型”转向“综合能力型”,迫切需要“懂技术、善实践、能创新”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北京京东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兴伟分享了企业“产教融合”经验,其搭建的“院校培育+企业实战”双轨体系颇具成效。京东联合南开大学、开封大学等院校共建产教融合科研中心与数字商务产业学院,将供应链、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把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以与杭州技师学院的合作为例,双方共同打造数字商务实训平台,学生深度参与“618”“双十一”等实战场景,峰值接单量达7万单,不仅锤炼了技能,更孵化出7个创业项目,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从院校联合政企搭建多维培育体系,到企业创新生态模式激活人才价值,政企协同的实践为技能学子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也为技能强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1期、10月13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技能强国论坛召开,专家呼吁——我国劳动者技能水平亟待提升》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