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颗“人间奇果”,你不知道周至人有多努力!
来源:民生网
2022-10-05 12:38:30

为了这颗“人间奇果”,你不知道周至人有多努力!

又到九月,西安周至的猕猴桃熟了。

富含维C的猕猴桃,其维C含量是苹果、梨等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在人体内的利用率高达94%,是名副其实的“维C之王”。

一旦切开,猕猴桃自带的独特香气扑鼻而来,晶莹的汁水四溢,一口咬下去,先一口清甜,后一口酸味在口腔里散开,那滋味真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解馋外,猕猴桃植株还可作为药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驱风的作用,这个全身是宝的毛孩子,被赞誉为“人间奇果”。

而周至,则是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每4颗猕猴桃中就有1颗来自于周至。

或许,你手中正拿着的那颗,就产自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这个秦岭脚下的“中国猕猴桃之乡”。

育果四十余载

猕猴桃,又叫奇异果,但它却又不是什么稀奇或十分特别的水果,中国大地上,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地均可种植。

但却以秦岭山麓周至等地的最为出名,周至猕猴桃甚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位列中国猕猴桃区域品牌价值第一。

周至猕猴桃之所以能够征服天南海北食客的味蕾,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的周至,地形南高北低,南依秦岭,北临渭水,辖区内秦岭北麓有“九口十八峪”,大小峪沟52条,是关中平原最为典型的富水区。

“九口十八峪”冲积之下,形成了一片广阔的秦岭山前平原,这片沃土生长着其它地域所不具有的植物物种,也成为猕猴桃的主栽区。

独得秦岭云雾沁润滋养,山下平原肥沃的土壤,加之周至人数十年来埋头倾心,改良品种,周至猕猴桃肉质鲜嫩、口感香甜。

因此,周至被认为是全球猕猴桃的最佳适生区。

而周至栽种猕猴桃的历史,远可追溯到唐朝时期。彼时,它还不是令人喜食的果实,古代人将其作为观赏性植物栽种在庭前屋后。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作中“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

诗作简述了岑参在深秋雨后到访太白东溪百岁老人,其院子中种植着一架猕猴桃藤。这首诗也被看做是周至猕猴桃引种栽培的最早记录。

而猕猴桃的栽培,确实也经历了从野生到栽培的过程,其间不过百年,但果子的品种口味和产业化规模却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猕猴桃的野生属性,其名便可见一斑。

一种说法是: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

地处猕猴桃自然生长分布带的周至,自古就有野生猕猴桃的踪迹。

周至县志记载:山区的野生猕猴桃、山葡萄、山楂成片依存,产量可观。

产量可观,但彼时它也确实是“野果子”,除了周至当地人少量采摘外,大部分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事实上,在那个年代,国内的猕猴桃产业还未起步,猕猴桃在大众认知中还是酸涩的野果子。

大家意识到它的产业价值,是来自新西兰进口的奇异果,其口味广受消费者喜爱,并且价格高昂,销路紧俏。

但奇异果实实在在是新西兰从中国引进的品种,也正是这时,国内猕猴桃原产地开始将猕猴桃种植作为产业来抓。

20世纪80年代,周至把猕猴桃种植作为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

从山区里野生的果子中,挑选出品种优良的单株开始培育种植之路,美味猕猴桃就是周至人最开始种植的品种。

1980年,县园艺蚕桑站人工试种野生美味猕猴桃优良单株,经多年复选和决选,选育出周至111号(后认证为秦美),果大而匀称,果形整齐美观,毛易脱落,汁多味浓,酸甜适口,品质极佳。

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周至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43.2万亩,年产鲜果53万吨,产值30多亿元,远销俄罗斯、加拿大、泰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

选育出秦美、哑特、翠香、华优等优质品种,同时引进海沃德、红阳、徐香、金艳等优良品种,形成主辅产品层次分明、红黄绿果肉色彩各异、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多样化产业格局。

很多生活在周至猕猴桃产区的孩子们,小时候都有着这样的记忆:

在快要开学的八月底,也正是家里摘收猕猴桃最忙碌的时候,孩子们跟着家长早出晚归,在果园里摘果子。

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抬起一箩筐,他们就把翻起衣角,将摘下来的果子裹在衣服里,在田间跑来跑去。

彼时,他们不仅感受的了,如大人般来自丰收的喜悦,更多的是玩耍的乐趣,即使是在帮大人劳动,也不会感觉到疲惫。

当然,如今周至猕猴桃从种植到采摘、再到销售,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生产环节,农忙时也会雇人劳作。

种植中抹芽、疏花蕾、人工授粉、疏果……摘果后的分拣、装箱、打包、贴码、装车……猕猴桃的生产、贮藏、加工、销售,这些周至人们已经早已轻车熟路。

当下,在周至种植猕猴桃的,有已种植数十年的老农,也有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代代更迭中,丰富成熟的培育经验在传承,科技研发产品,营销渠道创新也在这片土地上迸发。

