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40个教师节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全面展现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成就和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最大本事就是培养好教师。为此,学校特别推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对话40位北京市好校长”系列报道,首批聚焦20位好校长,分享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办学经验,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氛围。本次对话的好校长是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夏明霞。
夏明霞,现任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海淀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先后获得“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青年”“北京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海淀区‘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她坚持办有温度的学校,像办大学那样办小学,将校园中“是否洋溢着笑容”“是否回响着笑声”“是否弥漫着幸福感”以及“是否充满了快乐”视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尺。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夏明霞
与夏明霞对话,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她精心构建的充满故事与温情的教育世界。她以坦荡直率的性格和真诚善良的待人之道,用质朴无华的语言,传递着源自内心的温暖与坚韧力量。她在办学过程中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采取的每一步行动,无不深深烙印着她对教育事业那份炽热的爱与不懈的追求。
一辈子学做校长
2022年7月,夏明霞担任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次年12月,兼任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及校长。从教33年,她从语文与数学的讲台起步,历经班主任的历练,深耕德育工作,直至引领教学管理,每一个角色都留下了她坚实的足迹和闪光的智慧。
在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担任校长的七年岁月里,夏明霞积累了深厚的管理经验与实践智慧。她深情地说:“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教育的理解日益深刻,这份挚爱已深深融入我的血脉,化作我前行的动力。我渴望看到学生们的成长与变化,期待他们未来能成为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
夏明霞深知,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习兴趣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更是记忆力最为旺盛的黄金岁月。她倡导将学习转化为一场充满乐趣的探险之旅,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妙趣横生,让有意思的事蕴含深意。她致力于创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像办大学一样办小学,鼓励教师以慧眼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为他们的梦想搭建舞台。
这所“有温度”的学校,不仅拥有宽敞明亮的校园环境、先进的硬件设施,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在这里,每一次错误都被视为成长的宝贵财富,每一次挑战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源泉。教师们以满腔的爱心与无尽的耐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点滴与心灵困惑;学生们则在相互尊重、理解与支持的和谐环境中,共同编织着青春的梦想,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切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与温暖。
这所特色鲜明、宛如微缩版大学的学府,深深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沃土之中,汲取其包容并蓄、开放创新的精髓与养分。学校坚信小学教育同样需要大师级人物的引领与启迪,鼓励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勇于表达个性见解,不断激发创新思维,致力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而多元发展。同时,积极构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家长以及兄弟学校的紧密合作网络,为学生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为此,石油附小频繁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每学期精心策划近三百场精彩纷呈的讲座活动,极大地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与认知边界。著名作家梁晓声受邀而来,以文学的魅力点燃孩子们心中的文学之火;科学院的院士也亲临校园,用科学的光芒激发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此外,学校还创新性地开设了家长讲堂,邀请家长们走进校园,直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与导师。
在夏明霞的心中,一个好校长,必定是怀揣着炽热教育情怀的领航者。这份情怀,根植于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与执着追求,将教育视为一项神圣而庄严的使命,而非简单的职业抉择。正是这份深沉的使命感,激励着杰出校长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学校的管理与发展之中,为学子们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为他们的未来撑起一片充满希望与梦想的蔚蓝苍穹。
