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江西多胜游
——江西省旅游康养产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江西日报
2021-10-22 14:18:32

秋意正浓,大余丫山色彩斑斓美如画。10月下旬,粤港澳大湾区200家旅行社负责人齐聚丫山,走康养之旅,宿诗意山居,谈旅游合作。

受疫情影响,目前丫山游客接待量只有去年同期一半,得益于康养消费的大幅增长,旅游收入却达到了去年同期水平。不仅是丫山,我省康养型景区均有不错的表现。

视野再放大,跳出江西放眼全国,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发展旅游康养产业已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全国各地已是风起云涌,有群雄逐鹿之势。

风 起

当前,旅游康养产业着实火热。受国家顶层设计的推动、消费市场的刺激,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旅游康养成为各地重要布局方向。疫情发生后,人们对健康出游的需求更加迫切。

万亿级市场正在苏醒,各地布局已经开始。大好趋势不等人,早动手则占有先机,迟则错失良机。观大势,明大势,谋大事。省委书记刘奇在去年省政协“关于大力提升江西5A级旅游景区影响力”的调研专报上明确批示,我省旅游康养产业大有文章可做。省政协雷厉风行将“提升我省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水平”列为今年专题协商课题,成立了一支由省政协副主席谢茹为组长,既有政协委员也有职能部门负责人,既有专家学者也有景区负责人参加的调研组,就我省做好“旅游+康养”文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强化绿色引擎建言献策。

受疫情影响,调研组前期搜集研究了大量材料,并先后组织召开了6次座谈会,共同探讨。今年5月份,疫情形势向好,调研组就马不停蹄先后赴抚州、宜春、赣州等地调研。

在调研报告初稿出炉之后,9月29日,省政协在南昌召开“旅游康养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会上,省政协主席姚增科表示,要高质量完成好省委交办的“命题作文”,对接“编制我省‘十四五’规划若干重点问题”协商课题,提好提实旅游康养产业有关发展目标、定位和重点区域、项目等方面意见建议,助推我省旅游康养产业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观 己

观己观什么?既观优势,也观不足。

发展旅游康养产业,并非另起炉灶,而是贵在转化。总体看,我省发展旅游康养产业既有诸多优势,也面临很多不足。

目前,江西旅游康养产业已露端倪。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依托温泉发展起来的温泉旅游康养,如明月山温汤镇、庐山温泉镇、会昌和石城的温泉小镇等;二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起来的森林旅游康养,如大余丫山、铜鼓汤里等;三是依托凉爽的气候条件发展起来的夏季避暑旅游康养,如庐山避暑、靖安白沙坪避暑等。

虽然声势已起,但目前全省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

秋入赣鄱,气温走低,以漂流为主打的资溪大觉山景区结束了一年中的游客高峰期,游客寥寥。一年之计在于“漂”,大觉山短板明显。不仅是大觉山,三清山等5A级旅游景区,“康养”元素植入不够,“旅游+康养”尚未真正形成,进入秋冬季节,便开始了一年的淡季。这反映了一个普遍性问题:江西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但向旅游康养产业转化不够。

10月19日,小雨初霁,记者漫步明月山温汤镇街头,常遇到说着不同方言的外地人。在这个小镇上,有8000多户外省人买房长住,占常住人口一半以上。明月山上沐山风,温汤镇上泡温泉。在他们眼里,这里就是一块“养病、养生、养心”的好地方。然而,在江西,像这样的度假区太少了。温泉旅游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热敏灸小镇、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我省发展旅游康养产业的平台载体多,但普遍人气不旺、经营效益较差,对相关产业带动能力较弱。

谈到中医药,绕不开江西。江西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四大地方医学流派中有“一个半”发源于江西,樟帮、建昌帮名扬天下,中医药产业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然而,中医药文化普及还不够,“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氛围不浓,中医药康养没有走进人们生活,特别是以中医药为主的旅游康养基地基本没有成型。资溪等地的“热敏灸小镇”,定位为扶贫项目,与旅游康养关联度低,名曰“小镇”,实际上只是一栋热敏灸“小楼”。

