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执行校长刘娜:执着于理想 纯粹于当下
——庆祝第40个教师节,对话40位北京市好校长系列报道活动之五
来源:民生网
2024-11-04 18:59:50

编者按:

第40个教师节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全面展现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成就和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好教师。为此,我们特别推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对话40位北京市好校长”系列报道。首批聚焦20位好校长,分享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办学经验,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氛围。本次对话的好校长是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执行校长刘娜。

 

2024年1月26日,刘娜正式履新,担任北京市大兴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及大兴区第一中学(简称大兴一中)执行校长。在北京市新校长群体中,她以其四大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备受瞩目:清华大学物理学博士的教育背景,人大附中十年执教形成的先进理念,物理教学领域的卓越才华,以及跟随当代教育家、原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学习的高站位。这些宝贵经历,使她更加坚定了追求成“人”教育的信念,将教师的专业成长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归宿。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执行校长刘娜

与刘娜对话,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温暖而自信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倍感亲切与舒适。她的言辞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每一个观点都透露出她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刘娜擅长从零到一的开创性工作,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精准地把握当下乃至未来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变化,这无疑是一位学校领导者所应具备的难能可贵的品质。

她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我们的能力和精力虽有限,但唯有将有限的生命与力量,毫无保留地投入国家与时代最迫切的发展需求之中,方能真正激发生命内在的无限潜能与价值,实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追求。”

教师敬业精神的基石

2012年,刘娜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来到人大附中做了一名物理教师。在此后的岁月里,她做过班主任,担任过高一年级组长、高三领导小组成员,其间曾获得“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成功入选北京市新时代名师培养对象。

作为新任教师,刘娜的专业师傅是沈宏文老师。沈宏文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老教师,其敬业精神更是无人能及,对刘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刘娜刚入职的那段日子里,沈老师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不仅让自己上的每节课都成为刘娜的学习对象,还坚持每周听一节刘娜的课,以便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每次课后,沈宏文与刘娜都会进行深入的评课,细致入微地分析哪些地方还有改进的空间,刘娜也借此机会向沈老师请教了许多问题。这样的评课活动几乎持续了两年,刘娜也在这段时间,将高中物理体系彻底梳理了一遍,形成了扎实而深厚的教学基本功。

此外,在教授高一物理时,刘娜还常常听物理教研组组长刘永进和组内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刘永进老师的授课风格深入浅出,层层递进,通过一个个问题串联起学生的思考,不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类比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对刘娜的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启发和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深刻指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与艺术,核心在于充分挖掘并发挥每一个儿童的力量与潜能,让他们在脑力劳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脑力劳动的内容(即作业的性质),还是所需的时间安排,都应秉持个别化、差异化的原则。”

刘娜对这段至理名言记忆犹新,她将这一理念与我国古代先贤所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育人智慧相融合,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体验与感悟,收获颇丰,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016年,正值刘娜入职四周年之际,她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被评为高级教师,这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对刘娜物理教学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人大附中教师段宝维。与其他老师侧重于知识讲解不同,段宝维的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他仿佛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学生的需求与困惑,就像是给学生挠痒痒一样,总能挠到最痒处,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的精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首先是具体的儿童”。人大附中的老师们说:“课比天大”。刘娜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儿童,这是教师敬业精神的基石;其次,要上好一堂课,必须从具体的学生出发。

刘娜说:“没有具体的人就没有教育,所有教育的起点都应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之上,进而进行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升。”在她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主角,她致力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确保他们在课后做作业和进行自我诊断时,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与成长。

2018年11月,刘娜踏上了前往深圳的征程,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在这场由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主办的顶级赛事中,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凭借深入细致的赛前准备、沉稳大气的台风、巧妙的课堂设计、流畅的语言表达以及充满活力的现场互动,刘娜成功感染了全场的评委与观众,最终脱颖而出,荣获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被誉为“冠军中的冠军”。

这场赛事不仅是对各省市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次大检阅,更是促进青年物理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平台。它每两年举行一次,除承办省拥有两个参赛名额外,其余各省都只有一个宝贵的参赛名额,一般为各省的佼佼者所获得。而刘娜的这次获奖,无疑是对她多年来辛勤耕耘与不懈追求的最好肯定。

