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民生网
2024-12-13 16:36:51

编者按:11月30日,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4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安徽省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指导推进处一级调研员张兵出席论坛并发言。

以下为发言全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作出重要讲话,特别是今年考察安徽时强调,“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等有效方式,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近日又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安徽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强化党建引领、紧抓轻车壮马、创新善治方式、推动社会参与、建强用好队伍,省委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指示批示,相关部门大抓基层基础,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

安徽省在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由省委副书记任总召集人、部分省直单位为成员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市县两级全部建立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召集人的协调机制,并创设小区治理、网格管理、基层权责等专项组。创新开展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以项目化运行、清单化管理方式,攻坚突破难题,推动基层治理全域提升。四级书记共领办项目1.97万余个,省委印发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初见成效

安徽省出台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具体措施,细化实化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轻车、畅路、壮马、聚力”取得阶段性成效。开展村(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专项整治,全面清理不应承担事项、不应协助事项、不应出具证明和各类牌子,中社部《社会工作通讯》刊发。常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村(社区)暗访调研,村(社区)室内外挂牌基本规范,出具证明事项明显减少,行政执法、拆迁拆违、招商引资等不应承担任务基本清理到位。

 “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健全

安徽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应用“六尺巷工作法”,强化“三治”融合,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社区)党群议事协商机制,推动村级议事协商规范化、全覆盖,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全省信访总量、初次信访量实现双下降。全面构建“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大力推进“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基层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在全省城乡基层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引导群众以善行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组织开展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减轻农民负担,防止致贫返贫。

社会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不断拓宽

安徽省鼓励引导各类组织和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生动局面。出台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意见,建立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1.5万余个,推出“邻里集市”“板凳课堂”“窗帘有约”等志愿服务项目,受到中社部充分肯定。组织全省8200家“两企三新”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到社区报到,组建“平安小蜜蜂”“平安骑士”“平安车队”等群防群治队伍,推动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省市两级联动开展小区治理“金点子”征集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3500余条,不少被职能部门吸收采纳,为解决停车难、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问题提供了参考。

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有力

安徽省紧紧抓住社区工作者这一基础力量,培养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努力建设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印发做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重点工作的文件,从人员配备、薪酬待遇、上升通道等8个方面提出刚性要求;全面摸排社区工作人员情况,建立基本数据信息库;开展借调社区工作人员集中清理专项行动。鼓励各领域社会服务人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2024年共有4.3万人参试、同比增长5.14%,目前,全省共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7.7万余人。下大力气培育志愿者队伍,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达1300余万人,志愿服务队伍6万个,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志愿者700余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新时代安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持续创新发展、总结推广一批本地基层治理典型做法,系统打造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矩阵。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