十月到龙虎山,秋色别样美。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景区在造花海、办音乐节、登山赛等方面着力颇多,但较少开展“道文化”活动。相比之下,湖北武当山把“道文化”做成了一个“山上养心、山下养身”的国际品牌,成为全国著名的道教养心养身基地,游客去武当山,大多是冲着“道”而去的。当然,这不是龙虎山一家的问题,全省各地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康养项目发展普遍比较滞后。江西文化底蕴深,但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对深厚独特的文化挖掘不深、创意转化不足,与旅游康养结合不紧密,缺乏有影响的文化度假区、国学体验基地等。

探 因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探寻这些现象的背后,调研组认真仔细分析了原因。

靖安县中源乡因海拔较高、空气质量好,成为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每年夏天,有来自南昌等地的几万人避暑度假。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没有门槛要求,当地旅游康养产业呈现散乱和无序发展状态。究其原因,是各地在发展“旅游+康养”过程中,缺少规划引领。所幸的是,我省前不久出台了规范发展民宿的意见,对民宿业带来良好发展契机。但在省级层面还缺乏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缺乏统筹全省、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的顶层规划布局,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产品体系建设。比如,江西温泉业也存在类似问题。天沐温泉在江西温泉业界响当当,但目前存在“运营成本高”“淡旺季明显”“客源单一、产品单一”“康养营销推广不足”等痛点。这其实也代表了江西温泉业的困惑:全省温泉数量多、品质好,但普遍名气不大、经营效益不好。

资溪、婺源、武宁等地生态资源优越,但旅游康养产业基本处于弱、小、散状态。这反映了我省旅游康养产业的另一个问题:缺少龙头企业。全国投资超百亿元的大型康养项目,到去年底已达到20多个。但鲜见我省投资数十亿元的旅游康养项目落户,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带动效应。

初见婺源阅徽堂,飞檐翘角、雕刻精致、门楼典雅,徽派气息扑面而来,今年一开业就受到游客欢迎。不仅是阅徽堂,如今当地拥有民宿700余家,形成了高端古宅民宿产业集群效应。但即便如此,相比浙江莫干山民宿、安徽黄山民宿,婺源民宿也有明显差距。我省旅游康养项目大多浮于“好山好水”的视觉体验。因此,不少人发出“江西旅游康养产业缺少优秀品牌”的感慨。

今年6月,浮梁县燕栖汉唐文旅康养项目正式签约。这个项目投资50亿元,是我省今年少有的几个落了地的康养项目之一。旅游康养项目投入大、见效慢,但在基础设施、土地政策、融资等方面,有关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投资商存在不敢投、不愿投的顾虑。

问 道

观己,还要观人、观天下。观天下观什么?主要还是为了学鉴。

为了在多见世面中别开生面,调研组走出江西,赴外省实地考察学习旅游康养的先进做法。

调研路上,不管是省内还是省外,每个人始终以普通游客身份参与,开展“体验式、沉浸式” 调研,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政府部门、景区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交流,务求把每个景区的情况摸清摸透,为的就是观人所长,学人所长。

10月20日,调研组来到成都市温江区依田村。走进这个田园,水田花鸟草一应俱全,农民在景区耕作,如同一个微缩的田园世界,令人耳目一新。这是温江区目前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农商文旅体养融合项目之一,拥有高端康养、特色民宿、稻田温泉、都市农业、田园游乐等众多业态,今年4月开业后就成为游客网红打卡地。

这是四川在田园旅游康养方面所作的尝试和努力。相比于此,四川在“森林康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更令人关注。2015年,四川学鉴国外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森林康养”的概念。2017年,四川省将“森林康养”纳入顶层设计,写进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并出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实施方案。目前,四川森林康养在全国独树一帜,全国有70%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借鉴四川做法。

10月21日,调研组来到眉山市洪雅县七里坪国际旅游度假区调研。这座在万亩森林之间生长而出的康养之城,用诗意的“半山桃源生活”,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虽是工作日,道路两旁汽车排起长龙,一派兴旺的景象。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度假区一点一滴从图纸走向现实,如今主要聚焦抗衰老健康产业,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机构入驻设立抗衰老研究基地,实现从旅游度假到健康养生的转型升级。