那一年,刘娜还肩负着高一年级组长的重任,她常常牺牲晚上和周末的业余时间,将全身心投入繁琐的日常行政事务与紧张的教学工作中。为了备战那次重要的比赛,她利用晚上的时间精心备课,经常加班至深夜,连续数周的周末也都选择到学校加班加点,只为将课程准备得更加充分。

刘娜参赛的课是《洛伦兹力》,在备课时,她充分预设学生们可能产生的种种思考。当比赛结束时,全场老师自发起立,为她献上热烈的掌声。原本只有400多人的会场,后来竟增加到了700多人,连同步开设的4个会场中的大部分教师,也都慕名而来,只为聆听她的精彩授课。

赛后,许多参赛者纷纷自发上前与她交流心得,更有参赛者给她发来微信以表达敬意:“你是一位充满哲学思想的物理老师,能够巧妙地将哲学原理与方法融入新课改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真是令人钦佩。”

胡继超老师在观看了刘娜的讲课视频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就是这种淡出课堂的感觉。你在前期做了充分的设计,而在课堂上,你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探究、发现奥秘、研究规律。你只是在关键时刻给予一两句话的点拨和旁敲侧击的引导,大部分时间则巧妙地淡出课堂。”

刘娜的课堂教学追求这样一种境界:致力于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尽可能预设学生的种种问题,通过精心设计活动与情境,将学生的前概念、疑问与困惑,都在课堂上逐一化解。

2020年,刘娜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对此,她满怀感激地说:“我由衷地感谢人大附中,学校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平台,对我的专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这里,我见证了老师们无私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对课堂与学生深入研究的执着,这些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同时,我还有幸遇到了多位令我深深敬佩的师傅,他们的指导与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人大附中的同事们对刘娜的评价是:“她很有品位,也很有意思,是一个充满情怀与魄力的‘拼命三娘’。”而学生们则亲切地称她为“最懂学生的老师,讲课最棒的老师。”这些评价,不仅是对刘娜教学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用心育人、潜心教学的最好诠释。

没有带不好的班

2019年,刘娜临危受命,接手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这个班级可谓“小有名气”,此前已经换了两任班主任,学科教师换了三遍,高二升至高三时,仅有一位学科教师得以保留。刘娜与前任班主任交接时问:“清北苗子有几个?”

前任班主任回答:“顶多两个。你可千万不要与他们置气。”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该班在高考中大放异彩,共有12名学生的裸分超过了清北的录取分数线,全班平均分高达650分,绝大多数学生都成功考入了985高校,其余学生全部进入了211高校。

这一喜讯传来,学生家长们无不震惊!

谈及成绩背后的秘诀,刘娜谦逊地表示:“这份成绩的取得,首先离不开我们整个团队的集体备战。我们班的师资团队关系融洽,老师们彼此间配合得天衣无缝。我们定期召开研讨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一生一策’的学习方案。虽然我是这个团队中最年轻的教师,但老教师们却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与配合。他们不仅品格高尚,育人经验丰富,而且对高考的方向和重点了如指掌。正是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我们才能共同创造出这样的辉煌成绩。”

谈到做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刘娜感慨道:“我将学生的习惯养成视为首要任务。这个班级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但各自存在不同的问题,因此,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其次,我注重激发学生们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从心底产生对学习的热爱。再者,对学习节奏的精准把控也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让学生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我坚持每天组织学生跑步,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亲自陪跑,与他们并肩同行。”

以A同学为例,他的成绩原本在年级排名300至400名之间徘徊。刘娜特意安排他做一件事情,负责每天整理讲桌,从绿植的摆放、粉笔的归置到板擦的放置,每一项都细致入微地交代清楚。同时,B同学则负责擦黑板和讲台的卫生工作。

在刘娜看来,A同学是那种虽然不善言辞,但非常擅长倾听和执行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一模、二模成绩逐渐攀升,进步显著。