技术支持下,猕猴桃不只能在时令季节品尝,加工成果干、果膏、果酒、果酱、饮料、冻果等系列多样化产品,一年四季陪伴着喜爱猕猴桃的消费者。

周至猕猴桃的年贮藏能力已经达到35万吨,产业链条的延伸,大大提升了周至猕猴桃的附加值,经济效益凸显。

2016年,周至猕猴桃种子搭载中国航天飞船,开启航天育种新纪元。

印象中,大家会觉得猕猴桃“慢热”,刚拿到手总是硬邦邦的,要放上好几天。

经过周至率先研发出猕猴桃分解式采果、后熟专利技术和压差预冷催熟装置,让即食猕猴桃成为可能。

猕猴桃成为周至的支柱产业,果子品质、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等等在全国领先。

而当时在田间奔跑的孩子们,如今在互联网上为猕猴桃而忙碌。朋友圈、社交平台、电商网站、直播带货,他们想让更多人认识和品尝到最好吃的猕猴桃。

他们的朋友们,除了给自家人买上一份,也会为外地的朋友捎上一两箱尝尝鲜。

而他们,也不吝啬自己的朋友圈资源,帮忙转发,或许在每个陕西人的心中,都想让外地人知道,陕西的猕猴桃,很甜很美味。

山曲为盩,水曲为厔

在陕西省内提起周至,这两个月的时间里猕猴桃自然是周至“顶流”般的存在,但当将这一范围扩大至全国后,楼观台才是周至当之无愧的文化符号。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在楼观建清庙,谒祀老子,这被视为庙会的先声。

而在更早之前,《楼观本起传》中记载: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

自周代开始,历代朝廷均曾相继在尹喜故居楼观台建庙立观,香火的鼎盛,也让山下这片早在尧舜时代便有传说的土地,不断聚集人气。

西汉太初元年(前104)正式置盩厔县,盩厔是周旋、折旋之意的假借字,曲折之意是它的引申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

盩厔县2000多年的传承中,屡有裁并分合,幸而留存至今,成为陕西最古老的县份之一。

说到这里,不得不令人扼腕的是,1964年,郭沫若的一篇文章,使陕西十四个与当地风土文化息息相关的地名,换字不换音,由繁改简,盩厔县成了周至县。

这次简化,只为好写好认,已无山水盩厔之意,也不可写成周山至水,或其它含义,与人和事没有任何关联,更不是周到备至之说。

那么,盩厔改为周至,就天下周知了吗?

我们对此不置可否,正如户县重回鄠邑一样,用哪个名字都有支持者的存在。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永远因为地名而在舆论场上争执,也不失为一个持续扩大知名度的方式。

周至因地处八百里秦川西部,南有秦岭逶迤,道阻巴蜀;北依泱泱渭水,通河达海。

秦岭9口18峪,沟沟有水,汇流成河,于平原编织成水网,襟山带河的绝佳地理位置,缔造天然生态,毓就农耕天堂,自古便有“金盩厔”之美名。

金字当头,周至资源宝库中自然也不止农业。

手握作为道教文化发祥地的楼观台,2010年,周至县开始与曲江新区合作共建楼观这“天下第一福地”。

楼观台这颗沉寂千年的文化明珠,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2020年,以人文历史为品牌依托的曲江新区和以生态休闲为背景的周至县再度牵手合作,西安楼观道文化展示区正式更名为西安楼观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现在,这里有着老子说经台、宗圣宫遗址、大秦寺塔等多个历史文化遗存。

有赵公明文化区、终南山古楼观景区、延生观景区、化女泉景区、丝路文化园、宗圣宫遗址、田峪河公园等7个文化旅游景区。

曲江农业博览园等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2个高品质度假酒店。

还与秦岭国家植物园、楼观台森林公园、秦岭四宝馆等自然生态机构接壤,是我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集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为一体的旅游功能区。

“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这是《陕西志》记载的古人对楼观的评价。

想必2000多年前,老子在终南山留下《道德经》时,看着眼前钟灵毓秀、宏丽瑰奇的山脉,不免也将这天地交融的灵气注入笔中。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感慨周至的资源禀赋,拥有最好的、最适宜开发的终南山楼观台不说,被誉为北方“香格里拉”——黑河国家森林公园,更是位于黑河(古称芒水)源头周至县境内。

这里既有黑河源头、南太白山原始森林绮丽壮观的幽静美景,又有古栈道遗址和众多古代名人遗留的人文景观,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繁衍生息地和保护通道。

在其东侧,是同样位于秦岭北麓中段的秦岭国家植物园,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植被分带最清晰以及最具自然风貌的植物园,被誉为“世界的绿宝石”。

这里自然景观奇特,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生态原始,是秦岭生态环境优越的有力见证。

大峡谷、瀑布、古栈道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保存完好,核心保护区域分布大片原始森林,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景观交相辉映。

