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葛彩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深化 全民健康水平提高
来源:民生周刊
2024-07-26 13:17:39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贾伟

葛彩英是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1997年从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她便扎根方庄社区,这一干就是27年。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葛彩英的工作繁忙而琐碎,除了日常门诊、健康宣教、门诊带教等工作,她有时还要为出行不便的居民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慢病管理等服务。工作辛苦,但她乐在其中,满怀激情。

2010年,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北京市首批试点单位,开始推行集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那个时候开始,葛彩英和同事们就各自成为“家庭医生”,下沉一线,成为离百姓最近的健康“守门人”。

基本医疗有保障,奔向小康有力量。如何化解基层“医荒”,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坚持“一个转变、两个重点”的思路,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推动医改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各地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供给侧,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分工协作,创新服务模式;在需求侧,努力让群众能就近、方便地获得安全有效、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医改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保障事业,与百姓息息相关,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社区医疗工作中始终保持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姿态,守卫好百姓的健康!”葛彩英说。

▲葛彩英出诊时,与患者充分沟通。(图/贾伟)

贴近百姓生活,维护百姓健康

记者刚走进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区,走廊里就传来葛彩英爽朗的笑声,进入诊室大门,她正向一位老人讲解健康减重方法。

跟社区老人接触多了,葛彩英养成了大声跟老年患者说话的习惯,而且她尤为细心,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诊治结束后,她都会主动上前搀扶,帮忙推门。

多年来,葛彩英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诊,平均下来,她一天要至少接诊80名患者,全年接诊近20000人次。其中,直接指定她作为家庭医生的居民就有1400多人。

“与我们签约的居民,我们会为他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医疗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看病就医、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此外,我们还推行‘一医一护’服务模式,确保每个签约居民都能有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为其提供固定医护服务。”葛彩英介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以儿童、孕产妇、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为重点人群,深入践行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为居民提供方便、可及、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这些年,葛彩英见证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过去,提到家庭医生,许多居民理解为私人医生,甚至质疑,“家庭医生是不是只是会开药的医生?”“家庭医生能为我们做什么?”“医疗水平到底行不行”……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深入开展,签约保障机制越来越完善,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感不断上升,并主动签约。

暖心服务拉近医患距离

方庄位于北京市南二环与南三环之间,是20世纪80年代北京第一个整体开发建设的大型居住社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承担辖区7.5万名常住居民基本医疗服务。

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28.75%;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占5.42%。其中,60岁以上失能护理老人为1150人,80岁以上独居老年人为54人。

担任家庭医生多年,葛彩英能准确叫出大部分签约居民的名字,并对其病史和家庭情况了然于胸。为了方便居民随时联系自己,葛彩英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即便在节假日或深夜接到求助电话,她都会耐心、细心解答。

与居民打交道久了,葛彩英发现,有时候老年居民心理上的痛苦远大于身体上的痛苦,换句话说,疾病有药医治,心理上的痛苦找不到人交流、倾听、微笑抚慰。

因此,除了提供基本诊疗服务外,葛彩英还特意增加了一项免费的“沟通服务”:与老年居民拉家常、谈谈心,关心和询问他们的衣食起居,让他们把烦心事说出来。

正是这些暖心服务,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让医患成为好朋友、忘年交,以至于许多老年居民一旦遇到想不开的事情,都愿意给葛彩英打电话、发微信,听听她的意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真正用心用情去为居民服务,居民才会认可。从不信任到信任,这个阶段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葛彩英说。

截至2024年7月,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签约居民37787人,签约率48.86%,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98%,门诊就诊居民签约率90%,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数为6681人次,管理率为50.78%。

▲葛彩英巡诊后调整治疗方案,在患者的药盒上标注用药方法。(图/贾伟)

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医改步入“快车道”。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是新一轮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

多年来,国家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强化签约服务内涵,突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推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健全签约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性,夯实签约服务政策效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葛彩英团队积极投身于“智慧家医”服务模式的探索。通过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连续、可及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便捷的一站式智慧健康服务,提升居民的健康体验和服务满意度。

通过“智慧家医”服务模式,制定个性化服务包,构建“朋友式”医患关系,落实“一对一管理、优先就诊、精准转诊”等服务,确定固定的医患关系,保障了服务的连续性,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吸引力及居民就医体验。目前,该服务模式已在北京市70%以上的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签约率和知晓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内涵持续强化。截至目前,全国已组建超过42万个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特别是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健委要求,到203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将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

“家庭医生作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医生,更是家庭健康的守护者。将来会有更多居民享受到家庭医生带来的贴心服务。家庭医生将在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居民构建全方位的健康保障网。”面向未来再出发,葛彩英充满憧憬。

记者观察

让健康成为每个家庭的幸福底色

下午两点半,葛彩英安排好门诊时间,整理好出诊包,开始了当天的上门巡诊工作。

“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比较大,我签约的居民以老人为主,所以会尽量抽出时间上门巡诊。”葛彩英边走边说。

步行5分钟来到芳群园三区9号院,已近耄耋之年的常荣华夫妇正在家等候。他们是葛彩英最早签约的居民。

交谈中,常荣华向记者坦言,最初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们是“只会开药的医生”。然而,10多年过去了,他改变了看法。“葛大夫不仅给我们治病,还教我们怎样与慢性病和谐相处。她对我们老年人特别细心,每隔两三天就打个电话,叮嘱我们要注意防暑防病、注意休息、合理膳食等。葛大夫是我们养老路上的贴心人。”

居民看法发生变化的背后,是家庭医生的不懈努力和付出。对于患者来说,好医生本身就是一剂良药。“医者,看的是病,开的是药,给予的是真情。”这是葛彩英常说的话。用真心换真情,让她跟签约居民成为好朋友,更是收获了众多“铁杆粉丝”。

基层医疗卫生事关亿万群众身体健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以及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增长,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成为持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着力点。

近年来,葛彩英除了临床工作,她还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培养优秀全科医学人才。截至目前,葛彩英培养全科研究生两名,带教全科研究生10名,培养全科住培医师14名、中医全科住培医师两名,带教全科转岗学员10名。她培养的学生全部工作在社区一线,成为基层医疗服务的新生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相信会有更多充满活力的年轻医生扎根于社区卫生这片沃土,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让健康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底色。”葛彩英说。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15期、7月22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葛彩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深化 全民健康水平提高》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