高考成绩揭晓时,A同学取得了670分的优异成绩,这是他三年学习生涯中的最佳表现。当刘娜询问他取得如此佳绩的原因时,他真诚地回答道:“老师,我觉得就是每天重复做那些看似简单的事情。起初,我有些抵触,但渐渐地,这些小事变成了习惯,我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并将这种习惯融入了答题过程中。此外,与身边同学的交流,以及您在班会上分享的那些故事和启示,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娜深有感触地说:“在我们班里,类似情况的学生其实很多。当他们的良好习惯逐渐养成后,成绩提升的学生占比超过了一大半。而对于那不到一半的学生,我则着重激发他们的内驱力。通过与家长的深入交流、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从他们日记中的点滴文字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帮助学生去寻找他们内心的支撑点,每次考试结束后,都会安排一对一的聊天时间,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

在疫情期间,师生们有长达三个月的时间无法面对面交流。但刘娜并未因此放松对学生的关注,她每个星期都会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一对一线上交流,39个学生轮流进行视频聊天。在腾讯会议上,他们一聊就是整整一天,学生们纷纷向老师汇报自己开发的各种学习方式和状态。

此外,刘娜还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主题班会,如目标教育、觉醒的方式、自身惰性的控制方法等,来深入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她总能在不同阶段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给学生们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邀请学长学姐回母校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去释放他们内心那些不好说又不好意思说的压力。

记得那个冬天,大雪纷飞,整个校园被点缀得银装素裹。雪停之后,刘娜特意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带着学生们去打雪仗,让他们在游戏中释放压力。后来,有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写道:“在紧张的高三生活中,那一天是我们过得特别开心、难忘的一天。”

高三(14)班的学生们,从最初的厌学情绪弥漫,互相攀比着玩闹,看谁的花样更多,到后来转变为彼此督促、共同进步。他们开始积极分享学习方法,落实具体的学习计划,班集体的凝聚力在这个过程中日益增强,师生关系也变得愈发融洽。渐渐地,班级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营造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人大附中校长对刘娜赞誉有加:“在刘娜的带领下,没有带不好的班级,她真是一位充满创新意识的老师。”而学生家长们也对刘娜给予了高度评价:“刘老师全心全意地帮助孩子成长,同时也全心全意为家长们分忧解难,真是我们心中的好老师。”

“三有”与得用心

什么是物理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曹则贤,在一次视频演讲中以生动的语言谈道:“物理学是一种对诸多事物都想理解的渴望,或可称之为求知的野心。”高中物理课本(人教版)则将其精准地定义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的科学。”

刘娜说:“高中物理,这门常被学生视为难学的学科,实则融合了实验与理论的双重魅力。它既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又是一门崇尚理性、遵循严谨逻辑推理的理论科学。学好高中物理,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甚至是对物理现象的直觉感知。”

在她的眼中,高中物理却是一门充满趣味、蕴含哲理、实用性强的学科,堪称“三有”学科——有趣、有理、有用。它虽具挑战性,但同样有着明确的学习方法和独特的韵味,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美妙,这便是“三有”得用心——有难度、有方法、有滋味,更需得用心体悟。

刘娜认为,高中物理学科其实可以被精炼地概括为几个核心规律,它是一个高度模型化的学科。在构建出的众多模型中,只要能够在相对仿真的情境下,就能够推导出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构建出一种合理的解释。这种自洽的体系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正是物理学的最大魅力所在。

此外,物理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是推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动力,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通过物理实验,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与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科学。

物理教学,一直是刘娜心中那份最难以割舍的情愫。她总能将复杂的问题讲解得清晰明了。她的课堂,不仅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就连许多同事,包括行政人员,都前来旁听。他们常常感慨:“要是我们上学的时候能碰到刘娜老师,物理这门学科对我们来说,或许就不会成为难题了。”

曾经有一年,刘娜精心录制了一节人教版新教材的随书课例——《超重和失重》。在这节课中,她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一个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静止状态下被浸没了一定的体积。那么,如果突然让整个装置有一个向上的加速运动,木块被浸没的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会变化,那究竟是变大还是变小呢?

