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气象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民生周刊
2024-12-03 11:02:38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刘毅   贾伟

“扬州塔台,国航1841。预计落地时间09:05,现在需要进场条件。”

“国航1841,扬州塔台。预计ZJ-91A进场,使用35号跑道盲降,目前本场地面风060度,3米每秒,修正海压1024,‘OK天’。”

江苏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扬泰机场”)塔台指挥员正通过无线电与航班机组人员沟通天气状况。

“OK天”,全称CAVOK,是航空气象专业术语,意为天空无云、能见度好、没有显著的天气现象、风向风速稳定,用以描述适合飞行的天气条件。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航班量不断增加,航空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江苏省气象部门瞄准中小机场天气预报难点痛点问题,积极探索“省气象台—市气象台—中小机场气象台”的航空气象服务保障模式,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助力航空业平稳“飞行”。

从高速公路和长江水道气象服务保障,到航空业气象服务保障,从推进研究型业务向纵深发展,到持续打造气象科技创新高地,江苏省气象部门正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实气象保障。

▲江苏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在气象部门的服务保障下安全、有序运营。

围绕中小机场航空气象预报关键技术难点痛点问题展开科技攻关,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气象信息是影响交通安全和运行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多、增强趋势。江苏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湖泊交错,南北气候过渡,大雾、强降水、大风、暴雪、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对交通安全和正常运行等造成较大影响。

航空业的发展高度依赖精准、及时的气象信息,需要准确的天气预报和实时气象数据作为支撑,以便地面管制签派人员和飞行员制定相应飞行计划和应急措施,确保航班在复杂天气条件下安全运行。

然而,相比大型机场,中小机场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较弱,普遍存在预报不够精细、高影响天气预警提前量不足、传递不及时等问题。这直接或间接给旅客出行以及航空公司、空中交管部门、机场正常运行带来较大影响。

扬泰机场于2012年5月建成通航,由扬州、泰州两市共同投资建设。作为江苏省东部机场集团成员机场之一,扬泰机场按照“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门户机场”的发展定位,积极创建“最美旅游机场”,2023年实现旅客吞吐量326万人次,全国各机场中排名第53位。目前,扬泰机场已累计开通53个国内热点城市航线和14个国际(地区)航线。

“航空与气象关系密切,雷电、大雾、大风、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对飞行安全、运行效率、旅客体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会造成影响。不断优化航空专业气象服务一直是航空业的刚性需求。”扬泰机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文喜介绍。

2019年6月,江苏省气象台与扬泰机场、扬州市气象局联合共建,正式成立“航空气象数据融合与高影响天气预警服务实验室”(以下简称“气象实验室”),围绕中小机场航空气象预报关键技术难点痛点问题展开科技攻关,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气象实验室以民用航空气象业务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气象+”跨界合作机制,在技术创新、资源共享、人员能力提升等方面探索气象科技赋能发展新路径,推动航空气象高质量发展。

“我们通过省、市气象部门联动,加强与中小机场的合作,精准聚焦机场用户需求,由省级气象部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技术与产品,并通过市级气象部门强化沟通和服务供给,达到‘1+1+1>3’的效果,探索形成了‘省市气象台—中小机场’航空气象服务保障模式。”江苏省气象台台长王啸华说。

今年2月22日至24日,江苏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扬泰机场气象台依托气象实验室,与江苏省气象台、扬州市气象台联合开展线上会商,发布一系列重要天气报告、机场警报、特殊天气报告,实时通报降雪情况以及低温、积雪、积冰等未来趋势,为除冰雪作业、航班正常起降、资源配置优化等提供数据支撑。

“气象实验室的成立,为扬泰机场进一步做好航空气象预报,提升民航气象保障能力,减少高影响天气对民航飞行安全的危害和影响等提供了坚实保障。”扬泰机场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贵联说。

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上下功夫,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江苏省紧锣密鼓地开展航空气象服务保障。

