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伦:气势豪迈 纵逸磅礴
来源:民生网
2022-09-27 16:42:24

这几年常常观摩魏之伦的绘画,那酣畅淋漓的笔墨、那雅逸稳重的色彩、那入形出神的造型、那气韵生动的格调,面对画面,犹如握手先贤,仿佛对话经典,又恍若领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豪情,而且,随着时间的不同,每次观摩总能感受到不同的精彩,意蕴醇厚,回味无穷。

魏之伦1965年出生于山东阳谷县一个中医世家,其祖上六代行医修儒。魏之伦在家族风范的传承中,也喜欢传统文化,喜欢诗词,更喜欢绘画。山东省建筑工程学院毕业之后,魏之伦一方面专注于理工科的研究,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他曾经不收任何报酬,历时九个多月走访、搜寻历史遗存,五易其稿完成了狮子园、景阳冈的规划设计,并通过了国家级论证,为挖掘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由于酷爱绘画艺术,几十年以来,他从未间断对绘画艺术的实践和探索,他离披画理画论、收藏名家名作;他妙悟词章、写诗抒怀;他先后转益多师,汲取众师艺术之精华融于自己的作品之中。现任山东省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聊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魏之伦是地方美术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也是一位实力派画家,血脉里流淌着文化的基因,骨子里沁洇着诗词的风神,情感里洋溢着艺术的形式,又从事为当地美术工作者服务的工作。可以说,魏之伦拥有一个丰富的人生履历,他在极寒的冰雪天地中伐木、装火车,他从政、下海、经营企业30余年,又从事艺术、收藏、研究等多重工作,在艺术方面,诗词、传统文化滋养着绘画艺术,他渐进、渐悟、渐变,跃居于当代画坛前列;在收藏方面,他以理工科的严谨用于收藏,考证杂记、经心著目、研究门派、辨别真伪,练就了火眼金睛;在工作方面,他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广大美术工作者搭梯子做基石,认认真真,尽职尽责,同时,也因管理、组织、协调美术工作而开拓了广阔的艺术视野。广益博考让他有着独特的思辨意识,触类旁通让他有着独立的审美追求。

 

 《民族团结万代兴》

《高洁》

参考魏之伦的艺术经历和获奖年表,可以看到,近30年,魏之伦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本职工作和艺术创作之中,因为,工作是当地广大美术工作者赋予他的使命,艺术是他难以割舍的夙愿,于是,工作与艺术的叠加促使着他既要有“在其位,谋其政”的社会担当和责任,又要在艺术领域里,修正励志,毕其精力把继承、弘扬、推动民族优秀文化做为时代赋予的使命而率先垂范,因此,魏之伦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他风风火火地工作,如拼命三郎,另一方面,他在工作之余,废寝忘食于自己的艺术天地,30多年以来,《荷韵》在纪念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艺术展获二等奖;《长青》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获二等奖;《太行早春》获走进韩国文化交流展贡献奖;《至高妙境》获首届中国(苏州)国际书画邀请展金奖;《运享千秋》入选夏威夷第三届国际书画节获银奖;《秋实》入选万象首届亚洲书画展获金奖;《珍珠》获土耳其国际艺术邀请展铜奖;《寿衍千秋》入选首届巴黎、北京国际美术展获铜奖;《奇峰搜尽画中来》入选全国中国画伯年国艺展;《雁荡记游》入选全国中国画万年浦记展;《太行新雨》入选八大山人全国写意作品展;《绿水青山佳境多》入选全国新文艺群体作品展……并于2015年和2016年先后在北京中华艺源书画城和北京国粹书画城举办个人美术作品展。显然,魏之伦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提交了一份让他的粉丝心满意足的答卷。范迪安曾这样感慨:“也许正是因为工作太忙了,每每拿起笔,就是最放松的一刻”。套此观点用以魏之伦实乃最为恰当,不同之处,绘画是魏之伦生命的意义,画好、画出风采,才是他的立命之本,所以,魏之伦需要在绘画之中,投入更大的情感,并为之苦心求索。

 魏之伦能山水,精花鸟,尤其擅长大画,然而,不管是花鸟,还是山水,气势豪迈、纵逸磅礴是其主要特征。如果笔者以此论述魏之伦的审美形式,可能会招来他暴跳如雷地反对,然而,在笔者的眼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那种视觉的力量,那么强烈,那么峥嵘,又是那么叩击心扉,那就仁者见仁,以此阐述一下笔者的理由。

首先,体现在技法方面。魏之伦的作品不管是花鸟,还是山水,也不管是鸿篇巨制,还是尺度小品,无不色墨生辉,笔酣墨畅。魏之伦笔头大,却用笔活,骨线、散锋、皴擦,丰富的笔性传递着心象,灵动的笔意表达着胸次。他用墨大胆,却特别灵动,浓、淡、干、湿,积、破、焦、宿,流动的、变幻的、老辣的、豪迈的,笔如闪电划过长空,墨似惊雷,观之动容,简洁处,意态丰厚,浑厚处,又妙趣横生,灵活多变的笔墨充盈着雄浑、苍茫的视觉张力,激荡着浩荡纵恣的气势,高华雄秀,仪态万方。有吴昌硕的恣肆、有齐白石的妙趣、有潘天寿的霸悍、李苦禅的风神,还带着徐渭的自由、带着赵之谦的用色方法。即便拜于张立辰门下,跟随老师学习多年,那也是遵循着老师的教导取法乎上,融汇其师之长,融汇众家之长,捕捉游离于传统与当代审美的艺术胎息,所追寻“致广大”的笔墨精神。

