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简介
占绍林,1978年生,江西鄱阳人,拉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批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 首批江西省工匠名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轻工大国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拉坯成型荣获“最受欢迎的中华十大绝技”,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首届“瓷都工匠”荣誉获得者,景德镇市占绍陶艺实践基地创始人,占绍陶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
景德镇陶源谷湖田村姚家坞村,绵延十公里的山谷里,众多知名陶瓷艺术家将工作室设于此地,使得这里成为背包客打卡的必游之地、闻名于外的景德镇“陶谷”。
六层楼高的占绍林工作室也在其中,楼顶上赫然矗立着陶源谷最大的两行大招牌:景德镇市占绍陶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国家级技能大师占绍林工作室,游人走进陶源谷的小巷,一眼便能望见。
占绍林工作室
不惟招牌醒目,冲着占绍林这三个字来拜师学艺的大有人在。他们慕名前来,只为学一手艺:拉坯。占绍林的拉坯绝活,如今已闻名全国。
第一次见到占绍林时值午后,楼里罕见地安静。走进作品陈列室,忽有《红楼梦》里王熙凤出场的氛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是,与王熙凤干练泼辣之声穿墙透壁不同,这时飘进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鼾声,纯粹而有韵律,似无杂念混于其中。
循声而探,只见占绍林和一好友各自斜于椅背,双双堕入酣梦,正酣畅淋漓交奏鼾曲。
被惊醒的占绍林,娃娃脸上,瞬间开放一个大酒窝,将陌生感一扫而光。占绍林天生的亲近感,似乎心宽体胖的身材也有贡献。他留着平头,眼里放光,脑门后挂一尾短辫,提醒眼前是一位艺术青年。虽年逾四十,看起来不过三十开外。
陈列室里,除了占绍林的得意之作,还有一大柜子的各类获奖证书,国家级的为数不少:2004年景德镇建镇千年全市拉坯技艺大赛第一名、2010年河南汝州全国陶瓷拉坯技艺大赛第一名、2011年江西省首届振兴杯全省拉坯技艺大赛第一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4年)、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首届“古窑杯”陶瓷成型职业技能全国总决赛拉坯第一名、2021年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轻工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等。
一件带着泥点的工作服也显得格外醒目,占绍林说,这是向国家领导人展示拉坯技艺时穿的,留下来做纪念,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做一个更优秀的匠人。
带泥点的衣服
走出村口,就不能失败而归
2024年6月18日,10时19分,占绍林在农村老家建的第一个柴窑正式点火。
晚上,占绍林和徒弟们一起燃放烟花,仰望夜空里绚烂的焰火,不禁感慨万千。“放烟花的地方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地方,边上的鱼塘,儿时为了改善生活,在这里抓鱼。没有手电筒,举着燃烧的松枝,背着篓子,拿夹子夹鱼。”
第一窑点火仪式的时间设定背后,有占绍林不能忘却的记忆。“那是什么日子?我1994年10月19号从农村来到城市,这个日子也是我的生日,19年相遇一个轮回。”
三十年前出发那天,16岁的占绍林,背着蛇皮袋,提着塑料桶,蛇皮袋里装的是20斤大米,塑料桶里装的是牙刷、毛巾、鞋,离开村子,踏上景德镇方向的旅程。“吃完早饭,我爸带着我,走过小路,走过水渠,来到镇上。虽然到镇上只有两三公里,却感觉很漫长,很怕进城以后会空手回来。”
占绍林搭上一个三蹦子,一路颠到了景德镇。“坐三轮车到景德镇,车票是两块钱,当时两块钱很值钱的。”
离家之前,占绍林刚上初一就因家境原因被迫辍学,回家挣钱补贴家用。他收过废铁、抓过蛇、卖过冰棍,奶奶心疼孙子干粗活伤身,就安排占绍林叔叔教手艺,姑姑负责住宿,让占绍林去景德镇学艺。“说句实话,那年代在农村很可怜的。老家人说我,呆在老家挣不到钱,等把家里账还清,再挣钱娶老婆,打光棍得打到40岁。但是我不信命,心里想:我走出这个村子,要有一番作为才能回来,学手艺不能半途而废。”
占绍林工作照
一个农村少年突然有机会来到城里学陶艺,对占绍林来说,景德镇,一个梦想开启了。
当时的梦想很简单,不过是学门手艺养活自己。“没有想过要成大师,当时唯一想的是走出农村就尽量不要回来,靠学到一技之长,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用双手创造自己幸福。”