一个好校长,需深刻理解教育和儿童成长规律、自然规律以及社会规律。孔子的教育哲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即便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意味着要精准捕捉每位学生的成长关键节点,给予他们既科学又富有成效的引导。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则是让学生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生命的律动,领悟四季更迭的奥秘。而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则要求校长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培养出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一个好校长还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有不断学习,方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唯有与时俱进,方能引领教育的革新潮流。好校长应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强烈渴望与不懈追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与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引领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个性发展。
夏明霞读的书很杂,无论是文学名著的深邃、历史书籍的厚重,还是名人传记的启迪,皆在她涉猎的范畴之内。她对教育类书籍情有独钟,还经常研读哲学类著作,以此不断拓宽思维的边际,深化对教育本质与价值的理解。广泛阅读,使她能够超越教育的固有框架,立足于更宏大的社会视角,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深邃见解及创新思维,引领教育实践迈向新的高度。
她尤为偏爱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其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名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更是深深触动她的心弦。在她看来,学校发展之路虽布满挑战与机遇,但学生的成长却刻不容缓,不容有丝毫的懈怠与拖延。她坚信,唯有怀揣着强烈的紧迫感与神圣的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方能全力推动学校的蓬勃发展与学生的全面成长。
夏明霞坦言:“我始终坚守着‘一辈子学做校长’的信念。从最初接受组织部门的任命,到如今对校长这一角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悟,我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与谦逊的态度。我不断向教育界的先辈、身边的杰出校长学习,同时,也虚心向每一位优秀教师学习,从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自我,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与学生的发展。”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夏明霞和学生们下跳棋
聚能于石 油然而生
近三年来,夏明霞对石油附小的文化体系进行了深入梳理与精心提炼,广泛听取并吸纳了师生的宝贵意见。在达成广泛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她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并确立了校训与育人目标,这些理念与目标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支柱,引领着大家的学习与生活。
石油附小秉持“聚能于石,油然而生”的独特办学理念,寓意着汇聚各方能量与资源,全力倾注于学生身上,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样的教育滋养下,学生们优秀的品质与能力将自然而然地崭露头角,实现全面而卓越的成长,绽放出最为绚烂的光彩。
“石”与“油”二字,不仅承载着石油附小的历史记忆,更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学校1957年建校,隶属于北京石油学院。虽历经变迁,但始终坚守初心,校名沿用至今,成为学校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坐落于石油大院之中,更是让学校享有着得天独厚的“石油”教育资源。
夏明霞形象地比喻道,学生的成长与石油的形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石油的形成需历经漫长的岁月与特定的条件,而学生的成长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经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熏陶与塑造,方能逐渐形成独特的个性与能力。
从价值层面来看,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人类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地,学生经过系统的教育与成长,也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以他们的知识、技能与创造力,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石油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般。
在挖掘潜力方面,石油深埋地下,需通过专业的勘探与开采技术方能得以利用。而学生的潜力亦需教育者用心去发现、去挖掘。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悉心的引导,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秉承这一办学理念,石油附小精心构建了“能量石”课程体系,使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根发芽。学校将文化巧妙地融入各类文化标志物中。从校徽、吉祥物到文化标识,从楼道颜色到校园文化布置,再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校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物质形式,将文化理念生动呈现,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深受学校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在体育教育方面,学校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体享乐、以体激趣、以体增质、以体聚能”的工作思路,并进一步探索出“一体两翼”的实施模式。即以“以体聚能,无体育不人生”为核心,以“‘聚能’体育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为两大支撑点,共同推动体育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夏明霞看来,一个好学校应该有自然的味道、教育的味道、文化的味道、孩子的味道、家的味道、创新的味道。石油附小近两年在校园种植上百种绿植,将校园装点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花园、菜园与果园。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美术生在校园文化景点挥毫写生,科学课在植物丛中探索奥秘,语文课则在自然的怀抱中吟诗作对,记录观察心得,让知识的种子在自然的滋养下生根发芽。
教育的气息弥漫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间都化作了学生成果的展示舞台,彰显着教育的力量。文化的韵味则通过“幽竹小隅”“儒韵花境”“紫幽书径”“鱼趣”等匠心独运的文化景点得以体现,让师生在漫步中感受文化的熏陶。而孩子的纯真与欢乐,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释放。萌兔乐园、追光号小火车、梦幻般的楼道设计、森林图书馆,这些充满童趣的空间成为了孩子们的快乐天地,激发着他们的无限想象。
