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该“瘦瘦身”了
来源:民生周刊
2023-05-01 11:45:42

不到一两的茶叶被装进各式精美的盒子、瓶子、罐子,仅有90克的化妆品内垫厚厚的泡沫和多层隔板再铺上耀眼的绸缎。包装重量比产品重量高出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广受诟病的过度包装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商品过度包装的认知存在诸多盲点,只有34.0%的消费者了解过度包装正确定义,仅有7.8%的消费者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

“套娃”

近日,家住北京海淀的周女士网购了一盒40克的茶叶,签收包裹时那个大大的盒子让她有些意外。

“撕去塑料袋,是鞋盒那么大的一个纸壳箱,里面装了一个手提纸袋和茶叶的包装盒,包装盒是塑料材质,有两本书那么大,打开之后里面还有一个铁盒子,小小的,打开盖子后终于见到了茶叶本体。”周女士说,这样繁琐的包装跟套娃差不多,实在没必要。

上海的林先生是一位网购达人,最近给爱人网购的生日礼物也让他觉得有些过度包装。

“其实就是两小瓶化妆品,一共才90克,塑料瓶装,商家用了一个大盒子邮寄,足能装下一个电饭煲。盒子里面的空间被泡沫占了80%左右。”林先生说,那么大的包装看着有些浪费。

与周女士和林先生不同,家住南京的田女士经常网购一些奢侈品,在她看来,这类产品的包装对于消费者来说意义就有些不同。

“奢侈品的包装是其价值的一部分,拿出去送亲戚、送朋友、送客户有面子,包装太寒酸肯定会降低礼物的贵重程度。”田女士说,像这类产品,包装上则不能太简陋。

事实上,近些年除了茶叶、化妆品,水果、月饼等食品都存在过度包装问题。说到底,过度包装迎合了消费者“面子”心态和攀比心理。

林先生坦言,商家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就是为投其所好,迎合人们爱面子、讲排面心理。包装豪华、大气的商品总让人觉得有面子,拿得出手。泡沫很厚、托盘景美、纸盒豪华、袋子漂亮,但只装了几颗草莓或是几块月饼,给人感觉是在卖包装。

周女士表示,很多包装材料无法回收,不能二次利用,不得不沦为“垃圾”。同时,过度包装的商品还加大物品体积,增加了运输成本和物流成本。

▲北京丰台某超市内,工作人员正在摆放包装好的蔬菜。图/于海军

加强治理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22年下半年开展了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调查中,中国消费者协会通过线下走访和主流电商网站搜索方式分析了6160个商品的包装;向消费维权志愿者等公众征集了238个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线索共474张照片;在线完成了7443份有效调查问卷。

依据此次调研结果,中国消费者协会就进一步治理商品过度包装提出了八点建议:一是根据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的认知盲点和自行判别过度包装的难点,有的放矢加大消费者教育引导和宣传;二是消费者准确判别商品过度包装有难度容易误判,建议商品包装标注包装空隙率等指标让消费者知情;三是建议参考消费者判别主观标准和已实施新标准,分阶段限制商品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和包装成本比例;四是向制定标准的有关部门传递消费者对不同商品品类包装功能的合理诉求;五是引导企业顺应消费者包装偏好,结合商品特点进行包装优化;六是借鉴国外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思路,引导企业主动采用绿色包装;七是推动包装创新,倡导绿色包装,提升包装使用体验,拓展包装功能用途;八是提升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治理效果感知,畅通维权渠道,查处案例宣传应更接地气。

据了解,此次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是中国消费者协会继打靶式监督月饼过度包装调查之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国办发〔2022〕29号),进一步了解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现状、消费者对过度包装相关认知盲点、消费者对过度包装的态度、包装消费观念和合理诉求、境外治理过度包装经验和现阶段治理过度包装效果所开展的工作。

转变观念

国家对过度包装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坚决重拳出击、严肃整治。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出台相关标准和法规来规范包装行为。2021年9月2日,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2022年8月15日,又发布了该标准的第1号修改单,着重对月饼、粽子的包装层数、包装成本、混装要求等提出具体要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不仅如此,市场监管总局还多次组织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整治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力整治过度包装乱象,全力在全社会营造绿色低碳包装、简约适度消费环境,以促进包装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

媒体评论员梅剑飞认为,过度包装是个老话题,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只有全社会树立起适度简约、低碳环保、绿色文明的消费新风,才能给过度包装商品“瘦身”。只有真正摒弃好面子、讲排场的理念,才能去掉层层包裹的外衣,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堵住过度包装的漏洞。

北京某茶叶品牌店负责人徐洪涛也认为,过度包装与中国人传统观念里的社交文化不无关系,“拿送礼来说,要面儿、给面儿、大气、讲究,都是部分商品过度包装的理由,转变观念才是关键,治理过度包装,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开始。”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