刘娜的课堂教学

面对这个问题,许多学生毫不犹豫地认为,木块被浸没的体积一定会变大。然而,为了揭示真相,刘娜当堂做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实验。这个实验的难度极高,甚至在一次尝试中,她不慎摔坏了一个手机。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放弃,而是用手机慢视频功能,精心录制了实验的全过程。

当学生们目睹实验的那一刻,他们震惊了!只见水和木块在启动加速的瞬间,液面竟然一丝一毫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一结果,与他们先前的预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引发了他们深刻的思考。这样的认知冲突,无疑为他们的物理学习之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这正是非惯性系的奥秘所在。对于非惯性系,学生们在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和完善。通过这样的修正,他们将对非惯性系以及之前所探讨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形成一个更为立体、全面的认知框架。

“我许多教学上的成就,正是得益于这种实验教学的理念。物理学科的魅力,在于它可以通过很多实验来验证理论。只要我们能够巧妙地设计出这些实验,就能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的奥秘。”

2021年,教育部深度学习项目组携手北京、山东、上海、广东四大省市,共同推进教育创新,每个省市均需贡献一个精彩课例。作为该项目组的资深专家,刘娜精心准备并呈现了一节示范观摩课——《闭合电路欧姆定理》。她在课堂中巧妙地利用了一个生动实例:通常情况下,1.5伏的干电池足以点亮一个小灯泡,但当她换用了一个内阻较大的3伏水果电池时,小灯泡却未能亮起。

“这种充满冲突与悬念的实验设计,真是太有意思了。因为缺乏现成的实验器材,我亲自设计了这个实验。它不仅是教学和研究领域的一个成果,更重要的是,当学生们在课堂上目睹这些出乎意料的物理现象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瞬间点燃,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正是物理学的魅力所在。”

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言:“如果我们仍然沿用昨天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今天的孩子,那无疑是在抹杀他们的未来。”刘娜深谙此理,她以自己的独特课堂教学风格,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勇于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变革与创新,为学生们开启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

2023年2月,段宝维、刘娜与张燕怡三位老师合力编著的《讲透高中物理力学》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课堂实录般的风格,通过轻松的聊天形式,梳理并解答了学生在学习物理力学过程中的难点与卡点。书中通过经典习题的举例,巧妙地展示了高中物理常见问题的分析思路与方法,且这一切都是在不引入超纲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形象类比与思维点拨的方式完成的。

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人大附中副校长高江涛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当我初次翻阅这本书的初稿时,便被它深深吸引。这份吸引,除了源于我同样身为中学物理老师的共鸣外,更多的是因为这本书所展现的独特魅力。”

“三位老师中,既有经验丰富、思想深邃、见解独到的老教师,也有学识丰富、理念先进、善于创新的后起之秀。阅读这本书,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尤其是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满腔热忱。这本书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既非单纯的教材,也非单一的习题集;它既有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又有习题集的实用与针对性,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物理老师,正在对着学生娓娓道来。”

“高中物理,其难点其实在于如何真正‘悟透’物理规律,并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模型与深入思考。而真正的‘悟透’,则是能够将模型与物理规律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类问题。”

开拓教研基地 设计培训体系

2022年4月,刘娜担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体育事业处处长,投身于教学管理、教科研与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之中。在她到来之前,北京经开区的教科研与教师培训体系尚处于萌芽状态,相关业务主要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代为承担。

北京经开区的教育布局起点高,教师队伍年轻且学历层次高,但在教科研与教师培训方面却略显薄弱。面对这一现状,刘娜迎难而上,从零开始,设计了教学教研教师培训体系,开拓了北京经开区学科教研基地,全面对标海淀区的高标准与高质量,力求打造出一流的教科研与教师培训环境。

如何与学校携手共进,为学校的高质量课改与教改研究搭建平台,成为刘娜心中教科研工作的明确方向。而她最为自豪、颇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便是在北京经开区成功落地了学科教研基地。该基地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年级的不同学科,共计选拔了30余个学科参与其中。

