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主办的“标准看中国,健康向未来”——《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费指南》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会长周鸿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万华生态集团董事长郭兴田,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首席专家肖小兵,中国消费者报消费研究四部主任谭笑,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规划院教授级高工张忠涛,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付跃进共同发布《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费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聚焦人造板快速入门、甲醛释放量限量标准对比、消费选购策略以及销售话术破解共四大模块,把复杂专业的人造板选购知识变成消费者真正“看得懂、用得上”的实用决策工具。《指南》系统梳理并对比了国内外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标准体系,清晰展示了我国标准在限值严格性与技术完整性上已领跑全球,树立起坚实的“中国标准自信”;通过“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概念,将抽象的安全限值转化为“一个房间能用多少板材”的直观答案,让安全看得见、算得出;《指南》还精准拆解市场营销话术,帮助消费者有效避坑,也为特定人群和住宅空间提供了精准的选购指导。
作为家居空间的基础构成材料,板材的甲醛释放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等环保性能直接影响室内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尤其对儿童、孕妇、老人等免疫力较弱的高敏感人群危害显著,其安全性备受公众重视。然而当前市场存在标准多样、认证标识繁杂、企业宣传与实际效果脱节等乱象,尤其是围绕甲醛释放量的片面解读与概念炒作现象频发。消费者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困境。《指南》通过量化标准、场景化计算与人群适配,将抽象的环保宣称转化为可执行的健康决策,真正筑牢家居安全防线。
全国人大代表郭兴田在会上表示,真正的环保,不是一个简单的“检测结果”,而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生产过程”,越来越多有担当的中国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品质追求,共同重塑产业竞争格局,为激活绿色内需提供持续动力。
《指南》系统梳理国内外环保标准,明确我国无醛级、无醛人造板等标准指标的国际领先性,破除企业虚假宣传空间;提出场景化选购建议,引导科学消费,优化市场选择;列举常见商家话术,并提供科学破解要点,既解决消费者选购困惑,又推动企业优化产品结构。
中国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标准的发展之路,是一部从“跟随”到“引领”的奋斗史。从2001年首版标准GB 18580的初步分级,结束了行业的无序状态,到修订版 GB 18580-2017 实现了限值收紧、接轨国际的升级阶段,到2021年新国标将ENF级(≤0.025mg/m³)确立为全球最严苛的甲醛限值,再到2024年团体标准T/CNFPIA 3002-2024首创“无醛添加”全过程管控要求,并将甲醛释放限量要求提升至≤0.020mg/m³,中国标准不仅完成了自身迭代,更成为国际标杆。
《指南》中显示,我国在人造板甲醛释放控制领域已走在国际前沿。在限值设定上,我国ENF级(≤0.025mg/m³)优于日本F☆☆☆☆和欧盟E1级等,团体标准如“无醛人造板”(≤0.020mg/m³)则提出了更高要求,引领行业向更高环保等级迈进。在体系建设上,我国形成了“强制国标+推荐国标+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协同体系,兼顾了市场准入的底线要求与产业升级的前瞻指引,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了系统化的标准支撑。
(记者 张兵)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