 

《情系天山》

《春到高原》

再看“尽精微”的骨法之笔。山石的质感、飞鸟的顾盼、花叶的映衬,动与静、藏与露,虚与实,有精准的光影、有扎实的造型,亦有微妙的色彩,一切都在大写意精神之中进行小写意的安排和穿插,不经意间,将小写意的精致与大写意的酣畅结合在一起,物象的形态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的墨韵、笔意之中,更加凸显,更加富有魅力。体现出高超的笔墨技巧,彰显着融合贯通的能力。

其次,体现在意境方面。魏之伦的作品,不管是远观,还是细品,哪怕在画廊里扫了一眼,马上就可以知道那是魏之伦的手笔,辨识度很高,这种辨识度源于对意境的渲染。尤其在山水的表达之中,更是淋漓尽致,魏之伦善于通过千变万化的笔墨去构筑荒荒油云的高原空间,以及触手可及的近处真实,同时,借助皴擦与墨韵的过渡关系,借助色彩、色墨的交融去表现云烟显晦、峰峦叠嶂“若出其里”的意境。黑与白的挤压,色与墨的辉映,若遗其形,取其神,则生命意蕴在抒情达意之间,若入其形,取其神,则江山如画,却比江山还美。《两岸情依》《春到高原》《情系天山》《太行春喧》等等山水,晓烟变幻、草木滴翠、绝涧岚清、幽谷空旷、峰峦竞秀、回峰断崖,若以杜甫的《望月》、李白的《关山月》论其妙,则不够悠远,若以王之涣的《凉州词》、柳宗元的《江雪》论其真,则不够浑厚,那是一种势壮雄强、崇高静穆的大美,那是一种豪怀澎湃,万象阵列的超然之境。

不知道魏之伦有心,还是无意,他总是把山水的意境融入花鸟之中,从而让花鸟老笔浓趣,又能妙造其极。以花鸟《民族团结万代兴》为例,主干似磐石,质地坚凝,雄伟老硬;树枝如虬铁,穿插掩映,似伟岸之长城,蜿蜒盘旋,又如天际之祥龙,纵逸奔腾,石榴或三五一组,或单个伫立,远景、近景、中景相映成趣,物态欣豫,神妙如动。此幅作品,魏之伦以石榴树作为艺术的载体,通过静穆浑厚的山水视觉作为画面的构图方式,兼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和精微雅致的色彩,让石榴树在视野所到之处,尽显顶天立地、雄伟壮观的风景,如范宽《溪山行旅图》之视觉力量,又似潘天寿《雁荡山花》之艺术美感,既展现了石榴树风姿绰约的形象,又增强了视觉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铮铮铁骨、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事实上,《五福大丰图》《冷逸通天》《吉祥瑞寿》《醉春风》《高秋》等等花鸟作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冷逸通天》

《五福大丰图》

再次,体现在具象与意象的交融方面。可能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也可能常常写诗的缘故,几乎每一幅作品,魏之伦都注重意象与具象的互生关系,尤其是山水,他充分发挥具象融于意象之中而形成的变幻视觉,让具象与意象神遇而迹化,超乎象外,得乎寰中,实现造境之景,洋溢着诗情画意。在处理意象时,魏之伦讲究虚与实的结合,强调远与近的呼应,更着力于层次与空间的过渡,从而使意象动与静、藏与露,乍合乍离,或聚或散;在处理具象时,他通过扎实的造型功力,把色彩、光影、透视等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充分运用于具体物象之中,使眼中的世界在其娴熟的笔墨技法之中,凸显出洗练的姿貌,让自然物象更加真实,山形面面观,景形步步移,一山一个面貌,一景一个出处,不套用古人程式,不落入某家窠臼,很鲜活,很生动。具象在意象的辉映中,若隐若现,忽淡忽浓,变幻交替,既给人一种“具备万物,横绝太空”的张力,又给人一种“逸势奇状,莫可穷测”的境界。画里虽然是千山万水,画外则是李白的激越、陶渊明的超然、苏轼的大江东去。

当然,以气势豪迈、纵逸磅礴论述魏之伦的山水、花鸟,尚需要更多专家、学者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地讨论,在此笔者管中窥豹,旨在抛砖引玉。

然而,魏之伦的艺术样式一定源于历代绘画与当代审美之间的平衡,生发于人生感悟、处世哲学、艺术真谛,进而表现为“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风华,彰显着使命、责任、担当,也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学养、洁美的品格、澎湃的内蕴。

任何引起大众关注的绘画都一定历经厚文养正的过程,倾注多少汗水,就会收获多少成绩,那么,笔者有理由相信,魏之伦以踔厉奋发的姿态与同事一起服务于当地美术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同时,魏之伦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一如既往地躬耕于艺术世界,也必将收获更加精彩的人生。

(文/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