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乡吴山头村,村民吴良辉正忙着重建自家的房子。
今年6月16日凌晨,吴山头村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塌方量约5万立方米,18栋房屋被冲击而下的土方压塌,10栋损毁,其中就包括吴良辉一家四口的住房。
“气象暴雨预警,让我们一家‘捡回来’四条命。”吴良辉提起这段经历,声音里仍然难掩激动。当地气象部门提前发布气象预警,应急部门应对处置有力,吴山头村所有村民被提前及时转移,未出现人员伤亡。
当时负责组织群众转移工作的茶平乡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吴山头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家力也深有感触,“气象局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为我们转移30户、52名村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福建省地处沿海地区,而且地形复杂,时常受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地区之一。
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更好地服务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防御暴雨“三级风险应对”机制,福建省气象局创新推出以“1262”为标志的递进式气象服务体系,即提前12小时、6小时、2小时发布乡镇级强降水等气象预警,为省政府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时转移人员的“三个提前”分级分区分类精准指挥,提供及时、精细的气象服务。
福建多个受访单位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这一机制将气象预警发布与应急响应有机结合,体现了“精细化预报、智慧化服务”的特点,发挥了显著作用。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在观测气象数据。(图/常志岗)
“1262”气象防汛联动机制发挥关键作用,守好防汛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2019年以来,福建省气象局不断强化“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开展全过程递进式精细化服务。提前一个月发布气候趋势预测,提前5—10天发布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提前1—3天发布精准到县的预警及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及“1262”气象防汛联动机制,与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等建立会商制度,优化“1262”机制的服务时间节点和服务标准,高频次提前12、6、2小时滚动发布精细到乡镇的分级雨量、8级以上大风及低温预警等预报,点对点锁定灾害防范重点区域。
“气象预警发挥着先导作用,科学高效的递进式服务无缝衔接政府‘提前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预置救援力量、提前转移人员’的分级分区分类精准指挥体系,为防灾减灾提供支撑。”在福建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二级主任科员钱向炜看来,今年6月份南平市松溪县吴山头村的这场滑坡灾害能得到及时防范,就是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工作的一场“漂亮仗”。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松溪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让原本不属于地质灾害点的吴山头村也组织群众迅速撤离,避免了重大伤亡。“这样的案例进一步凸显了‘1262’机制的高效性和重要性。”钱向炜说。
松溪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周国强和县气象局局长李天诚,全程参与了这次紧张的暴雨灾害处置过程。他们至今仍对当时的点滴细节记忆犹新:
6月9日至6月15日,松溪县出现极端暴雨天气过程。据统计,6月9日8时至6月15日20时,全县普降特大暴雨,其中茶平乡累计雨量达439.2毫米。在此期间,福建省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每日都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其中有10条预警信息都提醒松溪县要注意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
6月11日9时43分,一条地质灾害风险橙色预警短信通过福建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送到松溪县432名群防群策人员和900名家住在滑坡点附近的群众手机上。信息提示,松溪县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应做好值班值守、监测、巡查和防范,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
这时,暴雨还在下。6月11日14时09分,吴山头村干部们收到气象部门发来的暴雨橙色预警:预计未来3小时茶平乡等乡镇仍有60—80毫米降水,应注意防范强降水引发的城乡积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接到预警后,郭家力等乡村干部迅速行动起来,针对强降水可能引发的灾害进行巡查。
6月12日,松溪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升防暴雨应急响应等级至Ⅱ级。当天,村干部在巡查中发现村内道路开裂明显,于是利用雨水间歇期对开裂道路进行临时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松溪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将吴山头村全村人员进行紧急转移!6月13日18时,吴山头村常住人口30户、52人全部完成转移。为防止转移村民回流,村干部在进村各道路设卡值班,确保人员安全。
6月16日,吴山头村山体大面积塌方,多处房屋被冲毁,但是村民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没有伤亡……
“气象预报预警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前期的气象工作做得好,后期的防汛工作才能做得到位。”谈及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周国强感触很深。
▲2023年7月25日,福建省气象台预报员在研判台风“杜苏芮”对福建造成的风雨影响。(图/姚梦圆)
持续迭代深化以“1262”为标志的递进式气象服务体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台风和地质灾害频发的福建省,气象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科科长范廷鹏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影响地质灾害的地质、植被等因素都是相对固定的,而气象的数值是变量,不固定,根据气象数据来分析地质灾害的风险,再根据风险评估来组织人员转移等工作,就比较精准。气象预报、预警的精准,能对防治地质灾害起到重要作用。”
2019年以来,福建省气象局建立健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1262”气象防汛联动机制、部门联防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形成以“1262”为标志的递进式气象服务体系。
如今,福建省气象部门正与多个部门开展合作,致力于打造服务更多领域的气象预警联动机制。
福州地铁运营事业部线网管控中心负责人卢新宇介绍,福州市气象局和市地铁集团充分研究气象灾害对地铁运行的风险影响,构建了适合本地应用的地铁气象服务风险指标库,于2022年建成并运行福州地铁气象服务系统。
目前全市共开通5条地铁线路,气象服务系统为各线路地下车站、地面段场、高架车站及公铁两用桥匹配相关气象信息,针对暴雨、大风、雷电、大雾等地铁交通敏感气象数据实现精准监测,可针对灾害性天气提前预警和主动推送信息,为地铁科学运营调度提供了参考。
在应对2023年台风“杜苏芮”和“海葵”期间,地铁气象服务系统共推送福州市台风预警信号14次、暴雨预警信号26次。地铁运营调度根据防台防汛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生产一线人员对全线网进行全面巡查,提前采取安装防洪挡板、堆放沙袋等防汛措施,有效降低了台风对地铁运营的影响。
今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福建省气象局联合发文,进一步完善“1262”气象防汛联动机制,明确3项关键举措:强化预警与响应联动,各级气象部门与防汛办建立实时共享渠道,确保预警信息快速直达基层;提升预报精度,在暴雨来袭期间,省气象局提供精细到重点防御乡镇的实时预报,覆盖12小时、6小时、2小时关键时段;突出点对点预警,依托气象大数据,优化预警发布流程,实现精准服务到基层和责任人。
与此同时,福建省气象局在“1262”机制的基础上应用了多项新技术:在动态监测与分析方面,通过“极速外推”降雨定量预报系统,提供未来2小时的精细降水分布图;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在台风暴雨期间,省防汛调度中心模拟洪水演进情况,为水库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在交通预警系统上,气象部门通过结合道路积水风险分析,精准定位城市涝点,为市区市政部门提供抢险指导。
“福建省‘1262’机制的实践,不仅提高了省内气象灾害应对能力,也为全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了福建经验。”福建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冯玲示,“福建将继续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结合本地天气气候特征,持续迭代深化以‘1262’为标志的递进式气象服务体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24期、11月25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福建省持续迭代深化以“1262”为标志的递进式气象服务体系(主题)不断筑牢气象防灾减灾屏障》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