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基础教育对话举行 三场专题对话探讨未来教育
来源:民生网
2024-10-17 17:07:19

10月12日,由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承办的“G20基础教育对话”在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举行。G20成员的教育同仁聚焦“数字化学习重塑未来学校”,从数字化学习在重塑未来学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学校应对挑战的策略和实践经验、学校如何为教师提供成长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思想碰撞。

第一场对话的主题为“数字化学习在重塑未来学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北京市大兴一中校长、清华附中原校长王殿军认为,信息化尤其是人工智能汹涌而来,对教育的挑战好比“还没有制定好交通规则,车就开来了”。未来,如果不懂得人工智能,事业就会被动。所以,我们要系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人工智能素养,使其成为数字时代的合格的“原住民”。人工智能有自己的弊端,所以老师自己要会用,也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驾驭人工智能。同时,我们还要反思,过去的教育都是基于人的能力,未来的教育加入了数字化的要素。如何变革传统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挑战。

西密歇根大学评估与测量研究教授加里·米伦认为,我们需要更加快速地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学校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教师培训,才有机会转变我们的教育。

鼎石学校执行校长孟思渊强调,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繁重机械的工作,但无法取代人性化的工作;希望老师在使用信息工具时不要排斥或畏惧。学校要用更多的时间让老师了解技术。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研究型大学高等经济学院教育创新研究实验室科研主任戴安娜·科罗尔瓦谈到,AI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去理解AI技术,消除恐惧。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如果是由上而下,因规模较大需假以时日;如果同时采用由下而上的方式,可以加快进程,并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因此,我们要多进行平行的、跨文化交流,这种沟通交流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进步。

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黄祖铭提到,新加坡教育部去年推出《2030教育科技蓝图》,为学校提供资源资金,让学校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更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全国有学生学习平台,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使用。AI可以根据学生需求来分配个性化学习任务。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的AI素养和伦理意识。他提到,新加坡教育部要求每位老师都要接受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教学一定要融入工具方法的使用,而不是可有可无。

对话嘉宾认为,数字技术在推动教育变革,但再先进的人工智能只能教会学生做事,不能教会学生做人。教书可以替代,但是育人无法替代。我们要做最好的老师,做育人的大师。

谈到未来学校的画像,嘉宾们也纷纷展开畅想。“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技能,更可以享受生活,而不只是工作”,“个性化学习探索的场所”……数字化教育的“未来模样”正在一步步向我们靠近。

第二场对话的主题为“学校转型赋能学生发展”。泰伯学院对外事务副校长蕾切尔·比尔表示,数字化时代的学校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也在发生质的变化。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很多技能跟知识相关性不大,因此,我们需要终身学习。

山东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勇强调,教育主要是育人,要让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对生活充满希望。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副校长蒲佳音以学校高三课堂为例,展示了数字化教育下的高三课堂新面貌——课桌上不再是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学生可以带着iPad进课堂。通过使用电子设备,学生在课堂上更高效做笔记,更迅速查阅资料、解决个性化问题。她也提到变革不仅是学习本身,我们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归属感,身心健康和交流协作能力。

新技术带来的不只有变革,还有信息过载、网络不良信息等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学生身体锻炼的被忽视和社交能力的退化。面对这样的问题,印度帕斯维尔学校古尔冈分校小学部校长助理特里普蒂·巴格里表示,这需要家校合力形成一定的监督机制,学生和学校、家长要有共识和协议。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立预备学校教育评估协调员拉斐尔·巴西利奥·里维拉提到,数字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方式。墨西哥的高中也在积极推进数字化。但我们既要看到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焦虑等。这也是墨西哥高中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杨海燕副教授分享了大学通过建立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研究基地,通过交叉学科的研究来解决问题的新策略。赵勇和蒲佳音表示,让学生“走出去”非常重要。我们要通过教育设计强化现实社会,让学生视野打开,心胸打开,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连接,比如外出研学,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拓展活动等;同时学校也要通过课程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比如信息鉴别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次对话的主题为“合作伙伴助力教育创新”。来自阿根廷教育技术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马里奥·布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坎伯韦尔女子文法学校数字学习主任伊万·卡莱尔分别分享了他们与高校和研究中心及其他教育机构的经验:对于教育创新,校园外的合作伙伴具有重要价值和巨大力量;探讨校内外如何携手共进、有机融合,有助于共同推动教育创新,实现人才的系统培养。

巴西工业社会服务(SESI)学校校长玛丽亚·克劳迪内娅·戈麦斯·达·科斯塔表示,AI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建立伙伴关系,包括公司、科研机构等提供支持,比如学生竞赛活动。这些都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谈到学校外部支持与学校自身创新之间的关系时,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王凯主任表示,能力建设不能只依靠学校,伙伴关系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创新导向。通过问题提前了解学生的起点,记录学习过程,开放学习通道;通过技术植入改变教学盲区,寻求创新。

北京大学运动科技与健康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周寅猛谈到如何看待内外资源的合作时表示,要合作把握的原则,一是定位准确,做学校教育的辅助者;二是要专业人做专业事。在具体做法上,要了解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和需求去做相应的研发。

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面对这一变革,教育需要更加开放、多元和创新。全球教育同仁需携手合作,主动出击,共同探索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建立与现实和未来世界连接的桥梁,培养出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人才。

(陈达)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