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是基层工作者持续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最终要在基层落地生根。随着国家对基层治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基层工作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需要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上头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形象地道出了基层工作者所面对工作的重要与繁杂。然而,在一些地方,由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存在,让基层工作人员背负着较重的负担。
有基层干部抱怨,自己总有迎接不完的检查、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不得不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一些非必要的报表、汇报材料、迎检资料等事务性工作中。
在个别地方,上级部门提出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将具体工作推给基层。此前有媒体报道,在开展“村(社区)‘牌子多’问题集中整治”活动的一年时间里,山东6.5万个村(社区)共清理各类机构、制度牌子190余万块。
数字化时代,形式主义变了花样,出现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仅有常规化的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数据资料还须多头报送。基层工作者自嘲为“表哥”“表姐”,“天天在冲刺,事事都紧急”。
从各种工作的过度留痕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再到推进工作层层加码……各地依然存在各种形式的形式主义。动辄“一刀切”,签署“责任状”,甚至“一票否决”,更是让很多基层干部无所适从。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理顺千条线,才能用好一根针。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2019年被确定为“基层减负年”,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清理相关群组,减少报表填写,明确职责权限……在治理文山会海、减少不必要的督查考评、树立正确政绩观等方面,各地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
然而,基层减负非一日之功。确保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既要紧盯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于长久性的制度建设。长远来看,要在建立常态化机制上下功夫,制度建设是根本之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是贯彻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工作者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基层工作者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为群众做更多实事。
作者:郑智维(本刊评论员)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