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迎来重大突破——总面积116.9平方公里、飞行高度300米以下的无人机试飞基地空域正式获批。这一里程碑标志着礼泉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将通过构建研发、测试、应用全产业链生态,打造关中区域无人机产业高地,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全链布局,打造无人机产业创新策源地。礼泉无人机试飞基地以“研发—制造—测试—应用”全链条为核心,规划建设硬件设施、监管系统与智慧应用协同发展的综合体系。基地一期将建成专业试飞场及飞行服务中心,覆盖无人机试飞检测、产品研发、飞手培训等核心功能;二期计划联动周边景区开发“低空+文旅”特色营地,形成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的体验场景。中国联通深度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5G—A通信网络、低空监管平台及充换电设施等技术支持,依托其云计算、物联网能力底座,构建覆盖全市80%区域的实时监控网络。基地建成后,将吸引无人机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年接待企业500家、游客超千万人次的产业规模。
区域协同,构建“一核两带”辐射圈。礼泉以试飞基地为核心,着力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核心区升级为国家级适航认证中心,提供空域申请、测试评估一站式服务,配套建设低空经济会展中心与飞行学院;联合西安、宝鸡等城市共建“关中低空走廊”,实现24小时跨城飞行审批,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区域产业分工;文旅融合带则开发“唐昭陵历史航线”等低空观光项目,举办国际级无人机赛事,推动“科技+文旅”业态创新。通过空域共享与产业互补,礼泉将串联关中城市群资源,打造覆盖应急物流、农林作业、城市管理等领域的30分钟低空服务圈。
政策突破,破解低空经济发展三大瓶颈。为保障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礼泉推出系列创新举措。空域管理革新,联合军方划定专属空域,试点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一网统管”,简化审批流程至线上自动批复,支持夜间及复杂气象飞行;人才资金双支撑,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联合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等单位年培养千名飞手及工程师,对关键技术研发给予专项补贴;基建升级,建设10座标准化起降场及千米跑道,布局低空通信专网,形成覆盖50公里实时监控能力。政策创新为无人机企业提供“敢飞、能飞、好飞”的运营环境,加速技术成果商业化落地。
低空经济时代,礼泉凭借前瞻布局与系统创新,正从“空中赛道”起飞。随着试飞基地的建成运营,这里不仅将成为无人机技术的试验场,更将孵化出辐射西北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的三重驱动下,礼泉有望书写“天空经济”的新篇章,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立体化”解决方案。
(全金兴 刘朝兵)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