在景德镇,占绍林住在姑姑家,师父则是自己的叔叔。“从乡下来学艺,我比别人更加珍惜,别说增加一倍,我是珍惜10倍。”刚开始学手艺,上机台的机会很少,更没有足够的泥料去练手。占绍林很多时候靠自己看叔叔做,边看边琢磨,有机会上手时就能进展快一点。缺少泥巴,占绍林就找来废弃的干泥,加上水,在刺骨的冰水里打着赤脚踩成湿泥。
从乡下进城,占绍林发现自己胃口大开。“在乡下没有油水,到城里来,饭菜油水多,每餐都能吃两三大碗。那时候我姑父开个玩笑说:你这么会吃都会被你吃穷的。”
出师之后,新的难题又来了:新手找活干,也很不容易。“一个月只能干一两单活,我最苦的时候,手里没钱买菜,只好用辣椒壳打汤来下饭。”要接到活干,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手艺练好。“只能勤奋苦练,我不努力,我不勤奋,我得再回到农村,这不行的。”
占绍林的影集里,能看到他穿条白色短裤,光着上半身,在一间特别简陋的屋子里拉坯。“这是我吃百家饭时的一张照片。夏天酷暑,冬天零下三四度,也得拉坯的。夏天光着膀子,在别人家搭的棚子里拉坯,棚子很矮,温度特别高。”
拉坯工人打的是“游击战”,这家有活,就去这家干,干完挪窝,再找新东家,故自称“吃百家饭”。在市场的倒逼下,占绍林的手艺眼看着一天天成熟起来。
如今,占绍林回到农村老家开窑,收获到家乡人赞赏的眼光,自然有点衣锦还乡的感觉。不过,他说:“在骄傲跟自豪的同时不能忘本。我从乡下走到城市来学艺,这门技艺能不能在我老家生根发芽,能不能开出朵花来呢?”
从三节拉坯到一次成型
占绍林手上的功夫日渐成熟,找他干活的东家也越来越多。但新的难题又来了:“每家干不同的活,张三李四王五,每家拉的器物造型都不一样。你不创新就意味着要被淘汰,这也是我吃百家饭时遇到的一个难题。”接艺术家的活更难干,要求更苛刻,“但苛刻的要求,推着我们快速成长。”
传统工艺,传统器皿都是三节拉坯成型,烧成后有明显的接缝。占绍林就琢磨着去掉这影响观瞻的接缝。“那条缝大则裂开,小则鼓包,一条线分界线明显能看出拼接,造型上确实有点难看。”
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占绍林在北京接触到一个来自美国的陶艺家,他发现,外形复杂的青蛙,可以通过抽象的方式来表达,一次拉坯即可成型。“我觉得很有意思,灵感就来了。”
改变流传上千年的祖宗之法,谈何容易。占绍林把想法变成现实,只有一个办法:苦练。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由简入繁,不断升级。
占绍林佛塔作品
占绍林拉的佛塔,上两层开窗,能看到龛中各坐一佛像。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佛塔是一次拉坯成型的。“突破,不是一步得来的。2012年,我开始试验一体成型,2014年突破了一层里有佛像。”
2017年,占绍林在德化给非遗班的学生们上课时,意外地突破了两层佛塔。原来,德化的泥料支撑力足够。占绍林从此明白,“拉坯得像科学家一样”,拉坯的学问里,除了美学和材料学,还有物理学等综合知识。泥料和水的掺合比例,泥料的干湿度、揉泥的均匀度,机器的转速,每一个环节,都和成败相关。
更关键的是,自己的一双手,最后定乾坤。“传统的三节拉坯法,很多时候手指不用太伸展开,一体拉坯法,十个手指头都是很灵动的。做任何细节,里里外外,泥都在流动,我们的十个手指都要掌控好动作,手上的技巧非一日之功。”
突破两层佛塔,中间跨度5年之久。“一直到2020年,我都在两层佛塔里徘徊。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回来后,有专家问我:挑战三层要多久能成功?我就开始挑战三层。”
意想不到的是,占绍林不到两个月就突破了一体成型三层佛塔。原来,当一切水到渠成时,豁然贯通只在反掌之间。“一旦你突破了之后,就很容易了。为什么?你已知道其中的奥妙和精髓在哪里,你手上的力度点在哪里,泥巴的干湿程度在哪里,机器的速度快慢在哪里,双手的平衡点在哪里。”
占绍林总结了一体成型的三大优势:“一是节约泥料,二是没有接缝,不易开裂,更为美观,三是过去拉坯、修坯三分拉七分修变成了七分拉三分修,效率提高了。”
佛塔内藏乾坤,让人惊叹不已。占绍林一体成型的竹筒,剖开后竹节历历在目,同样让人不可思议。2019年,观众在中央电视台《匠心筑梦》节目中看到,占绍林拉坯一次成型,拉制出四节竹子,寓意步步高升。如今,他一次能拉制出七节竹子。
占绍林作品《悟静》
占绍林说“我一直在做钻牛角尖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的成功,任何事情的成功,一定是背后付出更多的汗水。”
占绍林的作品《悟静》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镕古铸今之兄弟》入选中国首届当代陶瓷艺术大展,《中国力量》《龙凤呈祥》被世界技能博物馆永久珍藏,《祥云》入选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大展,《军民鱼水情》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蝉忆》在2015年中国(杭州)工美美术精品博览会获得铜奖,影青釉《空门之忆云山图瓶》被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绽放》影青浅浮雕创意花瓶在第九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
