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满两周年之际,10月10日至11日,“赛事驱动·湾区先行”无障碍行动网络研习营在深圳大学举办。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在欢迎辞中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丈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时代先锋的应有之义。当赛事的激情与无障碍的温度碰撞,让人们看到了环境改变的火花,赛事像是一双有力的手,推开了无障碍事业发展的大门。深圳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自202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无障碍环境研究和政策倡导。2025年5月研究基地发布了全国首个“无障碍城市指数”,并与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正在共同推进商场、公园、酒店等具体场景的无障碍环境测评。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关信平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出台实施是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过程中一个新的起点,真正推动我们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俞可平在致辞中介绍了深圳大学在无障碍环境研究方面的重点工作。他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需要硬件投入,更需要软件建设,包括增强全社会无障碍环境意识、提升民众无障碍行动能力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世明在致辞中回顾了历届残运会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经验,指出体育赛事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紧密相连,要借大事、要事、赛事助推无障碍环境建设。他充分肯定深圳大学在理论与实践探索方面的特殊贡献,同时呼吁培育无障碍环境建设咨询管理新业态,为未来无障碍环境建设新机制新体系新方略探索可行路径,实现“融合无障碍,奋进向未来”的目标。
本次研习营由深圳大学、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主办,深圳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等机构承办,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提供支持。开幕式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陈文主持,60余位与会嘉宾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多元落地机制等议题深度交流。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