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学会2024年年会暨第三届信用学术论坛于2024年11月23日—24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信用体系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信用学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承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次会议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11月23日的主论坛;第二阶段是11月23日晚上和11月24日的8个分论坛。来自多个省市、多个行业的近200位专家参与了两个阶段9个论坛的研讨。
与会专家围绕信用体系建设如何支撑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讨,研讨涉及信用机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底层逻辑;公权力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以及如何开展司法公信、政务诚信和公安执法公信等公权力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如何在诸多重点领域,包括金融、财政、商务、医疗、生态等领域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地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本次会议的研讨对于信用机制作为人类文明的底层逻辑达成了共识;为在相关领域如何运用信用理念、信用机制解决困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难题找到了新的思路。本次会议推动了我国信用学术理论的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提供了理论的参考。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洛忠,国家开发银行原总稽核师兼信用管理局局长、“11.22全国诚信日”首倡者史善新,湘潭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谢勇,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一级高级检察官高景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郭立新,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树德,国务院国资委商业信用中心主任袁星煜,中国电子商会秘书长彭李辉,国家公共信用与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执行副总编辑、民生网总编辑陈文波,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信用和质量处处长伍兴红,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信用事业部总经理李伟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信用学会会长石新中主持。王洛忠代表首都师范大学首先致欢迎辞。
此次会议上,史善新、谢勇、彭李辉、陈文波为首批入选的25位专家颁发“人民信用智库专家”聘书。
主论坛的专题发言环节由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刘瑛教授、刘新海研究员和孙志伟教授主持。国内信用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先后围绕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点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发言。专家名单如下:谢勇,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第一个倡议者、中国投资协会(香港分会)主席黄闻云,“社会信用体系”概念的提出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信用管理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信用协会名誉会长林钧跃,首都师范大学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王淑芹,郭立新,刘树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许正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教授王伟,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政法部副主任、教授杨福忠,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崔永东,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谢新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李春华,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北京信用学会监事长窦尔翔,北京金瑞永大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合伙人王风波,北京信用学会常务副会长阮德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韩家平,江苏省信用中心原党委书记兼主任、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原主任周荣华,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法院教授刘光华,北京信用学会副秘书长薛方等。
在11月23日的主论坛上,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刘光华教授公布了本次会议的优秀青年论文评选结果,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在11月23日晚上和24日举行的八个分论坛上,100余位专家分别围绕企业信用、社会组织信用、公安执法公信、生态信用、人工智能与信用科技、医疗信用、科研信用等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讨。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的研究基地,北京信用学会在此次论坛中专门组织艺术品市场信用、诚信文化、网络信用、青少年诚信培养四个研究团队的专家就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各分论坛的研讨主要内容包括:北京信用学会2024年度信用研究立项课题的开题报告;相关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如何在底层逻辑上支撑全面深化改革。
北京信用学会还将举办三个学术活动。12月2日下午,与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等共同召开“2024信用法治论坛”;12月4日下午,商务信用专题论坛;12月15日,司法公信专题论坛。
(责任编辑: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