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土三阳:真力弥漫追逐崇高 超然入境倾情使命
来源:民生网
2023-11-17 15:48:05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需要大师,也一定能够产生大师的时代,当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多元化齐飞、丰富性共融的时代,很多画家注定在碌碌无为之中平庸而焦虑地苟活,唯有少数才情洋溢的画家像珍珠一样,光芒闪烁。 

大土三阳就是一位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画家,他淡泊宁静却卓然而立。

大土三阳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江苏省泰兴市,那里孕育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那里也培养出众多卓越人才。大土三阳兄妹六人皆出类拔萃,其中老二清华大学教授李砚祖享誉人文设计领域、老三大土三阳驰名中国画坛。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钟灵毓秀的环境之中滋养、亲润,大土三阳的艺术创作如同江南的风光一样,让人留恋,大土三阳的人格品质伴随着他的艺术风貌也从泰兴走向全国,傲然屹立于群峰峻秀的当代画坛。

 

一定是血脉之中流淌着先辈的文化基因,也一定是逆境之中百炼成钢而锻造的坚毅品格,不管是早期求学阶段,还是功成名就的现在,大土三阳始终苦心求索,不知疲倦,又因超迈的艺术才华和舍我其谁的个性,大土三阳深入学习传统,却不固守传统、不陈陈相因,他锤炼古法,也绝不亦步亦趋,更不会落入古人窠臼而不能自拔,他汲取众家优长旨在触类旁通,他纵横古今旨在广收博取而融成精妙。大土三阳从传统之中走来,艺术样式却有别于传统,很新颖、很现代,他的艺术样式充盈着现代的视觉张力,却又有别于今人,风姿绰约,超然独立。

大土三阳的笔墨很传统,那是深厚的笔墨功力,他的艺术样式很现代,那是艺术思辨交融着娴熟的笔墨在文人心境之中的觉醒,他曾几十年如一日地学习黄宾虹,学的痴迷、学的沉醉,也临的惟妙惟肖、形神逼真,为此,他还出版过画集、在北京画院举办过展览。也正是爱的深沉,才痛的真切,改的也才彻底。自北京画院展览之后,大土三阳彻底告别黄宾虹的样式,尝试新的艺术探索,他心追“清四王、清四僧”,手摩“元四家”;他参悟“金陵八家”,求索“吴门画派”;他上溯“荆、关、董、巨”,下及“刘、李、马、夏”。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土三阳以诸家之长为己技,以传统之法为我法,笔墨入手,神韵入心,练就了稳、准、狠的笔墨功夫。那些年,由于天天神会古人、时时握手大师,历代某家某法,大土三阳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即在手底,同时,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很多古代绘画他都能辨别真伪,也因此,很多拍卖公司、收藏机构都邀请他把脉问诊,把他奉为座上宾。

当然,除了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夫之外,大土三阳并不排斥光影、透视、造型、色彩等新时代的艺术表现元素,而是以传统笔墨为本,巧妙地发挥光影、透视、色彩、造型等新时代艺术技法的张力,从而把传统与现代的表现元素充分结合起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实现艺术的平衡,构建成新时代、新山水的新样式,尤其对传统笔墨的运用更是守了中国画传统的根,又实现了中国画传统笔墨形式的新跨越。比如以线条造型、以墨韵赋彩、以点面透视等等以中国画的笔法从平面构成之中实现三维空间的过渡,再比如以墨分五色、墨分多彩的手法表现画面的主题,渲染画面的意境。透过大土三阳的山水可以看到,他很少用色彩渲染整幅画面,却体现出多色、多彩的视觉效果。大土三阳常常通过用墨如用色的方式表现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的画面,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淡相生相连、枯湿相融相冲,而线条在墨韵之中游走,墨韵则在浓淡干湿焦之中升华,体现出墨分五色、墨分多彩的艺术格调,彰显出墨色酣畅、元气淋漓的笔墨力量。

 

大土三阳用笔很活,皴擦点染,勾勒塑形,笔笔生发,墨韵交叠,意浓而气壮,笔简而韵足。他用墨也充满韵致,黑白灰的层次过渡、点线面的呼应关系,以及高远、平远、深远的空间透视,无不带着旋律,无不洋溢着墨韵的节奏,那干裂秋风的老笔,颤掣飞动,妙造其极;那浑厚华滋的润墨,苍茫沉郁,疏朗清旷。更为妙绝的是,他常常用鲜红、大红的颜色在纯水墨的作品之中做一些点缀,这实属大忌,堪称“狂妄之举”,但是对于一个高手而言,却有点睛之妙。大土三阳通过“一点红”的小面积暖色块与纯水墨的整幅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一点红”如玛瑙、似珍珠,显得格外明朗,也让画面灵动而充满生机,一点红用的大胆、点的高级,既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又凸显了画面的品质、强化了画面的格调。

