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志愿服务“精准精细” 凝聚群众“善治力量”
来源:民生网
2024-12-26 10:53:37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立足实际,打响叫亮“志愿‘渭’来”志愿服务品牌,聚焦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构建“1358N”志愿服务体系,实现了从“数量追赶”到“质量提升”、从“1.0”到“3.0”、从“单边组织”到“内外统筹”的转变。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服务民生大计、融入社会治理、展示渭南形象中。先后涌现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3名(个),陕西省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48名(个)。

通过党建引领,统筹阵地、资金、人员3方面资源,建强壮大党员志愿服务、“两企三新”志愿服务、社会人才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众自发组织志愿服务5类志愿服务组织,重点围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扶老助孤、助医助学、防灾减灾、文明创建、垃圾分类、法律援助8方面内容和部分小众群体、小众需求、小众服务等方面精准需求,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将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聚合多方力量,发挥志愿者的独特作用,以志愿服务凝聚群众,有效破解了“干的干、看的看,干的累出一身汗,看的看着不习惯”的困境,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

党建引领、入网进格,实现志愿服务“数和质”双提升

“志愿者经常来,让我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很感谢他们。”提起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开展的“送学上门”志愿服务活动,澄城县城关街道矿务局社区81岁的老党员赵伯壁高兴地说。

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推行在职党员干部全员志愿者制,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在社区申请登记为志愿者,认领服务项目和岗位,积极参加社区文化、卫生、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

引导支持“两企三新”、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积极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并兼职网格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参与邻里守望、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流浪救助、心理疏导、平安建设等工作,将志愿服务有效结合各行业领域特点,把基层一线作为主阵地,把为群众服务作为主场景,深入开展理论政策宣传、科普教育、文化文艺汇演、精神文明建设、法律援助救助、体育健身比赛、自然教育等志愿服务。

2024年全市累计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文明实践、关爱“一老一小”、扶弱助残、爱心慈善捐助、法律援助、心理健康、环境保护、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3600余场次,服务群众92万余名,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目前,渭南共组建志愿服务队4851支,注册志愿者70万人,市、县两级57127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精准精细、关心关切,确保志愿服务“供和需”不错配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通过社区“点单”,精准向基层配送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组织志愿者开展文化演出活动,现场群众纷纷表示“这样精彩的节目要多多开展!”。

以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精准性作为首要目标,整合各级各类志愿者资源,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匹配供需双方。

开展集中服务,组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惠志愿服务。渭南高新区、临渭区、合阳县,市妇联、市文联、市作协等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志愿者深化拓展服务,延伸到群众关心关注的方方面面,通过小品、快板、歌舞、朗诵、书画等形式向居民宣传反诈、禁毒、法律、环保、卫生健康等知识。

深化日常服务,发挥窗口单位作用,开展不断线的志愿服务。渭南市政务服务中心常态化组织开展政务服务“四进+”活动,把服务窗口从政务大厅搬到群众家门口,通过现场咨询、现场答疑、现场办理的方式,让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让居民“省心”又“省力”。

推广菜单式服务,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志愿服务。韩城市秦东应急救援中心针对中小学生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组织各类安全知识、救护知识和演练44场/次,受益师生4万余人。

做好结对服务,以“一老一小”为重点,让“老有所乐、老有所享”照进现实。临渭区解放街道新世纪社区针对辖区13名7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由早敲门、晚问候的“叫醒服务”拓展到送餐上门、家政服务等9个服务项目,紧密链接起了社区志愿者和空巢老人,被老人亲切地称为“孝心儿女”。

实施项目、打造品牌,达到志愿服务“治和享”同落实

“文明旅游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我们要通过灿烂的笑容、文明的举止,为社会积聚正能量。通过文明旅游志愿服务行动,我们希望广大游客享受最贴心的服务,感到宾至如归。”志愿者范乔楚说。据了解,“渭南文旅小红帽”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以来,先后为100多万游客提供服务。

广泛开展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扬正气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参与——受益”良性循环,有效增强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市已打造实施志愿服务品牌项目3.4万个。

蒲城县心理卫生协会创新开展“社志联动”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推进“五进”活动,先后在50多个社区、村组,30余所中小学学校,2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健康讲座160余场次,心理健康辅导230余人次,3万余人受益。合阳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公益课堂+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的形式开展合小青“七彩假期”公益项目,吸引大学生志愿者200余人,累计参与志愿者1456人次,受益儿童9000余人次。白水县史官镇史小哥志愿服务队以“服务老、培养小、让中青年发展好”为目标,开展“理发+”为老服务项目,带动老年助餐、邻里互助和助力乡村振兴,累计服务群众500余人。

同时,“五色花”“德润太要”“满天星”“电小二”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正迸发活力,让志愿服务更加走心走实,为构建共治共享的市域治理格局贡献志愿力量。

优化机制、丰富内容,做到志愿服务“好和优”共推进

“这样的活动为我们老年人带来了温暖、陪伴和快乐,办了不少我们期待的实事好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市民刘根旺在参加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全市“尊老敬老爱老·点亮银发人生”敬老月主题志愿服务进社区示范活动时动情地说道。

坚持以构建常态化、规范化、精准化、便利化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为目标,全面培育类型多样、扎根本土、富有生气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

富平县帮帮乐公益协会举办的“爱老敬老•留住美好”——为老人免费照相公益活动、渭南市巾帼志愿者联合会的留守独居妇女守护行动——“妇女家门口的医院”义诊活动、华山镇电机厂社区的电机厂社区“时间银行”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一系列举措让基层为民办事有了新路子、协商沟通有了新法子,志愿者积极搭建基层沟通、恳谈交流平台,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广求良策,让“群众智慧”成为基层治理的“智库”。

此外,全市共建立志愿服务站1300多处,拓展小区、商场、广场、景点等志愿服务实践点1245个,已有3000余家商家为志愿者免费提供热水、卫生间、休息等“礼遇资源”。

开展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渭南市委社会工作部按照“主题鲜明、面向群众、就近就便”的原则,以“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志愿‘渭’来”为主题,开展“12.5国际志愿者日暨‘五个一’系列志愿服务主题活动”,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反电诈、卫生健康、应急救援、关爱老年人、法律知识、妇女儿童权益维护、消防安全等内容设置宣传展板和展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现场宣传展示典型志愿服务项目和优秀志愿者代表分享志愿故事,进一步引导更多人投入志愿服务中来,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潮头登高再击桨,风好正是扬帆时。渭南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着力落实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搭平台、聚资源,壮队伍、拓载体,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上下一盘棋’统筹协调机制,健全褒奖和星级认定制度,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励引导广大志愿者热爱志愿服务、常态参加志愿服务,为基层治理献智出力,倾力书写有温度的志愿服务‘渭南故事’,为创新社会治理活力、提升市域治理水平融入‘志愿渭南’力量!”渭南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凯)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