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蝶变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陕西频道
2024-09-26 17:48:49

《说文解字》曰:“秋,谷穗熟也”。9月的榆林丰收在即,稻香、谷香、果香,旖旎而来。9月13日至15日举行的第十八届榆林煤博会,在收获的季节结出硕果,签约26个项目,引资278.76亿元。

1982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一条消息《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1987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再次刊发消息《神府煤田大规模开发序幕拉开》。40多年来,昔日的边塞小城,成长成为今天的能源重镇。2023年,榆林的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3%、5.2%、10%。

2023年10月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获批。面对着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站在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历史新起点上,榆林再次出发,让黑色的“煤海”掀起了层层“绿波”。蝶变升级、裂变发展,“榆林方案”将“创新”进行到底。

高端化!煤博会见证发展历程

9月13日,第十八届榆林煤博会开幕,煤博会迎来“成人礼”。

榆林煤博会始于2006年。彼时,陕西省委、省政府刚召开过第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

2008年第三届榆林煤博会,参会人数首次破万,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30周年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10周年成就。

2018年第十三届煤博会,名称中增加了“高端”二字。那一年,榆林提出“要加快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的名称,沿用至今。

2021年第十六届煤博会,引入“低碳发展引未来”主题。那一年,“双碳”入选“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本届煤博会,以“能源新时代 低碳新榆林”为主题,跳出“煤炭”聚焦“能源”,折射新的时代主题。

在引领能源产业发展变革、转型升级上,榆林的一串串“首个”“首台”“首套”,可谓见证、可谓足印——

国内首个煤电一体化陕西国华锦界项目、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项目、延长集团全球首个煤油混炼工业示范项目、全球首套百吨级光电催化合成氨集成工业示范项目、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等投产应用……

近年来,榆林聚焦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又诞生了一批“世界领先”“世界首创”——

煤间接液化、低阶煤中低温干馏、煤焦油加氢等一批世界领先的自主技术实现产业化,“榆林版煤制油”被认定为“系世界首创,居领先水平”。另外,国内规模最大的燃煤电厂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投运、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投运、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以氢能为主的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投运……

本届煤博会上,有美国、德国、印尼、韩国等7个国家30多家企业参会。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西安代表处的宇文樱子说:“去年我们第一次参会,促成了30多家中韩企业合作。今年我们带了8家韩国环保企业,目前会场已与20多家中国企业建立联系。”

在第十八届榆林煤博会开幕式上,榆林市市长张胜利说:“榆林煤博会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平台、交流合作的平台、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竞相绽放的平台”。

正转型!榆林迎接“三化”大考

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关键在要实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对于“三化”大考,榆林正在作答。

“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需要在延链补链上下功夫。”榆林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榆林正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转型投资精细化工产业,招引市外行业龙头企业推动煤化工延链补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2023年,榆林煤间接制油、甲醇、烯烃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1%、4%、17%。

在多元化上,有三条路径——

推动原料及工艺路线多元化融合,通过煤化工与天然气化工、热解与气化等工艺耦合,减轻碳排放压力;

推动能源供给多元化,提高新建和改建项目电气化比率,实现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耦合供能;

促进终端产品多元化,推动煤化工产品从单一的油品和聚烯烃产品向特种油品、可降解塑料、高性能纤维等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变。

“低碳化,则是在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三管齐下’。”这位负责人说——

源头减碳,以陕煤碳酸二甲酯、榆能环氧树脂项目为突破口,努力将化石原料碳转化为化工产品碳,从源头减少碳排放;

过程降碳,推动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绿氧、储能、储热等有机融合,一体化推进煤化工技术示范、延链补链、补氢降碳,推动煤化工全产业链低碳化再造;

末端固碳,积极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攻关及示范。

强攻关!科创短板正在补齐

“答卷”之上,仍有“空白”。

本届煤博会,专门邀请了专家来“会诊”,发布的《中国“双碳”能源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指出了榆林的一些短板和挑战——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能源经济一枝独秀;

能源结构偏煤,清洁能源发展相对滞后;

环保压力加大,绿色发展承压,截至2019年底,榆林煤炭采空区达1149平方公里,占到全省70%以上,按年采五亿吨计年均新增采空塌陷区约100平方公里;

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高端人才缺乏成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掣肘;

……

说一千,道一万,科技创新是关键。

对此,榆林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榆林具体实施了三方面举措,以尽快补足科创短板——

一是稳步推进煤化工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秦创原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方案,经陕西省科技厅同意,已率先启动建设,省科技厅拟每年支持资金5000万元,连续支持3年。

二是积极打造开放型多能融合集成创新平台。能源陕西实验室已经省政府批复正式落地榆林,正在有序推进建设;与中科院大化所联合共建国家化工减碳技术创新中心,已经正式上报至科技部;同时,正在争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评价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落地榆林。

三是持续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示范。聚焦现代煤化工、固体废弃物处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突破,深入开展全周期技术创新;联合陕西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省市联动重大专项,支持经费9000万元;公开发布两项氢能产业链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安排资金1000万元,推动榆林将氢能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再创新!能源革命期待“榆林方案”

在榆林的转型升级之路上,“创新”是当前阶段的一个关键词。

2019年12月,陕西省政府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协议,启动创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

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复函同意榆林开展能源革命示范区创建相关工作。

2024年2月,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部署会召开,榆林能源革命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对于示范区的创建,榆林市市长张胜利给出了“榆林方案”——要在能源安全新战略上走在前、作示范;要在煤化产业“三化”上走在前、作示范;要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上走在前、做示范;要在深化合作体制机制上走在前、作示范。

方案既出,行动继之。

榆林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的部署会上,明确三年行动创建方案。目前,科研创新基地、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科教融合基地“三基地”建设全面推开,煤化产业“三化”发展成效显著,4个千亿级项目、8个百亿级项目稳步推进,一批精细化工产品填补了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空白。

同时,加速推进多能融合示范,着力建设以电为主、以氢为辅的新型能源体系。目前,榆林正在加速布局光伏、风电、氢能及二氧化碳利用和封存等新技术、新产业,打造以风电、储能装备制造为核心的高端绿色能源装备产业。截至2024年,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6GW,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36%。

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活力的释放——

率先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能效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完善煤炭矿业权出让与产业联动机制;

加快破除可再生能源在市场准入、投资运营、参与市场交易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壁垒;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常态化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发挥电改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

对于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表示,这必将为榆林产业蝶变升级、裂变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必将为高碳城市低碳发展探索新路径、创造新模式,必将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榆林样板、作出陕西示范。

(丰平)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