每个学科都设有一名牵头人,被尊称为该学科的首席教师。他们各自组建起自己的团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评课与听课活动,并举办研究课、示范课的展示活动。这些教师虽身为兼职教研员,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但他们依然满怀热情,不辞辛劳地活跃在教科研活动中,为北京经开区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同时,刘娜在北京经开区精心构建了教学基本功大赛与优质课大赛两大平台。教学基本功大赛面向全体教师,两大赛事每两年按奇数或偶数年轮流举办,成功发掘并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与优质的课程,这在以往的北京经开区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近两年的时间,刘娜设计了聚智研讨机制与大赛平台,为教师们铺设了一条清晰的成长路径。在她的引领下,12个特级工作室的学员茁壮成长,更有两位教师荣获“北京市特级教师”的殊荣。北京经开区教师的学习模式实现了质的飞跃,从以往的零散观摩转变为如今的聚智研讨、平台交流与听评课展示,这一转变是前所未有的。

2023年12月,北京经开区成功向教育部推送了2节精品课,并向北京市推送了7节精品课,这是很多北京市远郊区没有过的事情。

当刘娜离开北京经开区时,许多老师依依不舍。尤其是学科基地的教师们,他们满怀感激地说:“您为我们铺设了坚实的道路,构建了完善的平台与机制。如今,一切都已步入正轨,体制也日益成熟,可您却要离开了。我们真的很怀念与您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时光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执行校长刘娜和学生们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

2024年2月,大兴一中教育集团成功“扩容”,现有8所中学和6所小学强强联合,共同迈入了小初高一体化教育集团的新阶段,聚焦于课程创新与贯通培养。展望未来三年,大兴一中将在集团内部精心构建创新人才小初高一体化培养课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录取路径,为大兴区乃至更广范围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同年6月,大兴一中迎来了新的领航者——当代教育家、国家督学、原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他携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科学的治理机制及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大兴一中教师队伍建设,并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持续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舞台与广阔的发展空间,把大兴一中打造成为北京的一流学校。

大兴一中正加速驶向发展的快车道。对此,刘娜坦言:“我们必须紧抓这两个历史机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立足大兴区,更要面向整个北京市。无论是课内的优化提升,还是课后的拓展延伸、社会实践,我们都要力求提供最顶尖的课程规划与设计,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以及内驱力都得到充分的激发与培养,为他们未来在大学和进入社会的拔尖与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们仍处于深入的调研与规划阶段。教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的生涯成长规划中,特别是针对三年后学生可能达到的新高度,为他们精心打造个性化的成长蓝图。而学校的工作重心,则是培养更多具备这种前瞻规划与定制能力的教师,同时,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一个包容开放的试错空间,以及一个能够充分激发他们潜能的自我成长舞台。”

“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征途中,或许会有部分教师步伐稍显迟缓,不理解的声音也会此起彼伏,未来的路途上更是可能遭遇重大挑战乃至冲突。然而,在校长王殿军的引领下,我们将秉持干事创业的热情投身教育,以研究创新的态度成就教育,我们有信心将大兴一中打造成为北京的一流学府。”

刘娜酷爱阅读,涉猎广泛,无论是专业领域的书籍,还是经济学、管理学、逻辑学乃至人物传记,都能在她的书单上找到。她尤为钟爱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与《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以及朱光潜的《谈美》。近期,她的阅读清单中又增添了《拯救人类的哲学》《华为管理之道》《认知觉醒》《思考的力量》等佳作。

刘娜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是《教育的目的》。这部著作的所有章节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作者阿弗烈·诺斯·怀特海,作为数学家、哲学家及教育理论家,他深刻指出:“若受教育者如果无法时常目睹伟大与崇高,道德教育便如无本之木,无从谈起。”

在刘娜的心中,理想的校园应是创意与灵感涌动的乐园,是学生们心驰神往、流连忘返的圣地。她期望每个学生都能在这片充满创造活力的热土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让生命之树茁壮成长,让精神世界丰富多彩,让能力之翼翱翔未来,为面向未来的挑战蓄积力量。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