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田植保、病虫害自动监测、温湿度系统控制及水肥自动供给等智慧种养场景应用,有力有效保障了粮食稳产和丰收;无人驾驶技术使环卫作业的无人化成为可能,由此解放出来的人力,可以专注于车辆管理等其他工作……
随着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产业形态正在重塑。
今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和重要部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政府工作第一项任务,并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
怎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纷纷谈认识,讲体会,话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在部署今年工作时,都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贵州强调抢抓人工智能“风口”,壮大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山东提出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和战略部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改善民生,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多个方面持续努力。
要努力围绕科技创新做文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自然要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努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最大限度释放生产力变革所带来的磅礴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改革创新相应机制,形成与之匹配的科学机制、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环境。比如,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广东深圳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实行“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推动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打通了制约科研成果转化的堵点和卡点。
要努力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牵引源头创新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拔尖人才,也需要服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需及时跟上,不断完善。
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谨防一哄而上,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这给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各地需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禀赋,发挥在相关产业链上的优势,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新产力的形成,受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和产业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需谋定而后动,聚力攻坚,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 严碧华)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