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9日,由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和“两山一区”乡村振兴科教联盟、湖南农业大学主办的武陵山、罗霄山和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科教联盟第三届院士论坛暨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在湖南娄底举行。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晓山应邀出席并作题为《乡村振兴院校作为正当时》的发言。刘晓山围绕“乡村振兴如何发挥院校作用”的主题,从“高校职校同向着力”“科研实业协同发力”“政府市场共同合力”三个方面展开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到新的高度,通过脱贫攻坚战,我们成功实现了历史性减贫,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已经不再仅仅是解决农村“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向着“好不好”的方向转变;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瓶颈或者说是突变期,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人民共享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既是人民期盼,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学科融合创新、行业协同发力、城乡融合发展,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
如今,从江浙、北上广深等地的乡村振兴实践看,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提升,产业生态的变革和城乡融合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追求、审美品位,正呈现出大家向往的“美美相称、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等质的提升。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当今,“数字、智能、生物、太空等科学技术加快创新,促发了第四次产业革命。其发展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从我国乡村产业看,已从传统农业时代转向产业行业深度融合、集群集约、高质高效、绿色生态、智慧数字;从乡村建设看,已从基本温暖安全型转向多维高品质需求、生态环保、健康舒适、精美精致、智慧现代;从乡村治理看,已从人为治理提升到人为+信息智能、区块链治理、行业协同、城乡互补、全域一体、同质同标、和美和睦新阶段,对业态发展和产品品质、生活品质提出了新需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院校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高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院校作用尤为重要,可谓正当时。
高校职校同向着力
首先,坚持学为所用的办学方向。教育引导师生厚植爱农情怀,学习为民所用,为振兴而为;其次是高处着想、实处着力。高校的教学科研既要有瞄准前沿性的眼界,努力培养开拓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又要紧密与职校联合,培养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形成高校职校同向着力,科研成果和创新者、操盘手同时出战、相互受益的新局面。为此,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正在做积极的探索。
科研实业协同发力
科研成果形成产品、品牌才更有生命力,学校既要做好基础性教育和前沿性探索,更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事业发展需求,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适当采取订单式等与实体企业协同发力办学、办企业等培养学生的方式。
政府市场共同合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政府市场合力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教育、科研成果和人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是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应遵循的内在逻辑和有效方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是各级政府应当努力做好的工作。
希望这次会议,能聚集更多高校职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力量,探索更为有效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和方法,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为乡村建设提品质、为乡村治理添智慧、为城乡居民和学子们内生动力拓渠道,为激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城乡同质同标融合发展新活力,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