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 “博物馆热”彰显文化自信
来源:民生周刊
2024-07-26 13:07:46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刘烨烨

江苏扬州,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并没有浇散游客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兴致。随着开馆时间临近,游客们自觉地在大运河博物馆外排队。

大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于2019年国庆节前开工建设,次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博物馆正式命名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6月,博物馆建成开放。

远眺大运河博物馆,犹如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大船,将现代建筑与传统元素完美结合,安静地泊靠在扬州三湾古运河北岸。建成开放3年来,这座“年轻”的博物馆已经吸引了超900万人次打卡参观,去年接待观众超420万人次。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从设计之初就参与到博物馆的创建团队中。“作为文博和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者,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把博物馆事业搞好。”

截至2023年,我国已有6833家博物馆。郑晶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博物馆高速发展,“全国自上而下对博物馆有很高的关注度,近年来还掀起一股博物馆热潮。作为博物馆人,非常荣幸。”

在郑晶看来,“博物馆热”日益显著,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讲述中华泱泱文脉承古今故事”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中,有一件重量级展品,宽25.7米,高8米,是目前国内揭取的体量最大的土遗址剖面—汴河剖面。

它来自河南省开封市州桥遗址,剖面上的线条如同年轮,勾勒出不同朝代的地层。通过考古学家的标注和各层位堆积内包含的文物特征,可对应看出朝代的变迁,如同一部立体的史书,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兴盛。

不少参观者将它视为大运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郑晶并不赞同。

“对镇馆之宝的认识应该是多维度、多方面的。从文物珍贵性来看,我们的文物的珍贵基因可能不那么强,但每件文物都可以非常好地讲述和运河相关的人民的生活,讲述相关故事,从这个维度来看,它们都是宝贝。”郑晶说。

郑晶认为,珍贵的文物资源是有限的,拥有珍贵文物的博物馆在金字塔尖,数量很少,带动不了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同的博物馆应该差异化发展,而不应聚焦在展出稀缺文物上。

“博物馆应从只关注所谓镇馆之宝,变为讲述好中华泱泱文脉承古今故事,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吸引游客来听故事,让大家在博物馆中能感受到相关教育信息,而不是都挤到头部博物馆去看国宝。只有这类形态的博物馆越来越多,行业体系才更完善,这才是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郑晶说。

大运河博物馆有一万多件文物,每一件展品都有它的故事,在郑晶看来,借助技术手段和创新的展陈理念,让人们感受到生活在大运河沿岸很幸福、很美好,历史的温暖与文化的魅力在博物馆里变得触手可及。

“习近平总书记说,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观众走进大运河博物馆,是能感知到这些的。”

郑晶说,她刚加入策展时,这个全新的博物馆没有任何藏品,“大运河是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如何将这份厚重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来?没有捷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探索中我们意识到,博物馆要发挥好教育功能,做到这一点,它的使命就达到了”。

“用观众能够看得懂的叙事逻辑、能接受的展陈方式做好公众服务”

2000年,郑晶工作的第一站是南京博物院。2019年,她加入大运河博物馆筹备队伍,并工作至今。在博物馆深耕20余年,她感受到的变化天翻地覆。

“最早在博物馆工作,更关注研究文物。现在是以观众为中心,用观众能够看得懂的叙事逻辑、能接受的展陈方式,做好公众服务。”郑晶说。

郑晶记得,自从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参观者越来越多。

当年,国家文物局将博物馆免费开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按照“分类实施、区别对待”的原则,着力做好试点省市和相关博物馆的工作,推进更多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相关负责人表示,免费开放博物馆是推进博物馆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深化改革的有利契机。

观众多了,郑晶感受到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策划展览,到底是做给谁看的?是研究人员,还是公众?”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从一开馆就火爆全网,郑晶觉得火出圈的秘密就在观众的体验里。

“大运河博物馆就像一个大运河文化主题乐园,它所展现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大运河整个的线性文化遗产,除了以物说话,观众在这里还可以通过沉浸式交互、互动式体验感知大运河文化。”郑晶说。

互动展厅门前全天排着的长队,印证了郑晶的感受。

在“运河上的舟楫”展厅,博物馆打造了一艘长21米、桅杆高度15米的“沙飞船”。通过大屏幕、全息投影、全域投影实时渲染、现实增强技术等手段,游客可以在船舱中聆听南北方戏曲,走上船头领略运河沿岸城市的风土人情,还能体验到古代运河旁古今时光穿梭的“沉浸”氛围。

此外,“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厅设计了LED天幕,运用物联网、程控技术动态模拟从清晨到夜晚24小时的光影变化,甚至能模拟出阴雨天气时水流从屋檐落下的场景,为观众带来真实的多感官体验。

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让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变得生动可感,也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运河记忆。

郑晶觉得,人们关于旅游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到了一座城市,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走进当地博物馆体验不同文化。“以前基本是打卡式旅游,现在是诗和远方,更具文化性,游客喜欢参与度高的项目,强调一种感受。”

▲郑晶(左二)和策展人商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陈。(受访者供图)

“未来将继续推出高质量的文化精品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谋划推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路上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近年来,各级博物馆持续开展各类主题展览推介活动,打造博物馆教育品牌,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教育功能,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终身课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郑晶表示:“作为博物馆管理者,我们要持续为公众推出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帮助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遗产。在新征程上,博物馆人要以数智技术为抓手,深入研究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与核心价值,构建具有中华文化遗产符号标识与内涵的数智化国际传播策略,以促进中华文明影响力的国际传播效能提升和国际认知深化,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今年暑期,“文博热”持续升温。7月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提倡博物馆适当延长开放时间,随后多家博物馆宣布延时闭馆,开启“超长待机”模式。大运河博物馆在暑期也延长了开放时间,由下午5点闭馆改为6点。

暑期“博物馆热”还带动周边住宿需求的增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各地博物馆周边民宿预订火热,比去年增长近两倍。其中,洛阳和郑州预订量增幅最高,超过去年同期一倍以上。此外,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周边民宿暑期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5倍,南京博物院同比增长近1.5倍,陕西历史博物馆增长近50%。

“观众对于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精品。以我们博物馆为例,有很多观众并不是只来一次,我们要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展览,持续供给高质量文化产品,让大家常看常新。”郑晶说。

记者观察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热门场馆,游客熙熙攘攘,“在这里能感受到大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沉浸式体验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观众张妍说。

各大社交平台上,不少参观者晒出大运河博物馆的美照,讲述自己的观展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身临其境,零距离感知大运河这部流动的“史诗”。

大运河博物馆火爆背后,是全国正掀起一股“博物馆热”的浪潮。

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6833家博物馆共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新时代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大激发。“博物馆热”正是生动缩影。

新时代以来,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成为重要文化地标和文化中心。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新时代,观众的需求从简单游览和被动消费逐渐转向探求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各类学习体验。由此,与公众加强对话和交流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

面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使命,如何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观众深度参与和互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进人民精神力量,是广大文博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博物馆作为承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维系民族精神、赓续文化根脉具有重要意义。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博物馆和文物将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15期、7月22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博物馆热”彰显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