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大英中学历史课堂,学生们通过虚拟展厅细研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色彩层次;蓬莱初级中学的创客教室里,学生们调试着自主设计的物流机器人;育英中学的智慧录播系统实时向乡村学校传输优质课堂……这些三维教学场景,成为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数字化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近年来,大英县以“教师荣耀、学子优选、社会尊崇”三荣工程为引领,深入开展“效率革命行动”,推进教学方式数字化转型。
课堂革命:从平面黑板到立体学堂
在历史地理专用教室,地质剖面通过全息投影立体呈现,VR设备带学生“亲临”历史现场,教师姚利君通过智能交互终端开展文物三维建模教学。“传统课堂讲解丝绸之路靠想象,如今学生可借助数字沙盘动态追溯商队贸易路线。”
育英中学依托智慧录播系统开展跨校联合教研,主播区教师授课时,观摩区自动生成课堂分析图谱。“系统通过多模态数据感知,实现教学策略动态优化。”育英中学副校长高杰表示,平台已培养数十名教学新秀,带动乡镇学校教研水平整体提升。
育人转型:让每个孩子触碰未来
蓬莱初级中学的机器人教室内,学生查文浩正进行智能分拣机械臂算法优化调试。从零件拼装到编程指令,学生团队已斩获多项科创奖项。“编程不仅是技术,更教会我们系统化思考。”蓬莱初级中学校长刘欣表示,学校构建“科技+人文”双创课程体系,通过航模编队项目与数字书法工作坊,实现学生数字素养与人文底蕴双重提升。
育英中学融媒体中心正在开展校园纪录片创作实训,学生杨依依导演组自编自导校园节目。这种沉浸式学习模式,正重塑着全县30余所学校的育人场景。非遗传承人走进数字课堂,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天文观测站实现县域天文数据实时共享,让山里的孩子也能探索星辰奥秘。
机制创新: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
大英县建立“政府统筹、校企联动、师生共创”机制,投入专项资金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实现智能教学设备全域覆盖。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通过“青蓝工程”结对、数字化研修工坊等,培育既懂教育又通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技术堆砌,而是教育新生态的重构。”大英县教育局副局长周建桦表示,大英县正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备课、教学、评估全流程数字化闭环。未来将推进“三个课堂”建设,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资源,让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专注教学创新。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编审:郭梁、赵慧,编辑:王天资,文字:陈洪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