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实施“亲邻家园”营建行动
来源:民生网
2025-03-24 18:05:02

成都市温江区结合超大城市新中心城区发展实际,创新推出“亲邻家园”营建行动,探索出百万市民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家园的新路径。

找准城市社区建设痛点

温江是古蜀鱼凫文明发祥地、都江堰水利工程首灌之区,因“江水至此始温”而得名,素有“金温江”的美誉。幅员面积 277平方公里,辖区辖6个街道、3 个镇、95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01.11万人,是国际花园城市、中国花木之乡、川派盆景发祥地,于1992年成为西部第一个台商工业区,是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全省首个小康县,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作为超大城市的新中心城区,温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典型缩影,其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一是党组织引领作用不足。基层党组织存在弱化、虚化问题,引领各类主体参与小区治理的机制不完善,治理核心作用未充分发挥。党员亮身份、发声意愿不强,部分支部书记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不足,党组织对小区事务缺乏话语权和领导力。二是多元主体协同不足。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社贤达人、志愿者等治理力量体系建设不完善,队伍力量需加强,参与治理的平台和渠道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多元共治格局未完全形成。三是居民参与渠道不畅。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方式单一、频次低,缺乏有效参与渠道。参与刚性约束和激励机制不足,超五成居民不知晓或不愿、不懂参与社区治理。四是便民服务精准度不足。政务服务未完全打通“最后一米”,线上线下服务协同度需加强。居民日常“小修小补”等便民服务因从业人员少、社区空间不足而难以满足需求。五是服务空间运营质效不高。社区公共空间运营依赖政府补贴,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功能不兼具,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公共空间闲置浪费,居民对社区服务场所满意率仅为65.6%,使用质效需提升。

创新“小区八件”丰富邻里交流场景

在“亲邻家园”营建行动的深入实践中,温江区通过建体系、定标准、搭平台、美空间、优服务等系列举措,探索形成构建睦邻友好社会的温江模式。

建体系: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引领多元共治

一是强化党组织引领。通过统筹谋划、横向沟通、纵向推进和日常指导,加强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引领,确保工作有序高效。二是强化专业化队伍建设。建强微网格员、社区达人、志愿服务和居民自治队伍,提高社区治理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目前,“亲邻坊·社区达人超市”线上平台已上线社区达人5000余名。三是拓展群众参与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征集建议、梳理分类、处置转化和反馈,增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定标准:创新“小区八件”,明确工作规范

以小区(院落)为亲邻家园基本单元,引导每个小区新老居民的齐心参与创设基层治理新“工具”即“小区八件”,包括:一个共建主题、一枚家园标识、一则邻里公约、一份活动清单、一批关爱项目、一支合伙人队伍、一处党群服务站、一张生活导图,全方位提升居民对城乡发展治理的参与度、融入度,构建形成“和谐邻里情·温江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和生动格局。

搭平台:丰富活动场景,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一是打造服务场景,构建“亲邻坊”社区服务矩阵,包括达人超市、志愿服务超市、智慧服务超市和微网实格阵地等。目前已开展110余项“达人”服务,上线社区达人5000余名,投用5个线下“连锁”超市,累计服务居民超10万人次。

二是组织群众活动。常态化开展亲邻主题活动、居民参与小区建设活动、传统节日亲邻活动和文体才艺亲邻活动。特将7月20日设为“亲邻家园邻里节”,7月20日至7月30日为“亲邻家园邻里周”。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超过1000场次,吸引了线上线下共计16万群众参与。

三是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社区合伙人”理念,挖掘合作资源,建立合作机制,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

美空间:强化制度约束,共建美好家园

一是强化制度约束。在全区95 个村(社区)全部制定社区公约的基础上,推动制度延伸,鼓励小区制定《邻里公约》《物业公约》《组织公约》,完善社区空间,规范邻里行为,增强友邻、亲邻、敬邻意识。

二是强化文体凝聚。融合特色历史文化元素,营造“一社区一品牌”文化场景,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学空间,增强居民归属感和参与度。

优服务:完善邻里服务功能,共享便捷生活

一是优化社区服务。推动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建设,分类打造光华、杏林、綦临3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示范场景,聚焦居民急难愁盼打造社区共享食堂12个、共享运动场15个、公共托育中心5个。探索便民服务“24小时政务小超+EMS”等线上线下“即时办”模式,下沉 171项政务服务、15项便民服务和4项党务服务事项到小区。

二是共享邻里服务。整合多方力量,以“市场+公益”方式常态为居民提供110余项“达人”服务,打造投用5个线下“连锁”超市,累计服务居民超10万人次。三是引进市场服务:利用社区空间,按照“低偿+公益+市场”导入模式,引入社区合伙人,开展商业活动,推动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将部分收益注入公益基金。

邻里携手,社区一家亲

一是组织队伍紧密联动,共筑治理基石。温江区通过强化党组织引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治理体系,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多方协同”局面。社区各级组织与志愿队伍、社区达人紧密合作,高效推进治理任务,实现“邻里携手、一家亲治”。

二是居民参与热情高涨,共绘和谐图景。“小区八件”创新制定,为居民参与治理提供标准规范。共建主题、家园标识、邻里公约等举措增强居民归属感,促进邻里和睦,共同绘制“和谐邻里、温馨家园”图景。

三是多样活动丰富生活,共享欢乐时光。丰富活动场景和群众活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从“亲邻家园邻里节”到各类主题活动,居民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实现“欢乐共享、一家亲乐”。

四是空间营造宜居环境,共创美好家园。通过强化制度约束和文体凝聚,打造多个“社区美空间”,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充满文化底蕴。居民积极参与空间维护和建设,增强邻里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宜居宜业、一家亲享”环境。五是优质服务提升生活,共享便捷体验。优化社区服务、共享邻里服务和引进市场服务,提供便捷高效生活体验。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建设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公共服务,社区达人超市、共享食堂等便民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邻里互帮互助和共建共享,实现“服务贴心、一家亲便”。

此外,“亲邻家园”营建行动实施以来,温江社区治理面貌深刻变化,呈现“两降两升”良好态势。“两降”包括物业投诉率显著降低,2024年8月份投诉量环比减少21.87%;信访与诉讼案件大幅降低,2024年1至7月小区问题信访件同比下降23.83%,物业服务合同诉讼案件下降52.44%;“两升”包括物业费收缴率显著提升,达到72.11%;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2024年成都市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温江区居民对社区治理服务满意度排名较上年上升6位。

专家点赞温江“亲邻家园”

2025年3月20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副会长王谦等专家一行专程来到温江,先后走访了温江区柳城街道东街社区的“文庙・印巷”以及公平街道花都社区的尚西花郡小区。专家们深入实地,对“亲邻家园”营建行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并给予了精准专业的指导。

在随后召开的研讨会上,调研组专家杨雨系统且详尽地介绍了《实施“亲邻家园”营建行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温江实践》《温江区“亲邻家园”营建行动指导指标体系》等一系列调研成果。

温江区创新性地探索出“亲邻家园”营建行动模式。这一模式为重塑和谐邻里关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开辟了崭新路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

(于峰)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