通过气象实验室汇聚创新资源,凝聚科研力量,深入研究机场跑道视程预报、航线颠簸预报、团雾生消预报、强对流大风分级预报、雨雪相态精细预报等关键技术,江苏建立中小机场航空气象服务保障平台——“爱美翼”平台。

王啸华介绍,“爱美翼”平台综合采用智能网格预报、雷达三维产品、分类强对流临近预警等数据,结合机场终端区和进近区、机场和飞机航线定位数据,配置实况报警、雷达卫星、短时临近预报等功能模块,共集成了10余项适合机场运行保障的精准预报预警气象技术。

“爱美翼”平台聚焦服务、创新、合作、共享四大理念,推动实现航空气象服务从定性预报向定量预报、从宽泛预报向定点预报转变,把精准、及时的气象信息融入空中交通指挥和机场运行决策中,构建‘系统一盘棋、运行全协同’的运行管理新格局。”张贵联说。

扬泰机场气象联合实验室负责人蒋启进介绍,“爱美翼”平台投入使用以来,通过技术迭代与升级,实现了对影响机场范围、进近区域的气象数据精细化、全方位、立体式预警服务,为优化航班起降、调整航班航线、减少油耗和碳排放提供重要气象数据支撑和保障,显著提升了扬泰机场的气象预报准确率和平均预警时间提前量。

据统计,扬泰机场气象预报准确率从2018年的85.2%提升至2023年的91.3%,排名江苏省各机场前列;平均预警时间提前量从2019年的40分钟提升至2023年的87分钟,航班正常率比2020年提高5%。由于气象服务准确及时,为航空公司和机场累计节约经济成本近2000万元。

目前,“爱美翼”平台已在东部机场集团内扬泰、盐城、常州、淮安等7个机场,以及春秋、吉祥、东航、深航等多家航空公司进行推广和试用。

春秋航空是扬泰机场驻场航司,在试用“爱美翼”平台保障后,春秋航空共减少79架航班备降,节约102架次航班绕飞时间近1000分钟,降低运行成本近900万元。

交通运输气象服务保障事关国计民生。江苏省气象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上下功夫,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江苏省打造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高影响天气交通预警处置模式,充分发挥“气象+公安+交通”的共建优势,全天候服务保障全省25条高速公路和长江水道。在全国率先开展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试点,2023年,全国优化提升路段因恶劣天气导致的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0%。

▲江苏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气象台,天气预报员正在分析气象资料、预报天气变化。(图/贾伟)

传承弘扬优良传统,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实气象保障

作为近代中国气象事业的发祥地,江苏省气象事业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

1928年,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在今南京市玄武区北极阁山上建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涂长望、赵九章、陶诗言等气象学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学习过。

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在地,如今建立了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展现了气象科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展现了数千年灿烂的中华气象文明史。

传承弘扬优良传统,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新时代以来,江苏省气象局不断优化协同创新载体机制,积极构建高水平气象科技创新体系。

江苏省气象局持续推进研究型业务向纵深发展,构建科技创新机制与科研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制。全面对接中国气象局科技布局,制定《江苏气象科研目录(2023—2030)》。积极加入数值预报、人工智能等国省统筹研发工作,面向基础前沿,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联合攻关和技术研发。

2019年,中国气象局与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共建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建成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通过深化与院校合作,形成优势突出、力量集中的研究综合体。聚焦科技创新,全流程梳理、逐环节打通堵点,完善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成果评价等机制,切实解决科研与业务“两张皮”问题。

在气象人才培养方面,江苏省气象局依托中国气象局和地方重大人才工程,加大人才政策实施力度,选拔培养“75后”领军人才、“80后”首席专家、“90后”青年英才,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江苏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晶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打造气象科技创新高地,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培育力度,持续推进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支持跨层级分行业组建气象服务创新团队。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实气象保障。”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24期、11月25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江苏省气象部门积极探索“气象+航空”服务保障模式,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主题)气象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