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偃师区人民法院:擦亮法治底色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民生网
2024-12-12 19:22:23

“感谢法官,为俺们家的事儿操心了。要不是你们帮忙调解,恐怕这个家就散了……”年过七旬的王老太紧紧拉着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法院顾县法庭法官的手,表达感激之情。

原来,王老太的女儿因病去世,却未留下遗嘱。由于多次与女婿协商遗产继承事宜未果,王老太将50岁的女婿诉至法院。双方矛盾较深,情绪对立,沟通起来困难重重。

为化解这场“家庭危机”,承办法官蒋焕晓决定与“枫桥大妈调解室”的特邀调解员董晓娜一起调解。

法官与特邀调解员相互配合,引导当事人推心置腹、换位思考,解开心中的疙瘩。最终,双方彻底解开心结,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近年来,偃师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逐步建立起“源头治理、非诉在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法院力量。

调解经验“走出去”,业务指导“送上门”。通过对村镇网格员进行诉源治理政策宣讲、对人民调解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等,不断下沉解纷力量,将“调”字向前延伸,直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2024年4月,“调纷解争 美好与共”宣讲团正式启动,这是一支由法官、法官助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组成的团队,走进村镇、单位、学校等地,开展宣讲活动,不断延伸法律服务的“触角”,打通化解矛盾的“最后一公里”。

提前介入,诉源治理“再前一步”。在诉前调解阶段,偃师区人民法院通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纠纷的统一受理、集中分流、精准调解。

同时,不断创新调解方法,实现“换位式”解纷。“刘海波以画释法”特色调解工作室就是其中代表,调解员坚持以漫画的形式以画释法,以画育人,以画警人,有效助推调解案件办理的高质高效。

扩大“朋友圈”,共筑解纷“同心圆”。偃师区人民法院诉调中心先后与偃师区消费者协会、区工商联、区妇联、区司法局、区公证处等组织和单位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不断充实调解力量,逐步形成以“党政领导、司法担当、社会参与、多方联动”为特征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各法庭则结合地域情况、产业发展、纠纷特点等,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打造特色法庭品牌。城关法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设立营商环境专业法庭,专司涉营商环境类案件;缑氏法庭则成立了全区首个“共享法庭”,依托智慧法院平台和基层综治中心平台,以“综治+法庭+网络”的形式,通过“一屏一线一终端”实现“村--镇--法庭--法院”四级互联互通……

从调解的“个人经验”到“学习宝典”。在判后跟进指导阶段,偃师区人民法院通过归纳总结调解经验,形成系统化资料,为今后的调解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开展“青蓝相承 携手共进”法官讲堂系列活动,让更多“调解专家”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提炼、总结出许多接地气的经验,并将其打造为“可学习、可复制”的“学习宝典”。

偃师区人民法院通过指导调解“全流程”和诉源治理闭环的构建,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贡献力量,为群众赢得“司法实惠”,为社会赢得“司法和谐”,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底色。

(吴思家 刘伟平 王前)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