为避免产品雷同,四川支持各地打造凸显“川军”特色的森林康养品牌项目。和七里坪同处洪雅县的玉屏山森林康养基地则更注重“静”“动”双区,让游客既可在“静区”静心养气,又可在“动区”体验户外运动。

繁荣是表象,究其背后,是眉山市发展旅游康养产业的苦心经营。除了高规格规划,差异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外,还注重招强引优,“不是优资本不要,不是好项目不要”,近年引入5个超百亿元的大旅游项目落户,聚力发展旅游康养产业。近6年,该市还累计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洪雅县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因此,才有了洪雅县旅游康养产业今日之局面。

四川只是调研组走出江西学习的第一站。放眼全国,康养旅游方兴未艾。江西旅游康养产业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可学可做的有很多。学什么?浙江省突出功能和特色,打造旅游康养小镇,形成旅游与康养的消费集聚;海南的医疗旅游、疗养度假等已成为“候鸟老人”的康养家园;湖北省依托道教文化,重拳打造武当国际品牌,推进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加快发展……这些都是我省学习的对象、追赶的目标。

建 言

江西发展旅游康养产业的意图,已是“切切”之态。但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主要是几个关键词:顶层设计、品牌、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省应该将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融入全省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明确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这是调研组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应将旅游康养产业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之中,同时研究出台支持旅游康养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相关政策。

秋已深,冬将至,又到了泡温泉的好时节。江西是地热资源大省之一,温泉点总数位居全国第六。调研组建议,在温泉资源比较集中的赣州、宜春、九江等地,根据温泉分布和品质特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一批提升改造项目,着力打造几个有特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温泉康养基地或小镇。

蛇无头不行,鸟无翼不飏。发展旅游康养,要着力打造一批有江西特色的旅游康养基地和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除了温泉业,可以结合资源优势,围绕避暑、文化、森林生态、中医药、体育运动等主题,打造一批不同主题、各具特色的旅游康养基地。

霜降过后,庐山层林尽染,游客如织。山上赏红叶,山下泡温泉,山下温泉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期。我省应握紧拳头,重点建设2~3个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康养品牌,引领行业,其中之一就是“把庐山建成全国一流的旅游康养高地”。庐山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形成夏天山上避暑、冬天山下泡泉的旅游康养格局。庐山可以学习借鉴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经验,积极引进高端医疗机构、康复诊疗医院,大力发展热敏灸、推拿等中医药项目,真正使其成为全国一流的旅游康养好去处。

当前江西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还存在共推合力的障碍,亟待建立旅游康养产业协调推进机制。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可以纳入文化和旅游业“链长制”,加强统筹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用地难”,是旅游康养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痛点”,因为现行城乡土地管理法规政策无法灵活适配旅游康养用地诉求。“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点状供地政策,实践表明,点状供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是不少旅游康养企业的期待。此外,业内人士也表示,要认真研究旅游康养发展模式,项目要“弱地产化、去地产化”,否则容易私有化。

旅游康养产业涉及面广,要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潜能,同时还要强化营销策划,打响江西旅游康养品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着力破解旅游康养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完善旅游康养产业发展的人才、医疗保障机制。

借力好风,一纵青云。江西发展旅游康养正当时。(记者 杨惠珍 龚艳平)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对此稿有贡献)

名词解释

2016年1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将康养旅游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

景区声音

丫山十三年磨一剑,走上了一条融“乡村休闲、森林康养、山地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发展之路。结合丫山发展实践,我们建议:一是由政府指导,成立整合旅游康养上下游的行业协会,制定旅游康养有序发展的行业标准。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到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三是引导景区设立少儿研学课堂、精英团建营地、老年大学等全龄化康养的机构,打造样板。四是设立江西康养专家库,促进教育、康养、休闲进一步融合。

——大余丫山旅游度假区总裁唐向阳

专家观点

“旅游+康养”涉及跨界跨行业,需要形成跨界机制,发展旅游康养产业,需要加强与卫生、教育、体育、农业、林业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而目前这些部门的“正规军”均没有入场,旅游康养产业市场存在鱼龙混杂现象。“旅游+康养”,无疑是传统景区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建议从重点景区政企分离、精研重点景区IP、扶持短板企业、引进重点项目等4个方面展开。

——江西财大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曹国新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