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燕
近5年新建、改扩建学校19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万个,打造28所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建设41个市级高水平艺术科技社团、85个区级学生优质科技社团……近日举行的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发展大会上,“晒”出了近年来朝阳区教育“成绩单”。作为北京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朝阳区近年来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五宜”朝阳建设。聚焦“宜学”,朝阳区把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坚持开放办教育,加快建设优质均衡、开放多元的特色教育强区。
▲朝阳区教育系统举行2024年教师节庆祝活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大力培养教育家型校长、专家型教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强教必先强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这关键的一步,朝阳区走得很早。2004年,朝阳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双名工程”,借助“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以及“导师带教”等20多个人才培养项目,为名师、名校长搭建发展平台,大力培养教育家型校长、专家型教师。
在这些培养项目中,教师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课、观摩课,聆听专题讲座,开展学科名师教学特色展示活动,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朝阳区还实施了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搭建了教师间相互学习与合作的平台,提升了整体教学水平。
“我们要打造一支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精湛、具有辐射引领示范作用的卓越教师队伍,为朝阳区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孙迅说。
“双名工程”成为引领教育人才队伍高水平发展的品牌工程,也成为教育人才培养的“朝阳经验”。比如,就“双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重点问题,朝阳区开展团队协作,组建横向全学科联动团队和纵向单学科研究团队,通过这些项目,不断提升朝阳区教育的软实力。
“朝阳区正从一个教育大区向特色教育强区迈进。”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文献表示,“在朝阳,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开拓孩子视野的明灯。”
如今,通过实施5轮“双名工程”,朝阳区培养出一批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校长和教师。目前朝阳区有市级特级校长29名、特级教师285名、正高级教师218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07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全区专任教师的58.1%。
朝阳区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高层次人才数量位居北京市前列,名校长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
北京教科院课程改革监测数据和创新素养调研项目数据显示,朝阳区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和教学实施水平等均位于北京市前列。
文献表示,朝阳区将不断铸魂强师,深入落实教育人才“新十条”政策,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和教育科学研究。在名校长、名教师“双名工程”基础上打造品牌名校,让先进教育理念发扬光大。
▲北京中学开展篮球明星进校园活动。
汇聚社会力量,开放办教育
学生们走进科技馆、博物馆、企业……在北京中学,课堂不仅仅是在校内,校外的很多场馆都是学习的好地方。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后活动,比如学习蓝晒技艺、参加自动化控制兴趣小组、制作无人机等。
这是北京中学的特色之一,也是朝阳区“开门办教育”的一个生动缩影。在朝阳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开放”一直是特色。朝阳区汇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了协同育人的教育生态。
“我们充分用好社会资源,让大师、名师走进校园,让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进科技企业,扩眼界、见世面,激发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在朝阳区,每一名学子学有所长,全面绽放。”文献表示。
近日,朝阳区教育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担任委员会秘书长。
“朝阳区教育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旨在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为朝阳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战略性的咨询建议,助力朝阳区特色教育强区建设。”朱旭东表示。
在成立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朝阳区还成立了科学和艺术两个特色教育联盟。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升全民素质、营造科学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必须从年轻人,特别是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开始抓起。”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谭天伟说。
朝阳区科学教育联盟首批有20家单位,包括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科普基地等。
谭天伟介绍,联盟成立后将根据区域科学教育发展实际,共建共研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普及科学知识,加强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搭建科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朝阳区中小学科学教育交流平台,培养中小学师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美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提升国民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使命,也是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途径。”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详忠说。
廖详忠介绍,朝阳区艺术教育联盟由21所高校等单位组成,将整合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艺术专业院团、社会资源单位等育人资源,广泛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拓展青少年美育路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艺术类拔尖创新人才。
▲朝阳区第二十五届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升交流展示活动暨智能机器人竞赛现场。
内扩外引,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
今年5月,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北京市朝阳区位列其中。
“朝阳区着力推动‘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朝阳区学子普遍具有阳光向上、豁达开放的精神风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
“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和出彩的机会。”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提出。北京第八十中学已有12年的集团化办学经验,正在初中、小学分别开设衔接课程,推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贯通培养。
近年来,朝阳区坚持“内扩外引”,优化集团化办学,通过名校办分校、强校带弱校,实现建设一校、带动一批、辐射一片。
北京中学集团办学后,带动了朝阳区东部地区教育发展,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正在加速建设,将于2025年9月交付使用。
朝阳区还主动“走出去”,一家一家叩响名校的大门,将优质教育资源“请进来”,通过新建学校、联合办学等模式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为“宜学朝阳”注入新活力。
比如,2021年12月,北京十一学校与朝阳区合作共建的全市首个科学高中—北京科学高中落户朝阳区南部的王四营乡。
由朝阳区和北京化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华女子学院5所大学联合打造的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已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
目前,朝阳区已组建2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覆盖全部公办中小学,实现优质资源100%全覆盖。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全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近年来,朝阳区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在朝阳区,“在家门口上好学校”一步步变为现实,家长不再为孩子择校问题而烦恼。
“这些年,朝阳区均衡布局教育资源,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建设了一批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文献表示,“朝阳区会全力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21期、10月1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