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阅图书、赏名画,了解应时种植的中草药、探秘节气里的科学小知识……这是一堂独特的阅读课,开在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图书馆内。
4月18日,北京市数字教育研究重点课题《中小学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案例研究》的课程成果——“图书馆的阅读课”系列课程在海淀区教科院图书馆内进行录制。海淀区教科院美育中心科研员万璐璐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负责课题的课程资源建设,设计了《天时有节——品赏二十四节气之美》四季馆读课程,《第一课时:春生万物》围绕春季的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为主题,开展课程学习。课题组负责人、海淀区教科院图书馆负责人张伟提供技术应用保障,课程由教科院技术中心团队进行录制。
来自海淀区教科院台头未来实验小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的学生参与了数字课程资源的录制。学生们在韵律优美的歌谣中云踏青,与老师一起徜徉在蕴含着中华民族农时智慧的节气歌中,欣赏春意盎然的大自然美景。
两校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加入五个不同研究方向的学习小组,开展小组探究任务。海淀区教科院台头未来实验小学的学生分享了在校“时珍圃”种植中草药,进行植物养护的视频。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学生介绍了学校进行二十四节气主题视音频宣传的情况,播放了学校录制的节气视频。
阅读推广组的学生使用智慧书架自助借阅,选择了适合五年级和二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并推荐给其他同学。
名画欣赏组的学生介绍了他们选择的体现春季节气和大自然美景的两幅名画,分别是表现农民在田垄间踏歌起舞的南宋马远的《踏歌图》和吴冠中的《春如线》。
学生充分利用朗读亭、留声墙、智慧书架、智能书桌、智慧小舞台这些图书馆智能设备开展小组自主探究,跨校合作、共同研讨,完成小组任务。朗读者小组展示了使用朗读亭进行古诗录制,使用留声墙展示录制音频,打印带有自己朗读音频二维码的明信片。探秘节气小组使用智能书桌进行节气和农时相关知识的学习,学唱节气歌。
依托海淀区教科院智慧图书馆资源,打破传统阅读课的时空限制,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天时有节:品赏二十四节气之美》四季馆读课程建在网上平台,第一课时精选了春季节气主题的电子书、科普微讲座、示范领读、名画、歌谣欣赏等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内容跨越艺术、科学、文学、历史、中医药、农业等多个领域,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在音画交融的美育视域下,学生在教科院图书馆 “沉浸式、跨学科”畅游书海,享受智慧阅读带来的学习乐趣。
作为市级课题成果,这个馆校合作课程实现了集团联盟学校共享。据了解,为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共建共享,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出了以海淀区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平台为基础,以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为根本,搭建“海淀区-校”智慧阅读云平台的建设方向。
智慧阅读云平台借助“互联网 +”、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专家、教师、家长和学生多方联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阅读服务体系,实现阅读资源全面整合、阅读数据全域统计、阅读行为全程监测,提升海淀区中小学生的智慧阅读服务能力。
此外,海淀区在打造智慧阅读新生态的建设中,开展中小学和图书馆的区域协同,已经初步构建了有特色的智慧阅读平台和环境。目前分别在上地实验学校、清河第四小学、海淀未来台头小学等10余所学校进行了智慧阅读数字空间试点建设,打造阅读服务新现场。
海淀区以区内各示范校的智慧阅读空间为点,以海淀区校智慧阅读平台为平台,周期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师生阅读活动,激发海淀区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2023年以来,海淀区已连续举办两届中小学生读书征文活动,吸引了众多学校、学生、家庭参与。
海淀区教育科学院与众多优秀院校联手重点打造智慧阅读示范校群,构建由点到面的智慧阅读新生态体系,共同建设书香海淀。
(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