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民族小学教师陈红育:做一事 忠一事 精一事
来源:民生网
2022-12-08 20:16:4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创设多种条件,搭建多种平台,从爱、教学活动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性评价、有效沟通、教育科研等六大能力着手,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力。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班主任等12个学科专家工作室,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

我们从中选择了10位优秀教师,分享他们的精彩教育人生,希望他们的思考和实践探索经验,能够促进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本篇推出海淀区民族小学教师陈红育。

陈红育说:“从教20多年,遇到过很多优秀的同行,他们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而全力以赴。还有很多引领者,在我在困难或迷茫的时候给予我力量。我一直心怀感恩之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潜心研究,努力把自己身边的小树苗们培育灌溉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数学教学中,陈红育经常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反思,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悟。她带领学生开展研究学习和实践活动,让齐步走变成尽情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严谨又不失活泼,善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抽丝剥茧般带领学生探寻问题的本源,进而解决问题。

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中,陈红育引导学生去研究特征背后的“秘密”,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课后,她鼓励李天冉同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悟。李天冉以这节课为素材,创作出《吃出“数学味”》。该文在2022年“我思考我发现”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在学生眼中,陈红育有爱心、有耐心,是大家非常尊敬、喜欢的老师。在课堂上,她总是不急不慢地引导大家探寻知识的本质。陈红育批改作业非常认真,多么小的错误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

学生家长说:“陈老师的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因人施教,不急不躁;课后批改作业认真及时,不厌其烦,孩子们很喜欢。她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十分关心,经常与我们探讨,提出自己的建议,不仅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让我们能够正确处理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

遇到学生做错事的时候,陈红育的做法是先保持沉默,不理睬他,给孩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头脑。这样使得孩子的心理反而紧张起来,重新思考自己的言行。然后,再与学生交谈,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

陈红育表示,育人的最高境界是教师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要尽量舍弃对学生以往的“定位”,多一份包容和爱心,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吝啬自己的语言或表情。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慰,都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陈红育在为孩子们答疑

作为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获得者,陈红育连续两次被评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她认为,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挖掘数学本质、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渗透数学价值,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认真分析课标,力求站在整体的高度,审视数学单元教学内容;努力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巧设疑点,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索的习惯。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数学教师,就不能停留在简单的重复实践层面,而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教学的真谛,为日常的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创新实践中发展理论,才能促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四有”教师。

在同事眼中,陈红育总是用自己的智慧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座右铭:做一事、忠一事,精一事。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