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打造“宝颐养365”品牌 绘就湾区养老幸福图景
来源:民生网
2024-12-29 21:12:27

编者按:11月30日,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4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民政局副局长黄利东出席论坛并在圆桌论坛上发言。

以下为发言全文。

养老服务关乎老年人及其家庭福祉,是民生保障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新的人口环境和条件。

宝安区地处深圳市西部,是深圳市的经济大区、产业大区、人口大区,下辖10个街道、124个社区,全区面积397平方公里,宝安区现有 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约25.78万人,其中户籍老人5.58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5.01%,10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45人。深圳市宝安区作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社区治理特色基地”和“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以区政府名义印发《“宝颐养365”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方式联动、开展“助医、助餐、助居、助行、助乐、助安”六项行动、达到“医得静心、食得暖心、住得安心、行得放心、养得舒心”五个目标,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医、食、住、行、乐”多种需求,努力让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高质量养老服务,实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创建老年友好示范社区,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开展“老有医靠”长者助医行动

一是完善智慧医养结合平台建设。依托宝安区养老院,将全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系统联通9家区公办医院的居家照护平台,通过宝安区“e护到家平台”实现老年人“线上预约+线下服务”居家上门护理模式;试点推广为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就诊服务”和“陪护就医服务”的“惠老就医”服务。

二是提升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医养联合体。探索中医在老年病预防和早期干预中的运用,推动宝安中医院运营燕罗颐年院、沙井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共为86933名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65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83.12%。共为 85559名老年人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65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为81.5%。与宝安区中心医院合作建立颐养院社区健康服务站,实现公办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资源的优势互补,在探索医养康养深度融合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

三是创新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目前宝安区共有53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4家养老机构,均已与社康签订“医养结合”合作协议,医养结合覆盖率已达100%。探索建立“家庭养老床位”制度,推动实现“家庭病床”和“家庭养老床位”互认。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医养结合“宝安模式”,实现老年人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

四是探索宝安康养产业发展新路径。已成立区级康养产业协会;建设区级养老产品展示中心和适老化改造展厅,探索建设区级大健康产业园区,培育1—2个产值过亿级大健康企业。建设宝安区养老院政产学研用综合实训基地,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深圳健康养老学院签订政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5家企业签订政企合作框架协议。

开展“幸福食光”长者助餐行动

一是扩大优化长者助餐服务供给。健全“社会餐饮企业助餐+中央厨房送餐+养老设施配餐”的立体助餐网络,鼓励养老机构就近为老年人提供订餐、堂食、外卖服务,支持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老年餐食配送服务。

二是打造长者助餐示范点。全区现有31家长者饭堂、15家长者助餐点。在全区打造10家长者助餐示范点(每个街道1家),推进长者饭堂、助餐点标准化建设,推广“健康食谱”“营养套餐”“药膳汤”,助餐能力“倍增”。截至目前,长者助餐累计服务42063人次,补贴17.92万元。

三是鼓励设立长者助餐冠名慈善基金。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以慈善捐助设置冠名慈善基金,给予长者助餐运营补贴、配送补贴、助餐补贴等。鼓励慈善力量实施敬老助老善举,发动爱心餐饮企业举办“敬禾得谷 敬老得福”老年人大盆菜活动,让社区老年人欢聚一堂,共享幸福“食光”。

开展“品质颐居”长者助居行动

一是持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引导“0570”(年满60周岁中度以上失能和年满70周岁的户籍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应改尽改。2024年全区完成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含特殊困难老年人)822户(原目标不少于300户)。为更好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需求,开展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提升专项活动,丰富养老产品品类,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

二是创新推广“原居享老”服务模式。推动“物业+”“家政+”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引导全国规模最大的家政公司—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加入养老服务领域,让家政从业人员变成养老从业人员。鼓励物业管理公司拓展养老服务,让物业管理员变成养老服务员。

三是推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鼓励养老机构参加居家养老消费券定点服务机构征选,为老人提供更多养老服务选择。鼓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参与质量评价,积极发动养老机构参加星级评定,到2025年实现养老机构参评全覆盖。

四是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专员制度。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三块阵地,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7个,配置养老服务专员,在社区运用电话问候、视频连线、上门探访等方式对居家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及时解决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家庭护老者培训,共培训2035人次。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巡访关爱服务6039人次。

开展“无障有爱”长者助行行动

一是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通过科学设计和人性化服务,陆续完善盲道、无障碍升降梯、坡道、无障碍扶手、轮椅坡道、无障碍平推门、无障碍通道、盲人语音导航系统、盲文站牌、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轮椅席位、盲文地图、移位机等与老年人相关的无障碍设施项目,确保无障碍设施应建尽建、应改尽做,今年明确20类场景进行督导整改问题124个。

二是打造助行租赁项目服务示范点。开展“辅具租借”“共享轮椅”等助行项目,通过基本辅具租赁服务试点,配置可供租赁单脚拐杖、四脚拐杖、腋拐、助行器和轮椅等常用辅具,目前已投放公益投放的无障碍辅具共享智能柜10个。有需求的老年人可通过手机扫描共享智能柜屏幕显示的二维码,即可免费租借所需要的辅具。

三是打造智慧助老一键上车示范点。在老年人重点活动区域设立智慧助老上车点,实现老年人一键快速叫车;打造敬老爱老公交线路,宝安区首条宝颐养长者专线正式运行,串联起社康、公园、活动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长者助餐示范点、社康等养老服务设施等老年乘客高频活动场所。

开展“乐享晚年”长者助乐行动

一是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区已建成14家养老机构(含街道长者服务中心)、53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家长者服务站,43家长者服务点),154家星光老年之家。老龄化社区实现社区长者服务站(点)全覆盖。

二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幸福老人计划”,资助老年社会组织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文化学习活动。宝安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宝城秋韵”文艺汇演,是宝安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展现宝安老年人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平台,也是全区老年人最为期待的文化盛事之一。

三是持续推进“敬老月”系列活动。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提升为老服务水平,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弘扬中华孝亲敬老文化。宝安区老年协会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新桥街道万丰社区、新安街道新乐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开展“平安护航”长者助安行动

一是开展养老服务设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与消防救援部门联合印发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指引,规范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各街道为养老机构配建微型消防站,各街道、社区利用民生微实事项目为特殊老年人加装烟感等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在复亚护养院配建小型消防站,发挥联动工作效能。

二是开展养老机构食品安全提升行动。开展养老机构饭堂消C行动,提升A、B级饭堂覆盖率,B级饭堂覆盖率100%,其中5家养老院为A级饭堂;在养老机构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打造2个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示范点,以示范带动标准化。

三是开展养老服务防诈骗行动。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切实提升老年人防诈意识和能力,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主要阵地,举办89次现场宣传活动,参与群众3600人次,发放折页等宣传品2600余份,发送短信1400余条,发布原创作品9个,通过微信等新媒体账号推送2600余条防诈信息。

情系桑榆晚,爱驻夕阳红。下一步,深圳市宝安区民政工作将以改革试点为驱动,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任务,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让老年人365天享受“静心、暖心、安心、放心、舒心”的五“心”养老服务,奋力打造湾区高品质民生幸福标杆城区“新样板”。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