大土三阳善于画树,他画的树不同于逸笔草草的传统文人画技法,更不同于当代画家的照片式复制,而是以传统笔墨的表现手法把写实与写意充分结合起来,让写实显得自然,让写意显得严谨,每一棵树看似挥洒自如,浑然天成,实则精心严谨,一丝不苟,写实之处,树干骨力苍老,遒劲雄健,树根婆娑奇崛,深入石缝,树根树干呈现出触手可及的质感;写意之处,意随心动,笔势沉雄,浓墨粗笔呈擎天之状,细笔勾勒则神妙如动。写实与写意交相辉映,树枝、树根、树干,形神俱足,气韵生动,尽显历经风霜雪雨磨砺之后的风神,给人以叩击心扉的艺术感染力。

大土三阳也善于表现雪山。纵观历代画家描绘雪山的作品均以白粉点缀渲染,难以表达雪山的质感,却流露出“不会画”又勉强为之的窘境,而且,由于年代久远,笔墨与缣素有机融合,而白粉则顾影自怜,随时脱落,严重影响画质。放眼当代画坛,要么承袭传统之法,以白粉为之;要么辅助化学材料矾制作雪山,缺少了笔墨意趣,也失去了文人心境,虽工亦匠,不入画品。大土三阳则通过笔墨的生发、留白、对比的方式,挤出雪山、衬出雪景,实现了雪与景融、景与心融的完美结合,而且突显了中国画的属性,并以崭新的表现技法诠释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审美精神,为中国画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实属独创,堪称一绝。

大土三阳的绘画有南方山水的温润纯净,又有北方山水的气势雄浑,远望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却不离坐外,近视可观、可游、可居,又有千里之远。那深岩巨壑的山脉、苍岭云岫的峰峦,仿佛就在眼前;那高深回环的深谷、曲径通幽的林泉,仿佛可以听到水声、风声、天籁声;那静谧绝胜、疏朗清旷的境界,仿佛拢了天地之精华,聚了日月之灵气,笔、墨、韵,时而浓烈沉稳、时而雄浑肃穆,犹如正在演绎着天地、山河、云烟的交响。面对“江山如画,却比江山还美”的画面,顷刻之间,心神澄澈,物我两忘,心境悠闲至极,恍若置身其间,飘逸的遐想油然而生,似若在妙境中养心,又似若在恬淡中悟道。

 

近些年,大土三阳足迹遍布了神州大地,眼界搜尽了古今经典,技法融通了中西神髓,他的艺术样式也进入了化境状态,他可以情入花草,可以意入书法,更可以超妙入神于长松峻岭、搜妙创真于四时朝暮。居住在江南,观江南山水以养心、处陋室思悟以澄怀,每每心性释然,他便信笔挥洒,情不自禁,一点一墨,若形若意,油然不形而神,一笔一画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挥洒自如而进入写景通神之境。他的四条屏,春山淡怡、夏山苍翠、秋山明净、冬山萧疏,观景入意即心潮澎湃,心象变化即笔端升华,画面里,无粉本窠臼,无时人浮躁,笔墨中,不程式、不套路,灵动自然,画风鲜活。他若画山,则情满山巅,他若画花,则意入花间,山中风雨如晦,花间生机盎然,墨中蕴含乾坤,笔下写着精神。

一切独领风骚的艺术都是内蕴充沛的显现,大土三阳的艺术也是“基于学养,依于心境,归于品格”的外化,显现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艺术魅力。早在2005年,大土三阳就提出中国画的学术主张----五韵,他还先后发表了《五代宋元中国山水画论》《中国画之笔墨五韵》《砚边随录》《论中国山水的传承和发展》等理论研究,出版了多部个人画集,并多次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人画展,社会反响热烈。尤其中国画“神韵、气韵、线韵、墨韵、点韵”的提出,更是影响深远,余音绕耳。大土三阳认为:“中国画的生命力在于神韵,如灵魂;神元在于气韵,如灵动;表达生命、物象的载体在于线韵,乃中国画的本源,如风骨;墨韵则是变化、流畅,如血脉;点韵集中表现于节奏与旋律”。大土三阳提出“五韵”的学术研究,似一位精神饱满的学者,风神聚守,精神抖擞,又似一首生命的交响,跌宕激越,意蕴悠远,如果把“五韵”反映在绘画上,无疑浓缩着内心情感、审美意趣、修为学养,而呈现出别样的艺术形态。那是他生活的感悟、是他艺术实践的结晶,并以此滋养着他的艺术姿貌,也必将成为经典,如同他的山水、花卉、书法一样成为一种范例,为后学者提供特殊的参考和借鉴。

如今大土三阳远离了繁华的都市,偏居于常州一隅,他以文达心,以画适意,每当心有所遣,意有所适,他便理纸、拿笔、舔墨,纵逸其中,笔墨寄情而淡泊其性,雅逸于画则让他精神往来于天地之间。在江南,大土三阳常常远放绿水,耳目青山,他喜欢与飞鸣为伴,向泉林问道,偶尔,在清闲之时,他也喜欢邀约三五道友,品茶赏画,共度清雅。可是,追逐崇高则使他笃定着恒心、弥漫着真力,“传得开、留得下”的使命则使他涤尽尘俗,超然入境。

(文/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