家的温馨同样不可或缺。学校致力于营造一种家一般的氛围,让师生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关爱,共同编织着幸福的学习与工作记忆。此外,学校还成立了“未来+”聚能科学院,特邀院士担任荣誉院长,并设立了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工程设计以及石油资源五个研究所,旨在点燃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之火。对于那些对科技创新抱有浓厚兴趣与天赋的学生,学校更是提供了在导师指导下深入科研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夏明霞强调,这六种味道的交融,共同聚焦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孩子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之光。她期许,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学校的骄傲与名片——他们阳光自信、温文尔雅,眼神中透露出智慧与坚韧;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与良好的品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挑战,用真诚与善良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
以光为引
石油附小以“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的校训为指引,不仅激励学生勇往直前,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教育家精神如同璀璨明灯,照亮教师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不断自我超越,努力成为那道熠熠生辉的光芒,让教育生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追逐光”,是对卓越榜样、高尚品质、渊博知识与深邃智慧的无限向往与不懈追求;“成为光”,则意味着通过持续学习与积累,让自己具备如光芒般闪耀的特质与能力;“散发光”,则是将这份积极能量与深远影响传递给学生,助力他们成长,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
夏明霞鼓励教师们做“学生”、做“杂家”,具备跨学科学习的广阔视野与终身学习的坚定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跨学科理解能力。学校通过构建友好的生态环境与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为教师们打造了一个温馨如家的教育殿堂。
在这里,学校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将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放在首位,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从生日的温馨祝福到家庭生活的细心关怀,从外出活动的丰富多彩到社团组织的蓬勃生机,学校用心呵护着每一位教师,让“家”的温暖无处不在。
做“学生”,意味着学习永无止境。书法作为教师的基本功,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每日练字、每周创作一幅软笔书法作品,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必修课程。这一举措不仅营造了浓厚的书法和传统文化氛围,更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学生们漫步在挂满老师书法作品的走廊时,对老师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体育教师亦不甘落后,他们广泛涉猎各类运动项目,力求不仅掌握,更要精通,为学生们带来了更加多彩多姿的体育课堂。很多体育教师获得了篮球、足球、健美操、跳绳等项目的教练资格,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楷模与偶像。
做“杂家”,指教师跨越学科界限,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习与探索。为此,学校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通识培训活动,内容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些培训活动不仅赋能教师全面掌握各学科精髓与思维范式,更显著增强了他们的综合素养与跨领域融合能力,使得教师们的视野得以拓宽,认知得以深化,进而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们遨游于更加广阔而深邃的知识天地。
以一位科学教师的成长为例,她不仅在本专业领域深耕细作,而且跨界美术领域,虚心向学校美术教师求教,潜心学习写生技巧。这种跨学科的探索,让她在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开展自然笔记的研究性学习时显得游刃有余,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与热爱的力量,让学习蜕变成为一种纯粹的享受。
校园内,陶行知先生的雕像巍然屹立,中心花园墙面上“爱满天下”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这不仅是对教育精神的颂扬,也是学校对教师深切关怀的写照。学校致力于营造一个让教师能够深刻体验教育幸福、沉浸于教育热爱的环境,鼓励他们将这份爱无保留地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使学校成为教师心灵的温馨港湾。
借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石油附小精准把握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因,从专业精神培育、知识结构完善、能力提升及自我实现等多维度出发,构建了一套全面系统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通过实施分类、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策略,学校营造了一种“集智广益、精进专业、凝聚情感、品味幸福”的研修氛围,有效激发了教师对尊重与自我实现的深切渴望
夏明霞结合教育家精神和“四有教师”的标准,提出了好教师的校本化表述:“受学生喜爱、让家长满意、获同行钦佩、得领导赏识、实现自我价值”。每年教师节,学校都会举办盛大的表彰大会,为“校园之星”教师颁发荣誉,宣读颁奖词,以此树立典范,激励全体教师追求更高的职业境界。
石油附小通过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站在聚光灯下,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个人价值。而项目制管理的实施,则确保每位教职工各司其职,每个角落管理到位,进一步为每位教师提供了成为领导者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夏明霞表示:“校长应适时退居幕后,为干部的成长让路;干部亦需退一步,为教师的发展腾出空间;教师则需适度放手,为学生的自主成长创造可能。校长的核心任务,在于发掘并表彰教师的闪光点,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坚实后盾。”
(陈达)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