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璞画作——感动受众的触发点
2021-01-11 17:13:56

走进邵璞的画作空间,不由自主地被他笔下山川的隽永俊秀、古意苍茫所感动。于是就想知道,那个感动我的触发点是什么。

齐白石的逼真传神,傅抱石的危石欲坠及对险境忧虑的牵动……名家笔下的精妙之处带给受众的所有感动,均来自特定的画面符号。而特定的画面符号,又由画家笔下的线条组成。国画的勾皴擦点染,均以这线条为生发的原点。这线条繁复而神秘,直在眼前,却又难解其妙,所以非常迷人。

很多画家毕其一生,都在捕捉这线条,往复叠加,组成特定符号,诉诸受众的感官。

但是当捕捉到这线条,画家功成名就时,试图渔利的模仿者也蜂拥而来。对功利飞蛾扑火似的追求,古已有之,只是在其主导下的画作违反规律,经不起大浪淘沙,于今荡然无存而已。死板生硬、缺乏创造力的模仿,不是对章法的承继,而只能是对章法的羞辱。待他们渐成气候,绘画也就陷入绝境,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

 

每逢此时,历史会选择复古,即退回到历程上的某个节点,激浊扬清,歧途归零再出发。当前焦墨的兴盛,就是这样一个复古再出发的过程。它是对狂贴标签(入会、师承)、四处打卡(笔会、画展)的急功近利进行反正的一股清流,所以活力十足。当你被一幅精美的焦墨画所感动,你立刻就会明白为什么当前只有焦墨风光无二。

焦墨作为绘画的一种技法,非常古老,从一画开天就开始了,而且从未消失过,散见于历代名家的画作中,只是从未集中、大范围使用。最早倡导并践行的是张仃,其画重拾国画原意,线条古朴刚劲,阐释了写意中的“写”何以为“写”,以及书与画何以殊途同归。加之客体黄土高原与焦墨画法的苍劲表征相融相通,所以浑然天成,产生影响。

张仃的贡献在于他的焦墨画,更在于他以他的画作触动了一个人——当时的青年画家、当今的焦墨画重要代表邵璞。从张仃的笔墨回归中,邵璞敏锐察觉到这正是自己苦苦寻觅、可供笔墨恣意挥洒的理想载体,预感到人文情怀与文人画将在此实现完美的遇合。而傲骨铮铮的恣意洒脱、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正是邵璞与生俱来的天性,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做契合自己天性的事情更值得了。于是他义无反顾,潜心精研,刻苦实践,俯仰之间,外界已过去二十多年。

邵璞终于蝶化为焦墨大家,广受赞誉和追捧。如果说张仃是焦墨的复古者,那么邵璞就是焦墨复古之后的再出发。 

国画通常以释墨的方式实现墨分五色,这作为对技法的一种丰富并无不妥,然而却非用墨的原意,而只是一种替代。因为墨本身就分为五色,对笔力苍劲、用墨精到、从心所欲的画家来说,又何须释墨?这是一种舍我其谁、破釜沉舟的气概,先将自己置于绝地,再谋绝处逢生,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他的预设目标。其间险恶,不忍卒说,然而邵璞成功了。

成功之后的邵璞,笔力苍劲,干、浓、枯的用笔形式,积墨、焦墨、宿墨、破墨的墨色变换,和张仃一样娴熟谙练,得心应手。以至在比较两位大师高下时,绕不开“弟子不必不如师”之说。

面对棘手的焦墨黑白过渡问题,他从不设色遮掩,而是以准确洗练、气韵生动的客体构造,使之化为无形。并顺势开辟了一条赏画的新途径:普通画法将释墨渲染的黑白虚实转换,诉诸受众的眼观之时、想象之前;而邵璞的焦墨画法,则以整体的气韵,诉诸受众的眼观与想象全程,将不绝于缕的余味,交由受众寻迹和再造。这对受众是一种全新的、返璞归真的赏画体验。

邵璞更把他的艺术之根,深植在历代名家名作的沃土之中,遍采长技,以为己用。唐人丘壑、元人笔墨、荆关董巨、刘李马夏、元四家、吴门画派、清四王,都是他的研习对象。在他的纵情挥洒中,森严的章法隐现。 

但是师法古人不等于泥古不化;焦墨也只是达成目标的方法,而非目标本身。邵璞作为一位天纵奇才的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意象及寓于其中的激荡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内心世界犹如朝日,喷薄欲出,有时也会像火山一样爆发,迸出炙热的岩浆,必须借由受众的分享,那就像得到了抚慰,才能获得短暂的平息。所以他在焦墨中引入平衡、透视、聚散、光影等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寻求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的最佳结合。

绘画是一门创造的艺术,需要丰厚的文化积淀来支撑。上世纪八十年代,当邵璞还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时,就以一首《周末,我们去了女生宿舍》引起轰动,成为一名重要的朦胧诗人。其作坦荡真诚,对微妙心态的把握准确生动,令人拍案叫绝。如今他的诗更在哲理和技法上炉火纯青,臻于化境。对他来说,绘画与写诗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同样是一个灵感捕捉、精妙构思、诉诸笔端、细心收拾的过程。而这对于心浮气躁、匠气难除的渔利者来说,一定会感到非常陌生。

因为共用着一支笔,历史上文人与画家往往是一种人。在画作中赋予文人情怀成为通行的范式,文人画大行其道。邵璞的艺术存在,即与此理相合相通。他的每一幅画,都是凭借深厚学养,在千辛万苦、摸爬滚打中创作出来的,于鲜明的个性中,展现出文人精神的铮铮铁骨。那是他对这个社会的巨大付出,为求真理,以命搏之;那是他对绘画艺术的艰辛追求,决绝利禄干扰,心无旁骛创造;那是他对灵魂和肉体的真诚与不负,听从生命之水的自然流淌,所要者胆,所贵者魂。这是邵璞画作的基石,也是感动受众的触发点。

在焦墨复古再出发的进程中,邵璞作为付出最多的践行者,已当之无愧立于画坛之巅。在祝愿他取得更大成就的同时,也希望他的模仿者能学到他的精髓,在继承和创造中为国画开拓更光明的前景。

(文/刘先林)

 

艺术家简历:

著名诗人、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9- 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95年-1997年日本金泽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业余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40余年。先后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2014“中华情,中国梦”美术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国梦,太行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梦-塑造中国新形象美术作品展”, 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中国美协艺委会主办的“中道自然”——北戴河首届著名美术家作品邀请展等展览,《至璞之境王界山、邵璞中国画作品展》等展览。

主要著作有:

《邵璞焦墨艺术》、《邵璞诗选》、《至璞之境——李翔、王界山、邵璞中国画选集》、《至璞之境一一王界山、邵璞中国画选集》。

主要美术作品收录于:

《中国梦,太行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可染艺术一文脉传薪百年荣耀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集》等画集。

主要诗歌作品收录于《朦胧诗选》。

(责任编辑:李菁)