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立足主城区位优势,以服务城市发展,深化市区协同为改革切口,聚焦老城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化解、城乡校点布局优化,努力打造提升教育民生福祉的标杆示范。通过发挥教育辐射的头雁效应,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优化“船成潼涪理”协同发展,强力推进教育领域“集成改革”,为遂宁建设教育强市注入新动能,增强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教育公平推进,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船山区聚焦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主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紧缺、义务教育基点夯实不够等问题,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元、职业教育创新融合、特殊教育全纳融合、成人教育全域覆盖、高等教育破点扩面”等七大行动,优布局、拓空间,盘存量、优增量,强弱项、补短板。2021年以来,船山区先后采取“四个一批”(撤、并、调、建)持续优化学校布局,目前已撤并河沙初中、常林小学等农村小规模学校4所。针对老城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严执招生计划,严控班数班额,积极推动“学区制治理”改革,纾困惠民,彰显教育公平。
船山区坚持“民生优先,教育为民”原则,通过重划学区,优化布局盘活存量,拓展增量空间。目前已调整9个学区,调优学位1100余个,有效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向上争取无偿资金和一般债券资金1.1亿元,开工建设新校2所,完成薄改学校12所,建成优质幼儿园1所、托幼2所,预计新增学位3000余个,让“家门口的好学校”加速照进现实。
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持续优化“船成潼涪理”协同发展
船山区积极抢抓“教育强国建设”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将区域教育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依托“遂潼”“青船”“涪船”等成渝教育一体化项目,深入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促进船山教育要素在成渝区域内协同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船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截至目前,“五地”常态化开展教学教研、教师培训、研学旅行等师生活动超50万人次,互派管理干部21人次、教师56人次、学生20余人次。
发挥“高升实小素质教育协同体”“顺南教育科创教育协同体”头部效应,遴选校长和教师到成都、重庆等地研讨或跟学12次,引进专家12人次,开展校际交流9次,聘任成都名校干部和骨干教师29人次,联姻结盟,借智发展。打造川渝毗邻区域“校联体”和家校社“教联体”品牌。全域构建平安校园,接受省市专项检查13次。
创新办学模式驱动,强力推进教育领域“集成改革”
船山区创新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全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组团式发展,以强带弱、以城带乡,有效缩减城乡校际差异。全区各类教育入学(园)率或普及率均超全市平均水平。聚焦省级示范高中和中职“三名工程”星际校园创建,深入推动“县中振兴”工程,持续深化中高考招生考试改革,打造以遂宁六中、船山职校等为代表的“头雁矩阵”。
力促遂宁六中与川师大等高校达成帮扶战略托管协议,强化优质高中、职业院校与农村薄弱初中的结对帮扶、职普分流、优势互补。2024年,遂宁六中、船山职校高考本科上线率分别达68%、73.8%,再创历史新高。通过教育部国家质量监测县工作,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完成国家级试点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编审:郭梁、赵慧,编辑:王天资,文字:陈洪磊)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