在景德镇,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找占绍林给自己的作品拉坯。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等高校的导师,喜欢推荐学生去找占绍林。如果造型难度大,只有找张占绍林,如果他说拉不了,就很可能真的拉不了。
占绍林作品《镕古铸今之兄弟》
只要我能动,我都不关门
占绍林凭借手里的半根锯条,练就了闻名全国的一次成型绝活,总结出卷泥、压泥、开口、提升、修型的“五步法”,技艺炉火纯青时,可以达到“九分拉一分修”的拉坯效果,到占绍林工作室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占绍林开班授徒,学员包吃包住,以费用低而著称。
占绍林说:“拉坯行业在过去属于幕后英雄,国家重视技能人才之后,才从幕后走向前台。我是第一个享受红利的人,一个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恩,我想让更多人来学这门手艺,学会手艺可以就业与创业,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自己的幸福,同时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一辈子坚持要做的事情。”
占绍林会把“五步法”的心得和一次成型的绝技毫无保留地教给来自全球各地的学员,他称之为“敞开式的教学”。
他从来不担心行内流传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古训。“很多人问我,你就不怕徒弟抢你饭碗?我说,如果一个师父不希望徒弟超过师父,这个师父一定缺少师德。我带更多的徒弟,更多的徒弟能教会更多的人,这也给自己一个动力。徒弟学会做3个竹节,我会挑战4个,这样时刻有人在推动你前行。”
占绍林作品《中国梦之酒足饭饱》
占绍林性格开朗热情,对学员也很亲切,“我的宗旨就是让学员在快乐中去学习,这样他们才会更有激情。我经常开玩笑说,我现在带徒弟,带的不是手艺人,带的是艺术家。”
占绍林会用梦想激发学员的学艺热情,但在专业上很严格,若以奇形怪状自许为艺术,占绍林会批评为“胡搞”。“基本功不打牢固是不行的,你后面就会越走越偏。”
占绍林教世界各地的学生拉坯
占绍林说,正式拜自己为师的徒弟有上百人,每年接待来工作室学习、创作、参观旅游、研学旅行、艺术实践、创业就业的师生学员达3万多人次。工作室开办拉坯技能提升营和拉坯技能高级研修班,累计培养学员超过了3000名。
办培训虽不怎么挣钱,但占绍林乐此不疲。“只要我能动,我都不关门。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艺,这个行业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创新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占绍林的微信名,加有“守艺人”三字,透露了他守护陶瓷工艺的初心。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竭尽全力守护传统陶瓷拉坯技艺、创新拉坯技艺、传播拉坯技艺的“守艺人”。
占绍林去高校给大学生上拉坯课,赴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展示拉坯技艺,无不是为了传承和传播这门古老的手艺。
占绍林说:“我不想做太大,我只想把传承做好,我想做的是百年传承,一代一代的把拉坯手艺传承下去。包括我的徒弟,我的小孩,不要浮躁,不要去飘,要稳扎稳打地做好传承。”
“创新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占绍林自己的一体拉坯成型之法,就是在不断创新中磨练出来的结果。
为了去掉三节拉坯的祖传技艺中不够美观的那条缝,占绍林凭着钻牛角尖的精神苦练成功,他明白艺术符合时代的审美需求才能赢得市场。
佳士得香港2023春季拍卖会上,“清乾隆斗彩苍龙教子图夔龙耳抱月瓶”以1.39亿元成交。这件文物器型高51公分,器身所绘“五爪龙”乃帝皇的象征,足下五爪幼龙象征储君,正抬头仰望巨龙,有高山仰止之意,故称“苍龙教子图”。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为满足新时代消费需求,让国宝走进千家万户,焕发生命力,以“清乾隆斗彩苍龙教子图夔龙耳抱月瓶”为原型,特别邀请占绍林担当监制老师,进行国宝再造,推出五粮液股份出品52度真龙天子·苍龙教子纪念酒。
占绍林不断创新,只为了更好传承。让艺术积极拥抱市场,让更多人使用起来,是更有生命力的守护。陶瓷文化、龙文化、酒文化的融合,占绍林会打造出怎样的文创新作?业界正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