总之,在西安面积最大县周至的辖区内,秦岭赋予了周至的山水优势,是周至发展历程中无穷无尽的潜力。

时代变迁,“金盩厔”成了“金周至”,不变的依旧是周至人粗犷、豪放、质朴、淳厚的性格……

百亿制造、百亿文旅两手抓

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出久负盛名的猕猴桃,更孕育了周至悠久的人文、耕种、文旅、工业……

周至猕猴桃,不只是甜香果,更是当地人的致富果,给农户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收入和幸福生活。

种植猕猴桃这个“金果果”,直接或间接帮助贫困户脱了贫;帮助农户供养孩子上了大学、出国留学;为周边富裕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不仅每个月能拿到4、5千的收入,都是熟人工作氛围还好。

让漂泊在外打拼的青年回乡也能找到工作机会,甚至收入比在外面上班强,还把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照顾了。

农业基础上,周至寻求三产融合,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都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大家都能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

当下,猕猴桃已经成为周至农业支柱产业,通过实施标准化种植,推广“市场+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生产等模式,现代产业体系逐渐成型。

依托猕猴桃产业,大力发展采摘、研学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把猕猴桃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发展强势、老百姓致富增收的强力支撑。

周至果区农民猕猴桃收入达到人均16000元,全县猕猴桃一、二、三产业总收入达60亿元。

周至人数十年来深耕土地,用辛勤和坚持换了如今的变化,曾经的秦巴山片区扶贫重点县,在“十三五”期间如期顺利实现贫困县摘帽。

如今,周至县已然成为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在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承载能力增强等方面走在全省县城建设前列。

面对沿山、沿渭政策的限制,周至冲破桎梏,从生态中找寻发展方向,2021年周至提出了“奋战一三五、振兴金周至”的战略目标。

周至虽然是距离西安主城区最远的区县,但却相继被西安两大开发区——曲江和高新“相中”。

右手牵曲江有楼观,左手牵高新有集贤园,形成两处开发区“飞地”板块,一手抓住了文旅融合,一手抓住了工业发展。

过去10年为周至带去开发区成熟的管理思维和发展经验,带去产业和项目等等等利好,双方的互利共赢、协同发展,也成为了西安开发区与区县合作共建中的样板。

取得了不错的共建成效之后,在国家、省市层面均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的当下,周至与曲江、高新的合作还在继续。

2020年,曲江与周至进行了第二轮签约,开发‬优质‬文化旅游‬、教育‬等‬更为深入的合作。

今年7月开工的华清学院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群众就业、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人才、产业的高效互动,推动曲江与周至更加紧密的合作。

借助合作,周至还提出将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深度梳理周至文化资源,创作实景及剧场演艺,推动文化元素走进大唐不夜城等大景区,推动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与曲江的合作,周至的文旅产业正在从传统旅游走向文农旅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周至提出了构建文化旅游业百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

不同于与曲江的合作,需要大众身处其中去休闲旅游才能够发现改变,与高新的合作,通过直观的数据就能感知。

“十三五”期间,集贤园投产企业100家,实现工业产值79.36亿元、税收1亿元;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已征用土地790亩,完成投资2.7亿元,已落地企业8家,工业发展“两轮驱动”效应日益显现。

在周至,集贤园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名片。

周至与高新的深入合作,表现在一个又一个工业项目的持续输入。

今年7月,一轮重点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在集贤园举行。当天签约22个项目,累计签约金额219亿元;开工22个项目,总投资75.6亿元。

22个签约项目中,裕桥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项目、奉航空气悬挂产业基地暨汽车零部件基地项目等15个项目均为汽车产业链项目。

这些以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为主的项目建成后,将为集贤园千亿智造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也将为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对于已成规模的集贤园,周至下一步的计划是加快实施“万亩供地计划”,还在开发阶段的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是下阶段周至重点发展的对象。

7月签约的陕西环保集团陕西大秦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资源化利用和陕西恒达福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材料2个项目,总投资7.06亿元,将助力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快速发展。

本着两大园区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基础,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将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终端配套、新型建材产业等布局。

借助毗邻高新的区位优势,周至还提出了引入华为、中兴、三星等智能终端龙头企业,积极对接三星三期项目落地。

依托集贤园和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周至将着力打造产业集中区,建设连接两大园区的快速道路,推进两大园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两大园区入驻的企业所带来的项目,投产后,不仅体现在产值上,更为周边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大家能够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

作为西安唯二的县,过去周至确实因为部分地处秦岭山区而使得发展受到限制。

但锐意进取不服输的周至人,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利用曾经制约发展的秦岭环境,种植出享誉国内外的猕猴桃,挖掘人文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与生态资源和谐共生中,平衡好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矛盾关系不再突兀。

山美水绿、产兴人旺、生态宜居……

金周至,已名副其实!

 

(责任编辑: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